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爸爸,学泰德——《克莱默夫妇》观后
这是舒林的第110篇原创文章
“爸爸,你会走吗?”
六岁的比利本该吃晚饭时吃冰激淋被爸爸惩罚,担心爸爸泰德也会像妈妈一样不辞而别,从而发出了如此一问。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IyMTMvMjI0NjcwMzQ1XzFfMjAyMTA2MjIwMTE0NTk5ODk=.jpg)
“不,你没那么容易甩掉我。”泰德幽默地回应。
“妈妈就是这样离开我的?因为我不乖?”比利藏在心里很久的疑惑抛了出来。
“不是这样,你妈妈很爱你……她走不是因为你,我不知道这样说你懂不懂,但我尽量解释……我想你妈妈走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要她成为某种样子的人……变成我想要的那种太太,但她不是那样的人,她就不是那样的人,现在我仔细想象她努力了很久要让我快乐,……当她做不到时,她想和我谈,但我没在听,因为我太忙了……我只想着自己的事,我以为只要我高兴她就会高兴,但内心里她很不快乐。妈妈本来就想离开这里,她一直没走是因为她非常爱你。妈妈离开是因为我。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IyMTMvMjI0NjcwMzQ1XzJfMjAyMTA2MjIwMTE1MDAzMTc=.jpg)
泰德.克莱默给孩子吃了一个定心丸,并深深地吻着他。比利释然,他终于能够安然入梦。
这是影片《克莱默夫妇》中的一段父子对白,我被触动了。泰德懂得孩子的心理,成人的归成人,孩子的归孩子,成人之间的伤害不应该让孩子来背负,否则会让孩子产生罪恶感,从而变得自卑或低自尊。作为爸爸,泰德应该被点赞。
本剧情不像《看不见的客人》那样扑朔迷离,它讲述六岁儿童比利和他父亲日常生活的故事。比利从出生到五岁半之前一直被爸妈宠爱,爸爸负责上班赚钱,妈妈全职在家,管比利吃饭、上学……包括睡前故事。可是有一天,妈妈突然离家去重新寻找自我。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比利的爸爸泰德的生活变得忙乱繁杂。早上,泰德笨手笨脚地烧早餐,蛋壳连着蛋清,面包烤焦、平底锅摔地……吃好早饭,泰德火急火燎送比利去学校;泰德上班开会迟到,工作发生差错,甚至丧失重要客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但是因为有爱,泰德渐渐适应了既当爹又当妈的生活,早饭时父子配合良好,一人打蛋一人烤面包;吃饭时一人看报纸一人看杂志:睡觉时泰德讲睡前故事……爸爸有足够的耐心,虽然妈妈不在,比利并不缺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年半后,状态极好的妈妈---已成为纽约某知名服装设计师——突然回来,通过法院要求获得比利的抚养权。关键时刻,不愿丢失的孩子抚养权的泰德却被公司开除。为了得到孩子抚养权,泰德迅速找了一份低薪工作。不过,比利还
是判给了妈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为一位好爸爸,影片中还有一个镜头也让人印象深刻。 泰德得知比利被判给前妻抚养,但是考虑到前妻的精神状态,他觉得自己更适合和比利一起生活,想重新上诉。律师告诉他,重新上诉必须要求孩子上庭作证。听到“孩子上庭”,泰德就放弃了。
如果孩子当着法官、律师、爸爸、妈妈等人的面,选择一方舍弃另一方,那是极其残忍的事情。孩子年纪尚幼,理性思维没有成熟,他在情感上克服不了“爸爸妈妈都爱他,为什么舍弃一方?”这一障碍。如果硬要他选择势必给他造成心理负担.
作为爸爸,泰德懂得儿童的心思,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只有七岁的比利来说,他喜欢爸爸也喜欢妈妈,他不想失去父母中的任何一方。所以即使有胜诉的机会,为孩子考虑,泰德还是放弃上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记得15年,《问对教育》一线培训现场有小学生评课环节。具体是小学生给上课的几位老师打分,要求说出每位老师的分数(满分是10分),并说明为什么没得满分、扣分的原因,这样可以给上课的老师分出高下。到了16年,城都学生评课这个环节修改了,不让学生给老师严格打分,只要说出原因即可。
当时我很不解,今天看了电影终于领悟。
因为学生对老师是有感情的,尤其长期任教他们的老师,让小学生当着几百个老师的面,理性地给自己老师打分,分出高下是不符合儿童心理的(当然私下沟通还是可以的)。
可惜,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成人并不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一些离婚的父母动辄把孩子作要挟,作为离婚的筹码,或者“教唆”小小年纪的孩子憎恨自己的父亲(母亲);一些老师硬要和小朋友掰道理,严苛拷问本该不属于他们心理范畴的思考判断。
虽然离这电影接近40年了,许多家长还有这样的错误认知:带小孩妈妈的责任,爸爸负责赚钱。
其实不然,影片中的丈夫泰德.克莱默先生,开始也是这样认为,但是在妻子离家出走之后,他迅速转换角色,虽然不够完美却处处充满爱心和智慧,给我们演示了最真实最可爱的爸爸。正如泰德在法庭辩论所说,没有那一条法律规定女性更适合做孩子的养护人。
关注儿童,持续阅读
专业人士为你服务
ID:shulin33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