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宰相敢于怒怼张宗昌和太平公主 做贪官也很可爱
一般人心中,忠臣一定是清官,清官一定是忠臣。然而人性是复杂的,高大全的人物只存在于小说之中,一般的历史人物只要做到大节无亏,就应该得到应有的肯定。
一般提起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一般人直观的会以为开元时期的宰相是贤相,天宝年间的宰相是奸相。姚崇被尊为唐朝四大贤相。而李林甫则成了奸相的代名词。然而唐玄宗时期宰相并不止这两位。开元年间就有这样一位宰相张说。这位宰相和李林甫一样嫉贤妒能。而且还多了一个毛病贪财。然而因为他是开元盛世时期的宰相,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还算中肯。
当然一个人如果只有缺点没有闪光点,那是不可能的。何况是宰相之尊呢,这位张说就有两点极大的闪光点,首先他文才特别好,是开元时期的一代文宗。当然如果只是文才好,他也不至于做到宰相的尊位。他的另一个闪光点就是足够的忠诚,有的人生活很清廉,但是敌人刀架脖子上,甚至只是因为对方给予他较大的权利。他就可以卖主求荣。而另一个人虽然平时私生活不那么检点,但是大敌当前,他能够选择舍身取义。这两种人到底哪种人格更为高尚,显而易见。毕竟名利名利,名在利前呀。
张说就是那种大节不亏的真小人,他在几次生死的抉择中,都选择了舍生取义。而勇敢的人命运都不算太差,最终他笑到了最后。他第一次命运的选择,是武周时期,那时候张宗昌的势力嚣张,要诬陷宰相魏元忠造反,想拉张说入伙。张说这时勇敢的站出来维护魏元忠。为此和魏元忠一样被诬下狱。受了不少的苦,然而最终张说的义举也让许多正义大臣看在眼中,记在心中。最终武则天还政李唐,到李隆基登基后,他被任命为宰相。然而唐玄宗早期,还有女主天下的残余,那时太平公主的权利比较大,极力拉拢张说。而张说最终抵挡了诱惑,为此还遭到了贬官。最终公主党被扑灭,太平公主也被唐玄宗赐死,张说重新得到了重任。
由此可见,张说这个宰相得的一点都不侥幸,他能在生死关头,选择舍生取义。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让皇帝足够信任他,至于私生活败坏点,人之常情嘛,你如果一点把柄都没有,皇上反而用的不放心。所以终张说一生,三任宰相。唐玄宗当然知道他的那些小毛病,有时候也打击他一下,但是这样的人用着就是放心呀。然而真小人张说也有个政敌,那就是救时宰相姚崇。张说虽然文才好,但是脾气直,玩权谋总是比姚崇慢半拍,姚崇活着的时候,张说总是斗不过姚崇。
后来姚崇去世了,张说以为终于可以出口气了,然而不想死姚崇还是能将他一军。姚崇病危时,他忙将几个儿子叫到病床前,对儿子们好一番嘱托。说道张说这人嫉贤妒能,恐怕我死之后恐怕姚家将会遭祸,只需如此,便可保我姚家无虞。儿子们依计行事。果然将张说又被将了一军,而姚家保住了自家性命。话说这当朝宰相去世,不管平时百官和他有多大的政仇,场面上总是要过去的。张说也去姚府应酬一下。不想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姚家的财宝真不少,“平时这姚崇以清廉自居,没想到存货还不少。回去一定要好好参一本。出出我心中的恶气。”张说心中想到。
不想张说越看这宝贝越稀罕,有了据为己有之心。这时姚崇的儿子们连忙簇拥过来,将张说待为贵宾,张伯伯长张伯伯短的叫个不停,还说家父如何看中张说的文采。虽然政见不同,但私底下还是挺佩服张伯伯的。张说这一听,心中美滋滋的。对姚崇的恶感已经去掉了大半。而后姚氏子孙又说,当今天下,就以张伯伯的文采第一。如果张伯伯能为家父写一篇祭文。我们一定为张伯伯奉上薄礼。您今天看到的这些宝物不成敬意,全当是张伯伯的润笔费了。张说这么一听,本来心里就美的像抹了蜜似的。又有这么优厚的润笔费,不写白不写。于是写成了一篇辞藻华丽的祭文。这篇祭文写好后,立刻传遍京师,大家都说别看姚崇张说平时闹的凶,原来是对相爱相杀的好基友呀。这样一闹,张说也不好意思对姚家下手了。这正是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其实这出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张说姚崇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这样互相成全,既能得名,又能得利何乐而不为。可惜许多人,做小人都做不到张说这样正义,这样聪明。实在是丢坏人的脸。
转发加关注好运连连转
九零超哥如是说
侃古论今道风云
预知天下兴亡事
订阅!
微信号superman191954
海量有料资源,你不扫一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