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了28字小诗,被贬14年,回来后再写续篇,大写的服

我们今天说的这位诗人是唐朝的刘禹锡。刘禹锡有“诗豪”之称,这个赞誉出自白居易。白居易可不是轻易赞扬人的主,他连李白都看不上,但称刘禹锡为诗豪,也就是诗人中的豪杰,可见他对刘禹锡的评价之高。

其实,诗豪不仅是说是诗人中的豪杰,更是说刘禹锡的诗豪迈豪放,也是说刘禹锡的伟人豪放乐观,从不向对手低头。这个对手包括政治上的对手,也包括生活上的困难,同时也包括衰老疾病之类的困苦。所以我们会听到有人说,老不读白居易,只读刘禹锡,说的是非常内行的话。白居易对于衰老疾病持悲观态度,而刘禹锡不管遭遇多大困难,都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在说刘禹锡这首28字小诗之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大唐永贞年间,王叔文当政,进行改革,当时改革阵营中的主将就有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改革的内容是削减地方官员和藩镇的权力,减免徭役赋税,废除宦官把持的宫市。

就看这内容,也就可以推测出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对于他们的改革,不仅地方官、藩镇首领反对,宫里的太监更反对。这么多反对者,皇帝怎么可能坚持得住呢?这次改革的结果输得很惨,连支持他们改革的皇帝都被逼退位成为太上皇了。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这些人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统统贬谪,后来王叔文被刺死。这场短命的改革跟清朝的“百日维新”差不多时间就收场了。改革派被贬,并规定“朝廷遇赦,八司马不得量移”,即使是遇到朝廷大赦天下,这八司马都不得改变待遇。这八司马就是指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都被贬为司马。加上王叔文、王伾,并称为“二王八司马”。

刘禹锡贬连州,从805年年底到815年,在外10年。这时候,朝廷想起了八司马,因为他们都是大才,于是启用他们。回到朝廷后,刘禹锡游玄都观,不由得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一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什么意思?用今天的白话来说,大意就是: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人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白话翻译古诗,往往把韵味都弄没了,但是要理解意思,还必须得做这样的蠢事,真没办法。这首诗明里写的人们到玄都观里看桃花,实际上讽刺了那些当朝权贵,你们这些人,都是我老刘被贬之后爬上来的,没有什么了不起。刘禹锡的蔑视和讽刺,让投机上来的新贵人很难受,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谗言不断钻到皇帝的耳朵里,就这样,刘禹锡等八司马中的没有死的几个,刚刚到长安,就接到了调令,又被贬了。据说,柳宗元还没赶到长安就接到了调令。

就这样又过了14年,刘禹锡才又得到调令,调回京城。人生有几个14年啊,有几个24年啊,这下,刘禹锡该服气了,老实了吧?偏不,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改变不了的,刘禹锡就是这样。他回到京城后,又来到了玄都观,感慨又来了,就接着写了14年前的续篇。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玄都观上百亩的庭院中,足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来开得那么红火的桃花不见了踪影,已经荡然无存了,现在到处都是菜花。14年前,我看到了那些种桃的道士们都去哪了?都已经不在了,而我老刘又回来了。

贬谪14年后屈服了吗?没有,只要三寸气在,就永远都不会屈服。“种桃道士”,也就那帮打击我们改革的人,现在泯灭不在了,而我刘禹锡又回来了。表示了坚决斗争到底的决心。这两首诗艺术手法上都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示对反对派的讽刺和蔑视,表示了自己的不屈精神。两首诗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深受人们喜爱。大家对于刘禹锡这两首诗是怎么理解的,对于刘禹锡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