青岛二中轶事

这就是我们几代人都忘不了的青岛二中,岂不知青岛二中的发展也屡经周折。

1925年,青岛二中始建于一所小学(后称江苏路小学、现为青岛市实验小学),是由该小学内设的女子中学班发展而来的。第一批录取的学生共有25人,校长是连索兰卿女士,她是著名教育家,是我们二中的首任校长。

1927年(民国16年),由于班次的增加,小学内已容纳不下,于8月将女子中学班迁出,设公立女子中学校,校名为'胶澳商埠公立女子中学'。
   于是租用观海二路25号民房为校址,校长由国文教员李岫华女士担任。

这处民居,就在原观海一路小学隔壁,朝西面还有一层半地下室,看上去也没有多少面积,估计当年学生不多。

1928年(民国17年),因班次的不断扩大,7月,由胶澳商埠政府拨湖南路14号官产一处(现湖南路31号)为校舍。共有三个教学班,67名学生,职员5人教员7人。

但是,我们从小就知道,这个校园是“青岛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简称“铁一小”。其前身是建于1924年的胶济铁路青岛小学校,原址在广西路,同年迁现址。1939年易名青岛扶轮小学校。1950年改为“铁一小”,现在名为“青岛榉园学校”,是青岛实验小学与丰源集团合办的全日制学校。

那么,二中1928年迁来此处时,是和“铁一小”一个校园了。

1929年秋(民国18年),因青岛市政府成立,校名改称为'青岛特别市市立女子初级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共计9人。

1930年秋(民国19年),学校迁至莱阳路26号(现太平路2号青岛实验初中)。该校址原为私立青岛中学校址,系刘子山先生捐赠的市产,内有教学楼一座(原校本院的北楼已于1993年拆掉)。

迁校后,学校增设高级班,学校改名为'市立女子中学',学生已达290人,各项设置亦有所增加。

刘子山(1877—1948),烟台莱州湾头村人;那个时代的青岛首富,这是他创办的“东莱银行”,正门在湖南路39号,现在是“东莱艺术馆”。

1933年(民国22年)因学生逐年增加,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新建教学大楼一幢(2000年春拆掉)、大礼堂一座、教职工宿舍30余间。教职工26人,高中学生69人,初中学生176人。当年初中毕业学生33人;高中毕业学生(首届)11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开始,青岛市各级学校全部停顿。

1938年(民国27年)1月10日日寇登陆,青岛沦陷。1月17日日寇同汉奸成立了伪青岛治安维持会,19日在维持会内成立了教育筹备处。当时市立女中(莱阳路校址)已经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学校迁至朝城路小学校舍暂作市立女中校址,任命连索兰卿为校长,并改校名为'青岛治安维持会会立女子中学校'。当年考试招生183人,9月开学。

1944年(民国33年)8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之后。日伪当局为了便于管理起见,把教会办的圣功女中、文德女中收为市办。圣功女中改为'第二女子中学',文德女中改为'第三女子中学',我校'青岛特别市市立女子中学'改为'青岛市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址仍在朝城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国民党政府接收了青岛,恢复了抗日战争前设立的教育局,并对日伪时期的学校进行接收。接收后将市立女子第一中学的校名恢复为抗日前女子中学的校名,即'市立女子中学'。

1946年11月,学校迁回莱阳路26号(现太平路2号),当时学生已经增至23个班1427人。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6月3日军管会接管小组接管学校。接管小组由王恒珍、王玉珍、林静三人组成,王玉珍为接管组组长。同年6月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市长马保三任命迟欣圃为校长、罗芒为副校长;王玉珍为教导主任、王景娴为教导副主任;杜祝三为总务副主任。

接管后,市立女子中学与校址在大学路(原镇台衙门)的崂山中学合并,大学路校址改为学校分院(现在的青岛市人民会堂),从此初中开始有男生。学校为三三制,高中9个班(全部为女生),初中21个班,学校共有1525名学生,其中女生1250人。校名为'青岛市立第二中学',1950年秋改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沿用至今。

1892年春,总兵章高元青岛后,修建了镇台衙门,也叫总兵衙门,俗称“老衙门”,是青岛建置之根。

1959年在此位置上,建设了青岛市人民会堂,市民也称之“新建礼堂”;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7万平 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共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可容纳4000余人聚会和 活动, 有两处中型会议厅可容纳600余人,和多处小型会议室。其外墙为白色水刷石饰 面、南向正面有8根巨大的花岗岩方立柱,上下各有花饰,中间为7扇双开木制大门;一直使用至今。

我是1970-1975年在青岛二中上学。记得本院的西边就是一条排水沟,也就是青岛河的入海口;有时候小船也能进来。我们放了学,就沿着这条沟,到海边去玩。

据说,这张老照片是曾经的老校长张子石拍摄的,相当有水平。

教学楼位置绝佳,坐在教室里,栈桥、小青岛的风光一览无余。

不知哪一年,把这条明水沟覆盖了,变成了小小的运动场地,非常不错。

二中的地盘还是比较狭小的,除了本院的小操场,出了大门还有一个小操场;后来挖了干道,又盖了教工宿舍,这个小操场也就没有了。记得我们上体育课测验一百米,就在大学路上进行。

水沟的西边,是青岛市排水处的一个泵房,紧挨着泵房的,就是二中分院;现在这个位置是地铁站工地。

我们上学时,分院里有食堂,但只给老师用餐;学生可以带饭盒,班级统一收取,食堂里给加热。

分院里还有几个校办工厂 ,一个是牟敦然老师领衔的化工厂,盛产硫酸镍,销路相当不错,我也干过几天;另一个是刘同安老师领衔的海带厂,我们在海带厂学会了摇舢板,舢板仓里装上一些化肥,用簸箕泼在海里种植的海带上面,现在养海带不知是否还用这种办法。

不知道二中现在是否重视动手实验,在1970年代,是相当强调的。我们除了在化工厂、海带厂干过,还学过组装收音机,多数同学都能组装成功。装好的成品,好像允许学生用极低的成本价买回去,大约就是两元钱吧。

除了在学校里“理论联系实际”,那时还要求“开门办学”,也就是“学工、学农、学军”,这是在工厂里“学工”,由工人技术人员讲解一些原理和操作技能。

到农村,学习农业知识。记得我们高中去沙子口,帮助麦收,住了好几天,来回都是步行。

到部队学军,我们去莱西海军农场或金口陆军农场,除了干农活,也学习使用武器,半夜里也搞紧急集合,行军时都抢着背步枪。

在那个年代,政治活动是少不了的。那时没有书法课,但毛笔字写得不错的不乏其人;还有很多同学学会了“写稿子”。

课余时间,二中周围也是我们的活动地盘。青岛市图书馆环境幽静,我们有时进去写作业、看报纸。

从龙口路邮局进去,就是东方菜市,我们下了课,要到这里买菜回家,我大约小学三四年级就学着做饭了。

1925年--1926年 连索兰卿
1927年--1928年 李岫华
1928年--1931年 吴淑娴
1931年1月--1931年12月 夏景陶
1931年12月--1932年8月 杨桢
1932年8月--1934年 韩仁
1936年--1937年 诚冠贻
1938年9月--1943年7月 连索兰卿
1943年7月--1944年8月 丁秀菱
1944年12月--1946年 林湖
1946年2月--1949年1月 姜雪雯
1949年2月--1949年6月 王鸿俊
1949年9月--1950年5月 迟欣圃
1952年9月--1955年9月 张子石
1955年9月--1957年11月 李行之
1957年11月--1958年4月 隋铎
1958年4月--1960年2月 孙启珊
1960年3月--1961年8月 隋世民
1961年8月--1971年5月 贺文光
1978年--1982年 谢继鸿
1982年2月--1984年9月 王祖坡
1984年9月--1987年9月 姜万校
1987年9月--1994年1月 李殿芳
1994年1月--2000年7月 邹积经
2000年7月--至今 孙先亮

这是青岛二中历任校领导。偏偏我们上学的那几年1971.6-1977.12,校领导榜上无名。

无独有偶,中国海洋大学官网上,1966.8-1974.10,也是校领导空缺。

二中东迁已经22年了,但是二中的精神永存,二中的文化永存!

(0)

相关推荐

  • 解放前夕兰州地方女子教育史料大事记

    #兰州头条# [解放前夕兰州地方女子教育史料大事记]一九一三年六月(民国二年),兰州知名地方士绅邓宗.王之佐.吴慧慈等人倡导并在社会上募集了一定的经费,在兰州南府街(今金塔巷)内租用民房院落,创办了兰 ...

  • 变迁|从裨文女塾到市三女中,上海女子学校的那些莺莺燕燕

    讲起上海的女子中学 能想到的就是满嘴跑英文的老上海名嫒们 宋氏三姐妹.唐瑛.张爱玲-- 报得上名来的几乎都贴着女子中学的标签 旧时上海女中最多的时候有18所 现在讲起女中只能想到市三女中 为什么是市三 ...

  • 当年潍坊市区十五所中学的今夕情况

    前言 潍坊城区以前的中学都是可以按照学校成立时间来排序命名的,从潍坊一中一直到潍坊十五中,后来由于教育资源整合需要和其他原因,一部分学校兼并或者撤销,目前仅有一中.三中.四中.五中.七中.八中.十中保 ...

  • 山东青岛市实力最强的中学 你听说过几个?

    山东是我国高考人数较多的省份,每年从山东升入大学的学生很多.所以选择一所高中是非常重要的,那青岛有什么好的中学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1.青岛第二中学:学校创建于1925年,是青岛最好的高中.青岛 ...

  • 杨来治 || 李白轶事(文人故事之一))

    [前言 ]自幼至今,浏览书刊,零零碎碎.日积月累,记得古今一些文人趣事.今心血来潮,回忆.搜集.整理,与爱好文学的读者诸君分享.如有谬误,敬请斧正! 李白轶事(文人故事之一) 艺笋 飞马写" ...

  • 屯留王墓岭抗战轶事 

    欣闻我县拟在河神庙乡王墓岭村北--凤凰山选址修建公墓,一个"墓"字牵动着许多老年人的心,也让我心中浮现出不少关于王墓岭的轶事. (一)王墓岭的由来 王墓岭是一个有着许多历史故事和优 ...

  • [清宫轶事]嘉庆年间白莲教突袭皇宫事件...

    文/历史刘老师 嘉庆皇帝画像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正在外地进行视察的嘉庆皇帝,突然得到了一个令他惊讶不已的消息--皇宫竟然遭到了白莲教徒的袭击,而且还差点儿攻进了后宫. 自古以来,皇宫大内都是皇家禁 ...

  • 农村来的那批年青人一一郑棉三厂轶事

    一日一议 04-27 阅读 602 关注 文/苏小蒙 郑州国棉三厂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设的大型棉纺织企业之一.1954年建成时,在本地广泛招收失业市民和社会青年的同时,还从全省一些区县招收了一大批农 ...

  • 轶事二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四)

    杨元琰见武三思专擅朝政,便向唐中宗李显请求辞官,要削发为僧,唐中宗没有批准.敬晖听说这件事后对杨元琰打趣说:"要是我早一点得知此事,我就去劝陛下同意你的要求,剃光你颗胡人的脑袋,岂不是太妙了 ...

  • 陶渊明轶事

    陶渊明少年时便有高洁的志趣,不羡荣华富贵,喜欢读书,每当对书中的意旨有所领会,便高兴的忘记吃饭. 他喜欢喝酒,但家贫不能常饮.亲朋故旧知道他这种情况,有的备酒招他来,他前去喝酒总是尽兴,希望能痛快一醉 ...

  • ​文学百花苑第六届全国文学大奖赛 047 散步轶事 | 陈君佑

    作者简 散步轶事 陈君佑 丁局长退位后喜欢晚饭百步,经常遇见同在公园蹓跶的县委老书记.要是从前在位时,能跟书记搭话并行,倒是件荣耀的事,至少在权力圈子里.在旁人眼里看来,他不是一般之人.但现在他不太情 ...

  • 千古完人曾国藩的轶事典故

    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一)

    左台中丞桓彦范.右台中丞东光县人袁恕己共同举荐太子詹事司直阳峤为御史.杨再思问道:"阳峤不愿意担任这种专门负责弹劾他人的职务怎么办?(峤不乐搏击之任如何?)"桓彦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