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美术·专题丨燕飞翔:黑白相生
-专题-
多重维度
世界复杂多变,各种类型的艺术家进行着不同维度的创造,以不同属性的材料、线索,较之以往显得更为复杂。当下中国抽象艺术家与众多关注人类文化学和中国文化身份的重启为着眼点不同,开拓独特的认知及方法论,大胆进行个人艺术探索,无谓东西,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个体艺术观念和样本。本期专题的四位艺术家,开拓自己的艺术领域的同时,也扩展了中国抽象艺术的边界。
黑白相生
文 / 李旭
从1999年算起,燕飞翔在抽象艺术的探索之路上已经走过了20多年。
燕飞翔最初的抽象画面中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色彩,但这些本来鲜艳明丽的色彩却在5年多的实验后渐渐淡化和隐退了,黑白两色开始成为绝对的主调。2007年底,我曾为他策划过一次规模较大的个展,而本次展览呈现的则是他此后8年来的持续探索,鉴于他对黑与白一以贯之的选择,我把展览主题命名为“黑白相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黑与白分别代表着阴与阳、夜与昼、实与虚、有与无等既相辅相成而又对立统一的关系,黑白两仪所构成的太极图,象征着万物化生,永恒轮回。在书画美学理论方面,“素以为绚”、“绘事后素”、“知白守黑”、“计白当黑”、“墨分五色”等经典论述,更强调了表现黑白关系在文人艺术中至高无上的重要性。燕飞翔在色彩上对黑与白的选择,表达出他对中国水墨和书法艺术的深挚敬意,尽管他的作品中没有任何可以直接辨识的图像,但他对于传统艺术内蕴恰如其分的把握却是显而易见的。扬弃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燕飞翔试图回到艺术的初始和源头,回到视觉的零点和极限。传统书画艺术中的黑与白,其实就是墨色和宣纸,是落笔与布白,与此不同的是,燕飞翔作品中的黑与白都是由成千上万的细密笔触堆叠出来的,油彩与笔触在画布上形成了照片和印刷品难以再现的肌理,面对作品时,整体和局部、远观与近取之间可以给观看者带来强大的心理震撼。燕飞翔的作品以非具象的手法表达出对传统民族审美的当代化演绎,呈现出“中式抽象”未来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可能性。
▲燕飞翔《2015-P-01》200x180cmx2 布面油画 2015
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上海向来是以抽象艺术闻名于全国的。自1980年代初期以来,众多艺术家即已开始涉足这一视觉艺术领域的探索,时至今日,在从事抽象创作的艺术家人数以及抽象艺术活动举办的规模和频率等方面,上海一直在国内保持着领先地位。反观这30多年后的发展现状,我们会发现其中代表性的艺术家基本上都是40后、50后和60后,在比较成熟的个案中,出生于1970年的燕飞翔已经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了。与写实、表现等众多艺术风格相比,抽象尽管是个极其特殊的“晚熟品种”,但我仍然想借助此次展览,唤起更多青年艺术家对“中式抽象”的兴趣和信心,我由衷地期待着,上海优秀的抽象艺术传统能够后继有人。
▲燕飞翔《2017-P-07》200x180cm 布面油画 2017
未来无限
文 / 江梅
“幽蓝”是燕飞翔抽象绘画的一个新系列,是他在经营多年的“黑白系列”基础上的拓展与创新。
熟悉燕飞翔绘画的人都知道,他坚持“黑白系列”创作已有十余年。他所形成的一种深具鲜明个人特点的抽象画风格,如单纯极简的视觉形式、复杂至繁的表现手法,以及画面所流露的强烈东方气质与中国美学精神,常常在震撼着人们视觉感知的同时,也带给人们丰富而微妙的心灵体验。“黑白相生”之际,思绪与情感似可自由地穿越古今中西。
▲燕飞翔《2017-P-04》200x180cm 布面油画 2017
“幽蓝”系列秉承了“黑白”系列基本的创作理念与方法,在画面色彩和表现技法上做了重要的突破。浓郁深重的蓝色与亚麻布的原色依然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关系,然而蓝色边缘虚朦漫溢效果的处理所形成的细腻影调与奇特光效,又柔和了对比度,形成万物合一、宇宙同体的融合之态。
▲燕飞翔《2017-P-01》160x160cm 布面油画 2017
“幽蓝”系列的绘画风格与美学依然会让人自然地联想到中国的水墨以及大道至简的哲学精神,然而其色象与图式所显现的某种深邃与神秘,却似乎具有另一种开放性,仿佛能将人的思维引入一个更为浩瀚的时空之中,对未来充满着无限奇想与美妙愿景。
▲燕飞翔《2016-P-11》220x130cm 布面油画 2106
不经意处最难,是费尽周折寻找到的。如果它能衬托出画“眼”,则无比美妙。艰苦努力后画出的作品应该反而让观看的人觉得你画得很轻松,但这并不是说画面没有力度、没有强度。
燕飞翔经典的“黑白系列”与最新的“幽蓝系列”,虽然作品数量不多,却均属力作,体现了他在艺术上长久的精研与不懈的探索。这也恰与“蔚来”的理念“开放、未来、前进、行动”形成一种精神上呼应与契合。
▲燕飞翔《2018-P-02》200x156cm 布面油画 2018
艺术的感人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美感,而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艺术只有和生命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大美。
▲燕飞翔《2013-P-09》200x180cm 布面油画 2013
时间的痕迹
评燕飞翔的绘画
文 / 范迪安
在一个图像化的时代,艺术家的创造无疑面临各种图像信息的尖锐挑战,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真正沉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那里坚守和探索,才能产生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些年来,燕飞翔就十分专注地驻守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不求闻达,也没有浮躁的情绪,所以当他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精神上自足、在形式语言上又完全自立的图景。
▲燕飞翔《2011-P-02》100x200cmx5cm 布面油画 2011
作为成长于 1990 年代的艺术家,燕飞翔当然也像他的同代人一样,经历着中国艺术遭受西方艺术影响和冲击的境遇。在这一代艺术家那里,西方的学术思想往往成为主导性的观念,由此影响着他们的艺术语言偏重于西方艺术的格式。燕飞翔在进入绘画创作的初期,也曾经倾慕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抽象主义,认为抽象语言能够提供表现的愉悦和满足自由的思想,但是在他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他愈发认识到抽象绘画的语言形态已经有足够多的样板,作为中国艺术家必须要从自己本土文化的资源中寻找观念的支撑,由此生发不同于已有抽象绘画样式的个人面貌。他这种主导思想的转向很有力地支持了他的探索方向。很显然,他的绘画是一种中国古典美学意境和现代个人感受的结合。连续的画面展开了与大自然的生命气息相呼应的景象,也非常自然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形式趣味。在以黑、白、灰为主的形式构成中,既体现出理性对于画面宏观的把握,又透露出在描绘过程中所贯注的极为单纯的感觉。在弥漫式的画面结构中,画面表层的细微肌理有着犹如空气掠过的痕迹,它们也是时间的痕迹。按照中国传统对艺术的评判标准,他的绘画属于有文化品格的绘画。
▲燕飞翔《2012-P-05》150x85cm 布面油画 2012
我的作品从“有”开始,到“无”结束。来自作品中的情绪与冲动无处不在,它们来自我的内心深处,却又超脱出我的内心。它们是我对时间的感悟与体验,是从我的血脉里自然喷发出来的,体现了我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燕飞翔《2012-P-04》150x85x5cm 布面油画 2012
燕飞翔生活在堪称中国社会发展象征的上海这个大都市,外部世界纷繁的变化极容易影响艺术家创造的心态,但是他却如同一个都市中的隐士,许多年来只与自己的作品对话,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手工劳作中走向“纯粹绘画”的道路。就整体而言,中国当代艺术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征,一个是鲜明的社会性,许多作品都与变化中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另一个是符号性,艺术家通过强调作品和可辨识的符号特征确立自己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燕飞翔的作品也是具有社会性的,只是这个社会性不与具体的生活现实产生联系,而与他作为一个精神家园守护者的现代心理相联系,他的作品也有着描绘手法上的符号性,只是这种符号性更多地是中国本土文化精神的象征。在这个意义上,燕飞翔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创造属性。
▲燕飞翔《2011-P-18》100x30cmx7 2011
丨
燕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