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路
一个男孩对耶稣说,太阳下山的时候我会害怕,因为没有了光。耶稣慈祥地说,山下的每家每户都会点起一盏灯,照亮了周围的世界,你回头看一看,就不会害怕了。是啊,点起一盏灯,能够驱走内心的恐惧;点起一盏灯,能驱散人生的迷茫;点起一盏灯,能照亮前行的道路;点起一盏灯,能照耀精彩的人生。
回首30多年的从教生涯,我曾经点起过三盏灯。
第一盏灯,成名师。
1987年我师范毕业,怀揣名师的梦想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因年轻气盛,心高气傲,经历过许多迷茫与困惑,是三位恩师,在我将要油枯灯熄的时候鼓舞了我。
第一位恩师是姜老师,她是我读初中时候的校长,我师范毕业时,她任我们乡镇的教育工会主席。平时接触不多,但只要见了面,她都会不失时机地鼓励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我说过的四句话。
报到后第一天,我就去拜访姜老师,她说,年轻人,好好干,一定要打响第一炮!一年后,我谈恋爱了,姜老师把我找去,鼓励我说,这一年干得不错!不过,谈恋爱肯定分散精力,你可不能耽误了工作!又过一年,我结婚了,姜老师在喜宴上先是祝贺,接着对我说,一结婚,特别是一有孩子,家务事多了,你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可不能前功尽弃呀!
还真让姜老师说准了。结婚之后,特别是女儿出生以后,我忙得焦头烂额。在学校,我同时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包级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手头的工作一件接着一件,仿佛永远都做不完,根本无法照顾家庭,孩子只能由妻子一个人带着,有时正在做饭的时候孩子哭起来,她便把女儿放进育婴车,一边做饭,一边用脚蹬着育婴车哄孩子。有一次实在忙不过来了,她赌气找到校长,要求校长给我减工作量。姜老师知道这件事后,把我叫到办公室,边给我倒水边示意我坐下,笑眯眯地说:“你现在遇到的情况,我当年都经历过。人生在世,两件事最重要,一个是事业,一个是家庭。两件事都处理好了,你才算成功。你知道魏书生吗?他工作比你更多而且更重要,但他却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你应该好好学一学。”说完,仍是笑眯眯地看着我,像母亲一样慈祥。我心里一动!姜老师这句话正好戳到了我的痛处,我现在已不是单身,我有妻子和孩子,应该负起家庭的责任。回来后我便开始读魏书生老师的书,学习魏老师的工作方法,在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上也改善了许多。
应该说,姜老师的几句话都很普通,但放在了最合适的地方,又极不普通。现在回想起来,也正是姜老师的四句话,让我克服了许多困难,逐渐地成熟成长起来。
第二位恩师是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杜老师。一次县教研室来学校听课,校长派我讲课。早就听说教研员杜老师博学多才,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非常“苛刻”,一接到任务我的心里就开始打鼓,生怕自己讲砸了影响学校形象。
那次讲的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评课,杜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只是提醒我语速要慢一些,抽时间要多读书。过后,教导主任对我说:“杜老师向来挑剔,却没给你提多少毛病,看来你小子有戏!”我心里也美滋滋的,自我感觉,课,应该是有一定高度了。
后来,杜老师又接二连三地来听我的课,评课也渐渐从形式转到内容、方法、艺术,一次比一次要求高——那种高度,就是与新课改后的语文课堂相比,也应该是先进的。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课差得太多了。想想第一次听课时的“自我感觉”,真是无地自容。后来问杜老师,我课堂上的这些毛病,为什么第一次评课的时候没有全提出来呢?杜老师拢了拢花白的头发,微笑着说:“你是初生牛犊,我不能挫伤你的自信心!所以就每次只提出一个问题,改正了,再提出一个新问题。”原来如此!对于我的成长,杜老师真是用心良苦!
第三位恩师是姚校长,他对我的业务学习非常支持。我几乎每年都要到外地学习、开会,每次都需要经费,这对一所乡镇中学来说,是一项不小的开支,但姚校长从来没犹豫过,还把我从团支书、教导处副主任、教导处主任,一直培养成业务副校长。
1999年,我通过竞选,当选为乡镇中学校长。当时的学校,无论教学质量还是社会声誉,正处于低谷,我做为一名刚刚上任的年轻校长,压力非常大。但同时我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便暗下决心,就是脱层皮,也一定要把学校办好,向家乡父老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便是我的第二盏灯——创名校。
上任伊始,我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口号,民主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三管齐下,一年时间,学校便改变了颓势。但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课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我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就在我探索和迷茫之际,市、县教育局派我到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挂职。43天,我听课100多节,翻阅了大量资料,又到洋思中学考察两天,收获颇丰。挂职结束,恰逢新课程改革,我便把挂职学习的思考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推出了“先学后教,课时达标”的改革方案:
第一,为教师松绑。将教师备课改成“活页备课”,提倡老师们备出精品,一年一年积累下来;对于精品课,今后可以不写备课,有需要改动的,添上活页即可。这一措施,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备课质量,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与拥护。
第二,为学生让台。提出“不学不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为课堂把关。每节课必须“课时达标”,全校统一弃用作业本,改用检测本。老师们每节课都进行检测,对不达标的学生进行及时帮扶。
一石激起千层浪。方案一出,便激起了全体师生极大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认真备课,便可以一劳永逸,提高了备课质量,从长远看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多了,学习气氛活跃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检测本加强了师生对课堂的把控,教和学都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总之,全体师生对这项实验都充满了期待,也投入了热情。
果不其然,这项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年时间,我校便跻身全县先进行列,参与实验的第一届学生中,一名同学获得全县高考理科状元;第二届学生,我校中考成绩获全县第一名。
我深知,是新课程改革拯救了我们学校,是新课程改革,给了我又一个绚丽的春天。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学校管理的很大一部分压力来自于社会。我们学校地处城镇,周边环境复杂,经常有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到学校捣乱,有的甚至进行明目张胆地威胁。想到自己的梦想,我没有畏惧,更坚定了创名校的信心。为了抓获一个夜间到女生宿舍捣乱的社会青年,我多次与三四个校委会成员彻夜蹲守,最终在凌晨四点将其擒获,扭送到派出所。这一事件,在学校周边产生了极大震动,自此,学校办学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
正当我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我的职业轨迹又发生了变化。
2007年,我县实施初中进城工程,乡镇初中全部进县城,我被调往一所新建县直初中任业务副校长。我的情绪跌落到最低谷。一是故土难离,虽然在乡镇,但一家人在一起,工作生活都比较方便;二是到一所有几千名学生、几百名教师的学校负责业务,自己的理论层次、工作能力根本达不到,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但一纸调令容不得争辩,我不得不接受这个挑战。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领导信任我,我必须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我又为自己点燃了职业生涯的第三盏灯——做名家。
名家之所以为名家,不但要有实践经验,还必须有理论高度。而我,中师毕业,中文本科也仅是函授,先天不足是非常明显的。但既然目标确立了,就要付诸行动。我开始了艰苦的恶补——吃住在校,每晚熬到十一点多,每周只回一两次家,大量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白天,我泡到课堂上,与老师们一起备课、听课,用学到的理论进行指导。晚上,我对一天的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在书本上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有时来了灵感,还写上只言片语,贴在博客上,与教育同仁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生蜕变的同时,我的教育心得也不时见诸报端,2010年至今,我已在《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山东教育》《河南教育》《湖北教育》《湖南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教育论文、随笔百余篇,多次被兄弟邀请作专题讲座。
尽管如此,我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心知肚明的。发表几篇文章,与成为名家还相去甚远呢,我今后的路仍然很长,我要在那盏明灯的照耀下,砥砺前行。
如今,我调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我把目光投向了“教师成长”。工作仍然是忙碌的,但我的生活是充实的、快乐的。我知道,是三盏明灯给了我力量,是三盏明灯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这三盏灯,就是我心中的耶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