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劳或局势看,封韩信为王是对的,可为何刘邦一听就发火了呢?
韩信占领了齐国后,派人向刘邦报告说:“齐国很复杂,反复多变。它南面又紧靠项羽的势力范围,地势很重要。为了能安定这块地方,请让我代理齐王,否则权力小,难以镇住。”
这时刘邦正在荥阳一带受到项羽的围攻,形势十分困难。他看了韩信的报告后大怒,当着韩信的使者大骂: “我现在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日夜盼望韩信能来帮我解围,可韩信攻下齐国后不想法来帮助我,反而要自立为齐王……”
这时张良和陈平都在刘邦的身旁,他们听到刘邦骂韩信,都偷偷地用脚踢刘邦,并在他耳边低声说:“现在我们处境困难,哪有力量能阻止韩信自立为齐王呢?不如因势利导,好好拢着韩信,就封他为齐王。不然,韩信不满,如果投向项羽,对我们可就不利了。”
刘邦听了张良、陈平的提示后,马上醒悟过来。他急中生智,随即改口又骂韩信说:“大丈夫平定了诸侯的叛乱,就应当被封为真王。韩信也太没有出息,为什么还要当代理的齐王呢!”
刘邦厚待韩信的使者,为了表示隆重起见,特派张良为代表,去封韩信为齐王。张良向韩信转达了刘邦请他尽快出兵击项羽的意见。韩信见刘邦这样重视和厚待自己,就越发对刘邦忠诚了。
项羽听到龙且在齐国战败的消息,十分恐慌,他怕韩信从东面进攻自己,使他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地位。于是赶忙派盱眙人武涉为使者,想劝说韩信反对刘邦。
武涉首先向韩信指出,刘邦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人,是天下动乱不已的祸首。
武涉揭露刘邦说:“由于秦的残暴统治,大家才起而反对秦的统治。秦朝被推翻后,按照各个人的功劳大小,割地分封,分土而治,以便让百姓和士兵得到休息。可是刘邦破坏了分封的格局,起兵东侵,四处夺别人的封地。他已并三秦,又带兵出关,联合诸侯之兵东击项羽。刘邦的野心很大,他非要吞并了天下才会罢休。”
武涉接着指出,刘邦这个人背信弃义,不可信赖。
武涉说:“刘邦的命运几次都掌握在项羽的手中,但项羽不忍心置他于死地,几次都可怜他,把他放了。可是他一挣脱项羽的掌握,马上回过头来就攻击项羽,可见这个人太不值得信任。你现在虽然自认为与刘邦的交情很深,为他拼命地卖力打仗,可是他会翻脸不认人,用不着你的时候,他就会不讲情面地收拾你。”
武涉还分析了刘邦目前看重韩信的原因。
是因为项羽的存在,如果项羽失败了,韩信也就无用了。武涉说:“你现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地位,是因为项羽的力量还很强大。目前刘邦和项羽争天下,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你如果支持刘邦,刘邦就可能取·得胜利;你如果支持项羽,项羽就能打败刘邦。可是项羽今天失败了,明天刘邦就会收拾你,因为你变成他争天下的最大威胁。”
武涉最后指明了韩信的出路。
武涉说:“你和项羽本来是老朋友,项羽一直对你不错,你为什么不与项羽联合起来反对刘邦,取得三分天下而有其一的地位,反而甘心跟着刘邦呢?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就永远是刘邦反对项羽的一个部将。你这样聪明的人,难道甘于一辈子受刘邦的指使吗?”
武涉向韩信讲的这些道理,都是事实。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他讲得都很正确。但当时韩信正被刘邦封为齐王,刘邦对他十分厚待。韩信是一个很讲信义的人,他当然不肯做出对不起刘邦的事,所以他虽然无法驳回武涉所讲的道理,但对项羽的好意还是婉言谢绝。
韩信对武涉说:“我也曾跟随项羽几年,不过当了个郎中的官,任务只是拿着戟去宿卫项羽。我的意见项羽听不进,建议不被采用,因为我得不到项羽的重用,才离开他投靠了刘邦。我到了刘邦那里后,受到他的重用,任命我为上将,让我带领几万人的军队。不仅如此,刘邦还很关怀和敬重我,他拿自己的衣服给我穿,将自己爱吃的东西分给我吃,我的意见他虚心听,我的建议他采用,所以我才得到了现在的地位。刘邦这样信任我,这么重用我,我至死也报答不尽,怎么能背叛他呢?我不会背叛刘邦,但也请你代我感谢项羽的好意。”
韩信占领齐国后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从当时来说并不过分。韩信占领赵国后,建议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刘邦没有意见就分封了;现在韩信又占领了齐国,不管是从韩信的功劳上看,还是从当时的局势考虑,刘邦马上封韩信为王是正确的。
可为什么刘邦一听说韩信要求代理齐王,他就发火了呢?
实际上它反映了刘邦对韩信的不放心。因为从战略上来说,韩信下赵降燕伐齐的胜利,对刘邦就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刘邦指责韩信攻下齐国后,不考虑怎么支持他,反而要求封王是没有道理的。当然,韩信对刘邦的支持,也可以考虑抽一部分兵力到荥阳,成皋一线,但这与封韩信为齐王并不矛盾。相反,刘邦马上封韩信为齐王后,接着就可以与韩信研究分兵支援荥阳,成皋的问题,从当时韩信在齐国的处境看,他也不会拒绝支援。所以刘邦对韩信的指责并无根据,它只是反映了刘邦对韩信取得的胜利不放心,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刘邦对韩信的这种猜疑和不放心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