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战争史·金国篇」百万大军为何两年亡国?大宋之弱非战之罪
宋朝打仗史上最牛?
颠覆常识的论调往往更容易吸引眼球,所以像宋朝战争胜率历代最高的说法才会那么受追捧。
一期咱们就分析了宋辽战争,不算最后一次的宣和伐辽,25年打了14仗,宋朝主动进攻的只有两次,全是惨败,基本上一直让人按头打。而且,胜率也并不高。
当然辽国也不行,打不出什么漂亮仗,两边最后只能和谈,宋朝给岁币,花钱买和平。
后来辽国完了,金国来了。那宋金之间的战争,胜负如何呢。
开始咱们今天的故事。
上一期咱们说了,金国崛起后,与宋朝相约伐辽。但搞笑的是,宋军的精锐,竟然被辽国的残兵败将打得惨败。前方战事的总指挥童贯甚至还舔着脸去求金国人帮忙。
这就像你打排位,本想约个高手带你冲段,结果发现他才是坑。生气之余,你突然意识到,如果他不是你队友,而是你的对手,那升段不就更快了吗?
于是,金国打完辽,马上就把枪口对准了宋。
其实金国要打北宋的意图一直都很明显,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光是相关奏报,在战前就有170余封,但北宋朝廷几乎无人重视。
当时负责北方边防的人还是童贯,他本应该是对此最为敏感的人,但直到金国人都送来出兵檄文了,他才惊讶的问金国使者,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
就算到了这份儿上,童贯也不想和金国打,对手下的布防建议充耳不闻,一心想着找个机会逃回国都,毕竟前线太危险了。
在这种情况下,宋军既无作战准备,又无作战决心,君臣同力卖国,迎接金国大军。
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
东路军很快度过燕山,攻破了檀州和蓟 州,西路军的兵锋也直指太原。面对敌国的兵临城下,童贯却一心想跑,属下劝他留下,他却说,如果要我负责作战,要你们干什么?
你听听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不过此时的宋军并非完全没有战斗力,这时候最能打的一支部队是郭药师的常胜军,这也是金军唯一忌惮的部队。在河北战场,双方会战,宋发三军,只他一军胜。因为有他在,金军东路的攻势才得以止住。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就在此刻,郭药师突然投了。宋朝最精锐的部队,投敌了。
其实这次反水,还真不能赖他。虽说他是个辽国降将,但确是对金作战最出力的。
不过大宋朝廷就从没真的信任过他,或者说朝廷对整个原辽国统治区的汉人都带有明显的偏见。此前居然还无耻到,杀了前来投奔来的人以讨好金国。这就是这次战争的导火索,张觉。
而且,这回最先要投敌的,也不是他这个辽国降将,是之前和他一起出征的另两路部队的统帅。自己打输了仗,想投降,还想拿着他的头去新主子那讨赏。
郭药师一想,得,那我自己先降吧。就这样,燕京失守,河北彻底乱了。
山西那边情况类似,不过正相反,宋军倒是有守将一心死守,但这边的精锐,也是原辽地汉人组成的义胜军却反水了。
所以北宋这次亡国的根儿啊,打辽国灭亡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朝廷收复幽云之后,根本没有做好调解内部矛盾的工作,反而使矛盾越积越深,为后来的暴雷埋下了伏笔。
边疆都打成这样了,朝廷那边是什么反应呢?四个字,掩耳盗铃。
童贯从太原跑回来,带的金国的檄文,但并不敢给宋徽宗看。
金国发兵之后,派来的宣战使者,大臣们也不敢给皇上引荐。
宋徽宗后来知道宣战使者来了,自己还不敢见。
就连郭药师降敌的消息传来,大家还搁那捂着耳朵“我不听我不听”呢,甚至还在讨论要给郭药师封王,以激励他出力抵抗金军。反正心思久都不在打仗上。
最后,经过多日的讨论,宋徽宗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逃跑。
于是,他下了罪己诏,宣布退位。自己一跑,烂摊子留给儿子,这就是宋钦宗。
新的年号是——靖康。
起初,宋钦宗还是干了一些人事儿了。他处理了老爹留下来的一些奸臣,任用李纲。李纲也不负众望,打了一场漂亮的守城战。此时,宋军士气大振,而勤王的部队也正在陆续赶来。
金军那边,东路军的统帅完颜宗望本来就没那么坚决,要不是投降的郭药师恨极了旧主,力主强推,还亲自担任先锋摧城拔寨,完颜宗望可能早在听到宋徽宗退位的消息时就撤了。
虽然京城守卫战打得不错,但宋钦宗哪见过这阵仗,吓坏了。赶紧开启了和谈。
其实李纲也不反对和谈,觉得勤王大军一时半刻也集结不好,先谈着拖拖时间。
但除他之外的所有人,早都怂了,真想和谈。
以至于答应了金国人提出的匪夷所思的条件。
一个是割让包括太原在内的河北、山西两地三座重镇。这三座城一丢,也就等于黄河以北几乎无险可守了,亡国也只是时间问题,但这就答应了。还一个更神的,答应了一个自己根本无法凑出的赔偿金数额。什么意思呢,比如你一个月工资就两千,有个流氓过来讹你钱,张口就说一个亿,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写了欠条还做了公证。等你回家凑钱时候才意识到,啊我原来没有那么多钱啊。但你都答应人家了,就只能去你亲戚朋友家抢。
开封城的百姓就这么遭了殃,金国人还没破城呢,大宋朝廷先开抢了。
一通折腾后,金军撤了。
但并不是因为和谈,而是因为此时的开封城下,已经聚集了二十多万的勤王部队。
至此,宋金的第一次交手,金国完胜。
不过客观讲,宋朝军队也不是不堪一击,郭药师的野战,李纲守城战,都打的有模有样。完颜宗翰的西路军,也被张孝纯挡在了太原城下,止步不前。但凡在过去几年里,宋朝能处理好内部矛盾;但凡,当时前线的总指挥是个人;但凡,战前朝廷能足够重视。都有可能将敌人挡在国门之外。但是,历史没有如果,金军这次的撤退也不是完结。
金军撤走后,宋钦宗马上就反悔了。立刻传诏给已经割让的三镇,不 许他们与金国交割,同时派大军前往支援。
山西这边,姚古和种师中本打算步步为营,以解太原之围,而且进展不错。但宋朝自太祖赵匡胤时起就制定了的枢密院负责制发挥了作用,前方统兵的大将,居然要听远在京城的文官节制。皇帝微操也就算了,任谁都能远程微操一下大宋的军队,这仗还怎么打。
在枢密院的催促下,种师中只得轻军急行,不出意外的中了埋伏。
本来双方野战,种师中也不虚对方,但大宋军制的另一个弊端来了,手下士兵刚打了一波胜仗来要赏赐了,可这次是急行军,就没带什么辎重,没钱给。手下士兵一看,没钱?还没粮了?得,跑吧。部队溃散。
同时,原本相约合军去救太原的姚古一路,也因为手下人谎报军情,致使大军没有按约定前来。就这样,援军不到,部队溃逃,种师中最后力战而死,这位六十八岁的老 将殒命沙场。
此时,宋钦宗又开始动摇了,想打也怕,想和也怕。
就这么纠结着,把李纲派往了前线顶雷。
但宋钦宗既想让李纲打,又不信任他。出发时候只带了一万两千人走,还没有马。走了没几天,又下令让这一万多人就地解散,得,成光杆司令了。
很快,宋朝军制的第三个弊端又出现了。从各地赶来将军们不敢打败仗,一输文官门就要弹劾你,反正言官无罪嘛,随便喷。但从某种角度讲也不敢赢,赢了就要被升官,夺了兵权。
加上没有统一的调度,各地赶来的援军,就这么被金军逐一击破。
靖康元年九月,太原城破,
这座已经坚守了二百多天,损失了八成人口孤城,这座靖康之役中最坚强的堡垒,这座北宋最后的精神象征,在十几万援军的眼前,轰然倒塌。
北宋王朝,也如同守将王禀,怀揣太宗画像投汾河那般,被冲入到了历史的洪流中。
同年十一月,开封再次被围。
都兵临城下了,各个衙门还在就大炮的运输到底归谁管而互相推诿,结果就是,五百多门大炮被仍在城外,成了敌人的攻城利器。
宋军这边,面对敌军的围城,士气已经跌落到了极点,连城墙上的友军尸首都无人收尸,又赶上寒冬,士兵们冻的连武器都握不住了。
最后的外城沦陷更是逗,一个神棍说自己天神下凡,要带人出城,要命的是从朝廷到百姓还都信了,让这个神棍一搅和,这座天下第一城就这么别攻破了。
而溃退下来的宋朝守军,不但没有想着夺回城墙,反而逃到城内大肆劫掠,京城保卫战的指挥官之一姚友仲,就这么死在了自家军队的刀下。
在这种情况下,宋钦宗吓得跑都不敢跑了,只能硬着头皮跟敌军谈判,但城下之盟有什么好谈的。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徽钦二帝,连同皇室、百官一起,被一波带走。
北宋灭亡。
当然这只是宋金战争的开端,赵构跑到了杭州建立了南宋,双方之后还有一百年的仗要打。
但是我们可以提前说结论了。
宋军真的弱吗?跟汉、唐比自然不算强,但要说弱似乎也有点委屈它。
我是愿意相信,如果没有完颜构的倒戈,岳飞是能够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还于旧都,甚至一举收复幽云的。
但这就能说明它很强吗?显然也不能。
岳飞的死,可以有很多种解读。但有一样,是任谁都忽略不了的,那就是深植于赵家皇室骨子里的,对功勋武将的恐惧。
他们让枢密院的文官门指挥武将打仗;他们培养了军人视财如命的指导思想;他们将“飞鸟尽良弓藏”的恐惧深植于每个武将的胸膛。
尽管宋朝,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岳飞、韩世忠、狄青、刘锜、吴玠、孟珙、曹玮、王坚、李继隆、文天祥、辛弃疾…
他们哪一个不曾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憧憬,到头来却只剩下“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自哀。
也许,打赵匡胤陈桥兵变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个王朝的后世英雄们,只能有“但悲不见九州同 ”的结局。
下一期,我们讲宋王朝最后的敌人,蒙古。
看宋元战争,究竟打的如何。
参考文献:
《汴京之围》 郭建龙
《北宋靖康年间勤王部队研究》 于善维
《金军南侵与靖康初年中央统军体制的调整》 贾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