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MVP职业生涯规划
自2010年移动互联网快速崛起以来,至2020年,产品经理一度是最热门的职业。因为,产品经理决定产品“长什么样”,是距离CEO“最近”的人,甚至被称为CEO的“后备军”等,这些都间接说明产品经理的重要性,但最诱人的还是那高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年薪,甚至作为项目核心成员还有股权和期权激励,比其他人更可能实现财务自由。但是产品经理还有另外一面,来源于产品经理的另外一个称号“产品汪”,上边面对CEO,左边面对客户,右边面对运营,下边面对技术,还有其他职能部门需要衔接,纵使有三头六臂,依然觉得分身乏术,996成为常态,是求职时必须接受的潜规则。产品经理薪资高,就要做得多,做得多就难免会出错,背锅侠也成为产品经理的代名词。用户不买账,目标达不成,万能的甩锅就是产品不好,可没人知道多数产品经理的职权范围仅限于承接需求、画原型、推动研发上线而已,并非本书所定义的产品Owner角色。甚至在业界,让产品助理去写商业计划书的事都屡见不鲜,这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的翻版案例。
更让人泪奔的一幕是:有一段时间网上一直在流传着产品经理35岁以后只能去“开滴滴”,跟公司不会再去聘任大龄程序员一样,也不会再去聘任做基础工作只会承接需求画原型、写文档、推动研发的产品经理。这让我不禁的想起,从2010年算起,第一批大学毕业后踏入互联网圈开始做产品经理的人马上就要35岁了吧!也有无数的产品小伙伴向我反馈:去面试时只见前台来访登记表上标注最多的就是求职产品经理;也有很多公司硬性要求面试产品经理需要从几十个中挑一个,有的甚至上百个;还有部份公司委托猎头全网搜索只要对口或竞争对手的产品经理。这无疑都增加了产品经理的“再就业”门槛。介于大学并没有产品经理这个专业,产品经理多是内部转岗培养出来的,或是参加社培速成班孵化的,并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跳槽除了跳到竞品公司,其他很难匹配。既是到了竞品公司,也很难将自己的过往成功经验应用到新公司,除了环境条件不同以外,最重要的是因为行业竞争变化太快,在“喜新厌旧”的互联网领域,纯粹的借鉴或复制很难行得通。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就出现了从业3~5年后,多数产品经理普遍遇到的职业瓶颈:晋升难、加薪难、跳槽难的困境,甚至面临被随时淘汰的风险。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呢?我想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行业和现状我们无力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在改变自己之前,我想你首先应该弄明以下这三个哲学命题:我在哪里?我去哪里?我怎么去?
A.1我在哪儿?
想要弄清楚你目前所在的位置,你需要对你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有一个诚实的评估。有了这个评估基础,你就能决定该如何提高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的能力,无论是通过你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还是与你的上级共同努力。在开展这项工作前,我先向你提供一个量表诊断工具——自我能力评估模型,如图A-1所示。这是一个自我评估的评估问卷,能帮助你找到你目前的位置,以帮助你思考你将要成长的方向。这个评估问卷不是一个测试。它的目标是帮助你在一些主要的产品管理能力上建立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是虚拟能力的直观呈现。整个评估问卷的结构是按照第1章的“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能力模型”设计的,所以它的通用适配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你觉得它哪里不够合理合科学可以对项目和分值进行调整和公测,以求科学合理性。
图A-1 自我能力评估模型(示例)
图A-1是按照基本型能力(60分)、期望型能力(40分)、兴奋型能力(20分)三个大类,50个子项而进行的拆分。总分为120分,没有按照100分去度量是为了区分卓越产品经理与普通产品经理的差别,以上三个层级很容易使你区分出自己是合格、优秀、还是卓越。在采用A、B、C、D四个级别进行子项能力区分的同时,为了更加精准,我还采用了加权平均数,即每个子项的分值不尽相同,但总数不变,以区分每个子项的权重不同。只要最后将各项分值汇总,即可得到综合评分结果。下面详细介绍不同选项的意义,作为你评估时的参考:
选A代表示迹象非常明显。你的经验得到了完全的认可,你被认为是某方面的专家或楷模,可以指导别人。
选B代表有明显的迹象。你通过持续的行动证明了你可以胜任这个任务,并且与你合作的同事也对你的能力有信心。
选C代表有一些迹象,表明你有这方面的经验。然而,你并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机会来展现你的能力。
选D代表没有迹象。这个评估表明你还有[张乐飞1] 没做过的事,以及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还没有机会展示的技能和经验。不要认为这是一个负面的评价,这个评估可以帮你发现你的短板,或需要发展提升的新领域。
这个评估表有两个应用场景。第一个是基于上述的评估机制对你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评估,用于全面的衡量和检验自己的能力。第二个是你可以邀请你的上级对你进行评估,作为你上级来审查并核实你目前技能和经验的很重要的机会(可以借此或以此为依据提请晋级加薪,而且很多大企业都有类似的评级模型,用于给员工定级定薪)。同时,这也会帮助你和你上级建立一个融洽[张乐飞2] 的氛围。在这个氛围里,你们可以就如何帮助你走向职业成功的因素达成一致。这个评估表也可以帮助你找到你在那些方面还需要额外的指导,或者在那些方面你已经有足够的经验,甚至有些方面你已经足够成熟到可以去指导别人的程度。
一旦你完成了这个评估表,你就能找到你需要着重发展的领域。接下去你要做的就是制定发展性目标。你可以自己一个人制定这些目标,也可以和你上级一起,或者两者都采用。你最好是能和你的上级一起完成这件事,因为这样能证明你在积极的成长,而且在目前的职业发展和指导上,你也会需要你上级的参与。此外,你上级也许还能帮你找到一些其他的资源,当你要开展不同工作时,他们可以给你提供相应的指导。与你上级积极协作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将你的职业发展能与公司的战略保持一致。如果你每年都能做这样一次评估,或者和你的上级一起完成这个评估,那么你会清楚地看到通向你职业成长的继续进步之路。如果你目前的角色涉及指导别人,通过使用这些工具,你也会对他们的进步深感满意。
无论是上述提到的哪一方面,你所获得的知识未必和你的经验相称。我们切记要避免的是对你的经验有错误的预估。在课堂上学习了利润表的描述不代表你就能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有评估成本变动的经验。或者,如果你认为你自己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但是在别人眼里你却是僵化和不可变通的,那么你很快就会被“识别出来”,然后你会很容易被边缘化。 |
A.2我去哪儿?
当你完成了自我评估,你会得到一个关于你自己的综合评价得分。使用一个结构化的、数据驱动的方法后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你正以一个产品经理的角色来管理你的职业发展。这个得分能帮助你看清自己在哪儿?并知道下一步去哪儿?你可根据产品经理成长阶梯对号入座,如图A-2所示。
图A-2 产品经理成长阶梯
也许,当你看到这样一张图一开始会感觉无法适从,或认为他有视角的局限性,不符合市场对产品经理级别的定位与描述。况且,目前的产品经理更加的注重行业经验和所属领域的沉淀积累,这些我并不否认。由于版面有限,我在此就不再表述我对市场主流的看法与评价。但我认为成熟的产品经理可以依靠专业的产品知识跨领域解决产品问题,就像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一样,产品管理也是通用学科。这也是我分级的依据,也是写这本书的初衷,向产品经理提供通用的产品管理思想、理论、方法与工具。依靠这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你不仅可以成为真正的产品经理,还能实现跨领域“再就业”或晋级成为产品Owner,而不再背着高大上的头衔,干着打杂的事,实现真正的职业生涯价值。
每家企业给产品经理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但是你要明确自己的成长之路。当你的岗位与你的职业发展不匹配时,你就要向领导表明你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争取发展空间。如果是因为公司平台的原因,缺乏成长的机会与空间,你可以依靠你的专业知识技能再选一个平台,继续的职业生涯道路,直至成为真正的产品经理。当你成为了产品Owner(你才真正的成为CEO后备军),再经过一定的沉淀和积累,我想你的职业生涯将不会再有瓶颈,你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稀缺人才——进入公司核心领导层、年薪百万、拥有股权、财务自由指日可待,甚至有一天你自带产品项目创业成为CEO都不是没有可能。
A.3我怎么去?
当你完成了自我评估,你会找到很多成长的方向。这些地方会帮助你成为一个更高效的产品经理。对于你在评估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最好的使用方法就是创建一个职业成长路线图。路线图是职业生涯成长的一部分,主要用来帮助你弥补自己的短板,建立自己的职业竞争优势。在此,我提供两个额外的行动模板:职业行动计划模板和学习项目模板。职业行动计划模板,如图A-3所示。这个模板是用来帮助在一个较高层次上,制定你需要做的项目或者需要参加的培训路线图。当你和上级设定成长目标时可以使用这个模板。
图A-3 职业行动计划模板
一个应用学习项目是用来发展某项具体的技能或能力的。你也许一年需要开展很多个这样的项目。当你和上级制定项目或者工作计划时,能将这类工作计划融入其中,这会帮助你在开展工作时更有目的性,并且能促进你和上级之间的融洽关系。使用图A-4所示的“应用学习项目模板”来指导你的工作,并与你的上级进行协商。当你想上级或其他人提出一个建议并且希望获得他们支持,以及开展一个综合的通常是复杂的项目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模板。举例来说,你还没有领导过一个产品上市,[张乐飞3] 你可以使用这个模板向上级汇报你的工作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证据就是一个按时推出的、成功的产品上市。
图A-4 应用学习项目模板
产品经理总是处在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状态中。有时候是有目的性的学习,而有时候是意外的学习。我自己就是有很多意外的学习经历,写这本书也是,让我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我希望在你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反复使用职业评估工具,它会帮助你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帮助你找到你需要关注的领域,明确自己成长方向,并借助两个行动模板将本书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快速成长。更重要的是,你还能利用这些工具来帮助那些将来有可能为你工作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