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胜:《道宗秘诀》《西游密文》诠释道德经

《道德经》《西游记》揭秘之书——
《道宗秘诀》《西游密文》

杜信成道长——

俗名杜元胜,现清修于北京西郊凤凰岭吕祖洞,俗姓杜,名元胜,字炳孚。幼时秉性聪慧,沉稳笃实,崇玄好古。少年笃志穷通宇宙人生之理,以救病扶生为务。后求学于辽宁省立中医药大学,出入中华传统医学之门径;又兼慧根深厚,通达医道药理之余,对阴阳五行之法,耳濡目染,体会渐深,遂由医入道,深入中国传统道家养生之学。以此指导临床实践,救病扶生,广为时人传诵。后因法缘成熟,正式皈依道门(全真龙门正一第25代法脉)以吕祖洞为道场,参学修行。

他是中国从道医养生角度解读《西游记》第一人,重估文学名著《西游记》的道医养生价值,独创自成一体的“西游密文”祛病养生体系;从道医养生角度重读《道德经》,集二十年中华传统医理实践著成《道宗密诀》一书,指导大众祛病养生;对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心脏病等疑难、顽固病症形成独特的身心二元疗养法,收效卓著。

北京西游密文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依托北京西郊凤凰岭吕祖洞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以吕祖洞信成道长所著《道宗秘诀》《西游密文》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华传统道医养生文化,面向海内外道缘深厚、关注祛病长生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独具特色、高质量祛病养生服务的健康管理机构。

《道德经》内隐过百不衰总纲领,而《西游记》则内隐实修方法,两部著作互为姊妹,他们是中华文化的根底,中华医学的支柱,人类智慧、精神信仰的家园。京西凤凰岭吕祖洞信成道长经过多年深入研读,著成《道宗秘诀》、《西游密文》。道长独家授权北京西游密文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研习咨询活动,将逐步为您解开西游道德的神秘面纱。

杜元胜阐述了这部《西游密文》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属于中华道文化的理论体系部分。包括,宇宙化生论,万物生成的规律论及文化理论体系与《西游记》的演变影响。

第二部分,属于具体的破译《西游记》内容部分。译文是以整部《西游记》原文为主线,包括前后次序、每个章回、每个段落、每首诗词歌赋都进行详解或说明,并延伸文化、医学、信仰,与实践应用部分。

关于“丹道”修炼的核心“火候”,书中只是点到为止,这部分还没有完全公开,等待机缘公布于世。

《西游密文》图书揭示了中国古长生修炼文明对世界医学的重大启示,它的学术价值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杜元胜自2012年编著《修道秘诀》或称《老子道经与修炼》中提及《西游记》有密切关系后,他又一次从宇宙生命本源的角度,全面系统诠释《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实修实证”的秘典,非“纸上谈兵”之作。《西游记》精华在于“真修实证”的修炼境界。本书希望能以科学的态度为人体获取宇宙能量开辟道路。这部经典真正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健康、人类信仰的根本,更重要的是它内部所蕴藏着的宇宙永恒能量和人体如何获得这种宝贵能量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杜元胜认为,《西游记》是一部集中华文化之精髓的密文。整部《西游记》体现河图、洛书、八卦、九宫、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二十四节气、三十六气、七十二候、以及生克制化原理,对人体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四肢百骸、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组织结构和能量转化都有精确详细的论述,包含了《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黄庭经》《悟真篇》等理论,其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几乎涵盖中华所有文化,因此,《西游记》是一部集中华文化之精髓的秘典。

中华老子研究会创会会长邸振兴指出——

《西游记》是以“取象近义”形式,讲述人体与宇宙能量合一的密文。并以“取象近义”方式书写。这种隐秘的书写方式,是中华文化的特殊书写方式,也是中华道家传其法脉的绝密书写方式。可以说整部《西游记》完全以神话故事形式,“取象近义”地阐述人体精、气、神在体内的能量转化过程。其中所有的人物故事、仙佛菩萨、妖魔鬼怪、山川河流、洞府国度等,皆借助文学小说形式,来表达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精气运转过程,它是极其细腻的人体工程秘典,阐述的是人体通过特殊的修炼方法可以达到与宇宙能量转化合一过程

邸振兴强调,《西游记》是一部“实修实证”的秘文。因为机体能量转化的修炼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通过自身“精、气、神”在机体内的转化过程来认证,并且要符合历代祖师所讲的标准,否则所转化出的“幻想”容易进入邪道,导致精神分裂或身体受损,以致影响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损害身心,这种伤人害己现象,历代在各宗教及修炼家之中都屡见不鲜。因此,修炼要符合历代祖师所讲的理论依据,是实修实证的过程,这样才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修炼者的修德之本。

《道宗秘诀》《西游密文》修真解释老子道德经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故有欲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因为兵器是不吉祥的使用工具,也许万物都厌恶它,所以只有欲望强的人不停地使用它。
有道者重视先天的精血,用兵器则是消耗精血。兵器是不吉祥的工具,不是有道者的工具。
修为还是要以淡泊名利为上。即使达到淫欲的目的,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贪图这种淫欲耗精血的人,其实是杀害了自己。因此满足欲望却杀害了自己的人,是不可以在宇宙中得志。
吉庆的事情崇尚于先天精血,凶恶的事情崇尚于后天消耗精血。偏将军停留在,使精血转化成能量的功能,回到先天虚无的位置上。 上将军是在耗精血,贪图后天淫欲的位置上。
耗泄大量的精血,要以悲哀、沉痛的心态吊唁。达到淫欲的目的,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对待来终止它。

字词解:

不处,《说文》処,止也。得几而止,停止,不终止。
不得已,得不到停止。
胜,阴阳相交。达到淫欲的目的。
不美,不光彩。
乐,满足欲望。
杀人,比喻:耗泄精血。
众,比喻:大量的精血。
左,代表先天。精血,阳,天,父,男等。
右,代表后天。消耗精血。阴,地,母。女等。
偏将军,比喻:使精血转化成能量的功能,回到先天虚无的境界。
上将军,比喻:耗精血。后天贪图淫欲的生殖器官。

这个道,非常道。性命根,生死窍。说着丑,行着妙。人人憎,人人笑。大关键,在颠倒。莫厌秽,莫计较。得他来,立见效。地天泰,好征兆。口对口,窍对窍。吞入腹,自知道。药苗新,先天兆。审眉间,行逆道。渣滓物,自继绍。二者馀,方绝妙。要行时,令人叫。气要坚,神莫耗。若不行,空老翥。认得真,老还少。不知音,莫语要。些儿法,合大道。精气神,不老药。静里全,明中报。乘凤鸾,听天诏。

夫兵者,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故有欲者不处。武器是保卫国家或侵略它国所用的工具。其实士兵,外劳筋骨,内惊心神,与『清静无为』相背而驰。老子在此章讲的是『修道』,并非真正讲兵。兵则是武火炼丹。过去,房中术、阴阳派的书籍中,将男女阴阳之事也称为『用兵』。『三家四派』的阴阳丹法就像用兵,不得已而用之。上年纪的入道者,年老精涸,生化无力,才用阴阳丹法之『神仙栽接法』。这只是方法而已,千万不可执迷。他就好比双刃剑,用好则其成亦快,用不好,『且把金篦换瓦片』。用这种方法能成修成者寥寥无几,没有深厚的根性难以达到。

下面老子讲:淫欲虽美但杀人。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不要认为本章老子讲的是兵法。战争远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战争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它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而达到军事目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也可以解释为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与维护、崩溃与重建。老子对这些贪欲的世人表现并不在意,这不是个人能解决的问题。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个人修为。战争只是一个比喻。偏将军以喻识神,有道者重视先天的精血,用兵器则是消耗精血。兵器是不吉祥的工具,不是有道者的工具。即使能够交战胜利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贪图这种欲望的人,其实是杀害了自己。因此满足欲望却杀害了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在天下完成自己志向。上将军喻元神,明·陆西星《悟真篇》诗小序云:『宝剑从心,煅炼纯熟,掬西江水,摸昆仑石,凯旋献馘,袭而藏之。』『佳兵不祥,不得已而用之』。这里,『宝剑』是男性性具的隐语,『昆仑石』是女阴某部位的隐语。这里用的是『锻炼』,因为丹道讲『用火』,要有真阳之气。宋·张无梦《还元诗》云:乾男自逐龙潜坎,坤水须随虎隐离。但守清虚除嗜欲,自然恬淡合希夷。 修为还是要以恬静淡泊名利为上。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青龙山人解曰:得道之人谈丹道,本来无主也无宾。后学之徒言宜慎,静用其左动右军。我本不屑万卷言,他善从圣奇用兵。世人不信睁眼看,非魔即幻为妄人。吾怜天下修丹客,劝君忘我先修神。

有人认为历史上对战争及其产生根源有各种不同观点。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并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宗教战争论者则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并用超自然力量解释战争起因。种族主义者则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优劣民族之间差别。近现代地缘主义政治学者则认为战争是基于地理环境,即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出现压迫和被压迫时才出现的。以上学者可以认为本章讲军事战略。但老子本段真正讲的是精气衰竭的修炼方法,或阴阳家修炼的丹法,崇尚于先天精血,崇尚于后天消耗精血。偏将军居位于先天之位,上将军居位于后天变化之位,言词要以丧礼的仪式来处理对待。如,宋·《悟真篇》诗云: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这是对阴阳家的告诫。因此淫欲也是修行者大忌。

中国古时有许多可敬的奇迹,然而在许多奇谈中间,却多是和性有相当关系,且概系文化发达而来的产物,尤其是关于性的本能方面,更具有玄妙之意义与深刻的兴味。在修炼方面,把修养的基础放在性本能上边,并非由迷信而来,其实是从不可摇动的体验出发,虽然各家也是从此入手,但理论系统无法与法相比,可以说在众多的修炼方法中它是最为高妙超绝的。

原文: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浴之于江海也。

译文:

宇宙的精微物质恒久地处于空无状态,它的名没有改变过。虽然渺小细微,但在宇宙时空中没有谁臣服它。侯王若能遵守它的法度,那万物将自动归顺。
天阳气下降,地阴气上升,阴阳之气相合而下降为雨露,百姓不需对它下指令,也能各取所需。宇宙的精微物质生成万物,各种不同的称呼,就是不断繁衍生化进入生死轮回的有形万物。 因此修道者要停止生死轮回的行为:知道了停止生死轮回的行为才可以没有危险。
比如:宇宙的精微物质在时空中是万物的根底,万物犹如细小的河流向长江大海流溢。

字词解:

侯王,比喻:有道者,获取宇宙能量者。
守,掌管遵守法度。
自宾,自动归顺。
民,比喻:机体的组织结构。
不殆,没有危险。解脱。跳出生死轮回与宇宙和一。
江海,比喻:中脉。就像中枢神经,是人体的各器官的总源头。

简解: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我们老子2800年前对宇宙的论述『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据美国太空网报道,每当夜幕降临,抬头仰望漫天星辰,人们会不禁感叹宇宙的广袤。但是你是否知道,宇宙中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恒星、行星和星系,加在一起的总质量还不到整个宇宙质量的4%。宇宙中96%的部分是由一些神秘的物质组成的,科学家们看不到,探测不到它们,甚至无法想象出它们的模样。这些神秘物质被称作暗物质和暗能量。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们会对『可见宇宙』施加引力影响,而这种影响是能够被察觉到的。而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身则仍然隐匿于黑暗之中,无影无踪。这正是老子对宇宙精微物质的论述,因此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为《道德经》着迷。但他们不懂中国文化,其实中国人也没有几个懂得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根底文化隐藏在道家的丹道中,而丹道的理论就隐藏在道德经中,只有仙家能够触及,世人永远也读不懂。就像我们看《西游记》一样,只有极少数的修为者能看出,他是五脏六腑生成的精气神,这是见不到的解剖图。这也是宇宙的真谛。宇宙间有四大,其中就包括王者,真正的王者有天生的感悟力,他如果遵循宇宙精微物质的法度行事,那万物将自动归顺。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修道者要知道停止欲望,知道了停止欲望,阴阳之气相合而下降为雨露。宋·张紫阳诗云: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鹦争知有凤巢。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被丹家视为玉液还丹、金液还丹之法诀。天地间冷暖气流相遇就会下雨,人体小宇宙当阳气从会阴沿督脉上升至脑,丹士头内受真气冲击,产生生理化学的反应,口腔产生一种灵妙的丹药,作为无形之气相应的形质的一面。明·张三丰诗曰: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天地交泰万物生,自饮甘露似蜜甜。清·《敲跷洞章》曰:『外之先天母气下降,而内之后天子气上升,(此子气即人体元气)聚会中田,点化凡气。日久月深,凡气炼尽,而真气充实,其气勃然而生,莫之能御(无法阻止),自双关(后背正中的夹脊穴)深入泥丸,与神交媾之后,所谓,追二气于黄道,会三姓于玄宫, (张紫阳语),夫交媾之后,化为甘露,自玄膺(口中一穴)而降下,复入中宫。一升一降,成其造化也……亦如天地之妙。此法用先天之妙,不期而然,亦不可存想妄运识神,不然,拔苗助长之说,同日而语。』宋·陈泥丸诗云:三姓包含二物交,赤龙飞上碧云霄。夜来甘露空中过,片月横空对鹊桥。这是天的阳气下降,地阴气上升,阴阳之气相合而下降为雨露,机体的组织结构能各自均匀的得到滋养。『知止所以不殆』是修道者要知道停止欲望:知道了停止欲望,所以才可以无危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浴之于江海也。也有人说,几十年前,宇宙暗物质 刚被提出来时仅仅是理论的产物,但现在我们知道宇宙暗物质已经成为了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宇宙暗物质的总质量是普通物质的7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宇宙暗物质主导了宇宙结构的形成。宇宙暗物质的本质现在还是个谜。以上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理论,老子把道比作江海,有形之物比作细小的河流,这不是科学家认为7倍的问题,而是不能比的问题。老子本句意思是,修为者与道合一,如仙家所言:江海归何处。山岩属甚人。金丹成熟后。总是屋中珍。

人体是个小宇宙,天地是个大宇宙。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场,且在自己的世界里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宇宙也有自己的能量场。我们道家通过修炼来获取宇宙能量由来已久了。本章讲修行人要达到精血入泥丸而归炁穴,已有河车路径,从此一心做去,日夜不休,逐日抽添,取坎填离,积精实腹,河车转动,聚精会神,则灵根充实矣。从此心液下降,肾气上升,是为坎离交。杳冥中有信,浩浩知潮,一半水气,濛濛如雾,一半云气,是名金水初丹。这就是老子讲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以不殆』。如果不是修炼只能在自己的学识中牵强的理解,不会有半点感受。

炼功夫,以外合内,真心乃聚不散,盖内体虽明,好飞者汞性,内修虽具,易坏者阴丹。设或保养不纯,则心性复灭矣。法在以虚明之心,妙有之理,和砂拌土,种在彼家。彼家虚而由我实之,彼家无而自我有之。以有投无,以定人虚,死心不动。霎时间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一候为一阳有如震,二候为二阳有如兑,时值候正宜和丹,那边吐出一弦真炁,其喻为虎向水中生。这落下一点玄光,其喻为龙从火里出。两支龙虎会合,性情交感,一场大战,名为天地晦冥,身心两静矣。俄而三阳发动,有如乾卦,如潮如火,如雾如烟,如云如霜,如雪如花。身中阳铅晃耀,我即持剑掌印,踏星步斗,鼓动元和,猛烹极炼,透三关而上泥丸,一身毛窍皆开,比前玉液河车,更不同也。吞而服之,以先天制后天,性命合而为一,即大还丹也。性属火,其数七。命属金,其数九。返本还原,故名七返九还。金滤大丹,从此铅来制汞,其心常明,永不动摇矣,此炼心成神之功也。唐·吕洞宾诗云:驱青龙,擒白虎,起祥云,下甘露。

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充塞着宇宙能量,它在动植物的生命中成长、在动植物的体内运行,使得天地万物都联结起来——宇宙万物之内在世界的一切与其外在世界的所有,遵循着规律,以运动、化合、充气等等的方式表现。历代仙家通过修炼可以获得,达到本章『天地相合 知止不殆』的境地,就可以通透万物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