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病的窍门和秘密,就蕴含在口耳相传的这四法之间!

“就医难”是现阶段民生的一大突出问题:良医难寻、昂贵收费、名不符实、一号难求等现象比比皆是,想要找到一名医德高尚,收费合理且医术高明的大夫殊为不易……

合适的患者能与合适的医生相遇,这既有患者自己的机缘在里面,也对医生本身的诊疗水平,医治手段有一定要求。如何合理准确的诊察出患者疾病特点和发展阶段,是一个大夫一生需要用去学习的内容。

中医学作为祖国优秀文化的结晶,讲究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始终围绕诊断治疗的全过程,望、闻、问、切是每个医生都应该掌握的临床诊断基本的四个方面,综合运用,互为参考,有利于从本质上把握疾病的特点和阶段。

是观察患者的面目表情,查其神情姿态,使医生对病情有个大概的了解的过程。“望而知之谓之神”,我们可以从患者的面色、高矮、胖瘦,语态,神情、步态等等掌握患者目前整体情况,对他的体质进行一定的判断。

例如长得比较瘦高,像一棵树一样的人,他们可以归类为《内经》木型的体质,而这类体质的人,如果面色比较白,爪甲比较淡,那么身体的健康往往是有问题的,因为白色属金,金克木,这种病理的颜色对此属性体质的人有相关的克制的反映。而如果面色红润,脸色发红,红归于火,木火相生这类人的体质状况往往比较好。当然这是一个很粗略的描述,但是有一些中医的思想在里面蕴涵,值得去研究和总结。

是通过听声音和闻气味来判断一下正气的虚实,疾病的性质等等的一个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音、说话的语速、声音的高低等来判断患者目前的精神状况和正气的存在情况。同时可以根据患者本身所散发的气味或者说口腔内的气味来对患者的身体内部的寒热虚实进行一定的揣测。

通过对话来直接了解患者的痛苦和有可能的病因,要有技巧的询问,同时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初入临床的医生可以参考“十问歌”等进行询问,尤其是儿科患者,更要注重对其监护人的描述细节的捕捉,方可有所收获。

是脉诊和按诊来了解身体的大致情况,我们要知道切诊不光包括诊脉,还包括对一些部位的触碰和感受。当然较难掌握的是诊脉一法,初学者应该抓住浮、沉、迟、数4种基本的脉象,去进行感受和体会,而后在4种基本脉象的情况下去进行展开和细微的分别。

这四种诊断方法,是医生对患者情况了解的直接来源,能帮助医生完整的了解患者情况,判断病情,开出方药。

下面我们来结合临床实际,来简单探讨一下这4种诊疗手段的联合运用:

赵某,男性,54岁,干部。

于1972年7月8日就诊。时当夏令,症见头晕、怠倦、睡眠欠佳、胃口不佳血105/90mmHg。

患者自述其一向血压偏低,舒张压从来没有这么高,且近日工作常至深夜。

诊其:面色滞,唇稍黯,舌色淡黯,苔白润(稍厚),脉软稍数而重按无力,寸、尺俱弱。
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患者就诊在于夏季,脑子里可能反应出:天气炎热,并且外邪易挟带湿邪气等时令特点。

观望患者,得其面色晦暗,唇稍黯,舌色淡黯,苔白润且有一定厚度,暂且可推断患者体内有湿,有瘀,气血运行不畅。

而后得知患者头晕,疲倦,睡眠质量稍差,胃口欠佳,由此推断其清阳不升,气血不足,无以滋养脑部,脾胃虚弱以致胃口欠佳。

通过询问,我们知道了患者血压历来偏低,而此次测量血压却偏高,同时近日工作到深夜,可以揣测患者熬夜可能损伤阴精,肝肾阴精相对不足。结合脉软稍数而重按无力,寸、尺俱弱为虚症,符合前面症状。

从症、脉、舌来分析,此属脾胃素虚,近期又工作到深夜,致肝肾阴液有所损耗,虚火相对偏亢所致。病为阴阳俱虚,治疗脾阳当升而肝阳应降,但升提不能太过,潜降不应过重。

拟定处方如下:
党参1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干莲叶9克,扁豆花9克,生龟板30克,梅花5克 。

此方用四君子汤以健脾,李东垣认为干莲叶有升发脾阳的作用,故与扁豆花同用以升脾阳兼解暑湿,用龟板以潜肝阳,梅花以疏肝气,解淤滞。

服药3剂后,精神转好,脉转细缓,血压为95/75~95/80mmHg。

这个案例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外相互联系,如果机体内部出现了问题也会表现于外,从外部的受邪也可以影响到内部发生。其相互联系,共为一体。

现在人普遍亚健康,受饮食,生活习惯,情志等的影响较大,病情复杂多变,给临床诊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四诊合参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判断病情。如果有一方不符,理应多加思考,不可妄下判断。

(0)

相关推荐

  • 用好中医中药也能降血压,医生:记住这2点轻松降血压

    上次有个小姐姐找我治疗口臭,治好了之后,她还小心翼翼地问我,"张医生,我觉得您医术挺好的,人也很可爱,但是为什么你专治口臭呢?我好像很少见到医生只治疗口臭啊?" 我一听懵逼了,哭笑 ...

  • 医案丨28. 刺血疗法与高血压

    医案丨28. 刺血疗法与高血压 按:李医生运用刺血疗法,成功治疗多起高血压病症,当然也有不成功的案例.任何方法.手段.医药,其效果都会因人不同而有区别.本次案例仅供参考. 李医生说,他写医案的目的只是 ...

  • 解密中国人的9种体质,想防病养生,先辨识中医体质

    生活中, 有人急脾气,有人慢性子: 有人不耐寒,有人不耐热: 有人总是面色红润, 有人怎么养都是脸色发暗-- 究其原因, 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 体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基础上所形 ...

  • 老中医看病很准的秘密,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老中医看病很准的秘密,望闻问切缺一不可,生病了身体会有表现,抓住这些细节就能判断疾病: 1.肺--看两眉间--不协调的黄白色可能是肺生病了: 2.心--看两眼间--发亮的黄白色可能是心生病了: 3.肝 ...

  • 你真的了解失眠吗?老中医的5个门诊秘密被...

    你真的了解失眠吗?老中医的5个门诊秘密被...

  • 历代名医总结的中医诊病口诀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谢谢] 1.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2.苔黄腻热正在肝胆,苔黄炎热正在脾胃. 3.病不辨则无以乱,乱不辨则无以痊. 4.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5.克敌 ...

  • 中医诊病口诀

    中医诊病口诀

  • 中医诊病自学金口诀大全

    脉学金口诀,原箸是吉林省已故老中医李治民,(由李维贤,李维学整理).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

  • 中医诊病口诀【收藏版】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学习中医,认识中医. 1.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2.苔黄腻热正在肝胆,苔黄炎热正在脾胃. 3.病不辨则无以乱,乱不辨则无以痊 ...

  • 中医诊病自学金口诀

    ​中医诊病自学金口诀大全 脉学金口诀,原箸是吉林省已故老中医李治民,(由李维贤,李维学整理).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 ...

  • 中医诊病,望闻问切,“望”的这些内容全在这了

    面诊 面部是人体各部位和疾病的全息缩影,人上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下至五窍.皮肤毛发,无不息息相通.面部的各个部位所代表或反映的是五脏六腑在面部这一部位的反射区. 头面:额正中点.主治:头面病.脑病. ...

  • 中医:解开眉心的秘密,打开长生密码!

    上古针灸刺血健康疗法 分享艾灸.刮痧.拔罐.针灸.刺络放血疗法.正骨正脊.推拿.点穴.经络疏通.经络穴位详解.中医经典视频等,发布中医养生爱好者和专业技师喜欢看的精品.实用文章.打造治未病.治已病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