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只有芸知道》中,感受导演几十年来的坚持与转变
临近年末,中国电影市场又迎来了一年一度喜庆热闹的贺岁档期,不过要说到中国内陆的贺岁电影,不得不提到一位导演,那就是冯小刚,1997年由他执导的喜剧电影《甲方乙方》上映后,以3600万元的票房成绩成为了当时的票房冠军,并且也为中国内陆电影诞下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贺岁片”。
在获得了那次成功后,冯小刚几乎每年的贺岁档期都会有新作品呈现给观众,类型也是包括有喜剧、爱情、历史、战争等等多种题材,这一路走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几个年头,今年也是如往常一样,由他执导的最新电影作品《只有芸知道》将在12月20日全国上映。
这一次让自己感到意外的是,冯小刚暂时告别了大家熟悉他的热闹喜剧,而是将自己挚友的真实故事搬上大银幕,回归到了爱情题材,特别是在这部影片中,不会看到一些出轨、移情别恋等等其它多数同类型影片中出现的情节,而是用平实的叙事,讲述了一段平凡真切的爱情故事。
多数观众对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作品,印象比较深刻的还应该是喜剧,尤其是他和演员葛优合作的几部影片,也被很多人标注上了“冯氏幽默”的标签,之所以刚说到他这次回归了爱情题材,其实他在1994年拍摄的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中,就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
当初在电影中选择从爱情出发,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与岁月的改变,能够在冯小刚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对人生、对事物、对情感的表达所发生的转变,但是在这其中,几十年来没有发生改变的是,他的坚持,他对于电影创作的热情与真心,而《只有芸知道》可以看做是他许多年来对于爱情的领悟,也可以说是写给观众的一封“情书”。
从个人角度来说,还是很欣赏冯小刚的影视作品,印象中第一次了解到他的名字,不怕暴露年龄的说是在1987年的电视剧《便衣警察》中,那时的他担任剧组的美术工作,还在剧中客串出演了一个走私黄金的嫌疑犯,而正是他在片头和剧中所展露出感觉有些“怪”的长相,给自己留下深刻的记忆,在那个观众还多数只接受俊俏小生的年代中,很是怀疑如此模样能够在影视圈中出人头地。
(电视剧《便衣警察》客串演出)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冯小刚用自己对影视创作的热情和自身的实力,让他的名字渐渐地被大家熟悉,先是1991年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参与了编剧,也是从那时起就显现出了他特有的幽默风格,犀利的语言、北京人的“贫嘴”还有对生活、对社会的独特观察角度。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客串演出)
记得导演夏钢曾回忆拍摄《遭遇激情》(1990年)时,对冯小刚的评价就是充满热情,当时他几乎是每一个星期都改一稿,骑自行车送到家里去,前后送过去了七稿,这是他编剧的第一部作品,并且获得了当年金鸡奖最佳编剧的提名。
而他作为导演来说,不能不提的是他首次执导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1993年),在国内受到普遍欢迎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奖项殊荣,为他以后的导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部电视剧也是他首次将镜头聚焦在海外华人身上,真实地反映出这一群体的生活现状。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客串演出)
在《只有芸知道》中,同样的将故事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新西兰,这也绝非是一次巧合,可以说是冯小刚的一种坚持,从《北京人在纽约》到《没完没了》(1998年),再到2010年的《非诚勿扰2》,会发现每隔几年都会将目光投向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观众也能够从前后海内外对比中感受到,虽然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但是那颗对家乡、对亲人思念与牵挂的心,从未改变。
之所以喜欢冯小刚的电影作品,很大的原因是它的“通俗”,所塑造出的众多小人物的形象,更贴近生活,表面看上去是在嬉笑玩闹,但却深入浅出地讽刺了很多现实问题,在观众中能够引发共鸣,虽然早期的作品会被认为商业味太浓,但了解电影制作的观众应该都明白,这并不是他自己能够左右的事情。
而当他有了一定的“资本”后,可以发现他已经开始拍摄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影片,从2007年《集结号》开始就有了明显的风格上转变,而到了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莲》之后,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冯小刚作品”,而在《只有芸知道》中,更能深刻感觉到导演个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就好像两年前的《芳华》那样,褪去了商业的外套,留下的只有真挚温馨与感动。
冯小刚自己也曾说过,已经进入花甲之年的他,很想拍一些美好的,对内心也有营养的电影,《只有芸知道》满足他的这个愿望,相信黄轩和杨采钰所演绎的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也会改变着很多人对爱情的观念,也在从中感受到导演几十年来对电影创作的坚持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