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救人有功,拍案称奇

2大黄救人有功。选自《拍案称奇》

宋理宗宝庆二年,蒙古耶律文正王跟随元太祖进攻南京,夺取灵武城后,诸将官兵都争夺金银财宝、美女玉器,只有文正王独取书籍,并要了中药大黄两坨。众人皆笑其痴,劝他:“王爷,我们久居北方,何曾见中原这般富庶,今获大胜,何不趁机捞些美女玉帛,你要那些破书、草根有什么用?”文正王也不多说,随他们自去抢劫。没过多久,军中暴发疫疠,死亡惨重,唯有服大黄者可望获生。文正王即将运来的大黄散发军中,士兵煎药服用,获救者几万人,人皆感其恩。事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将军是中药大黄的别称,是说大黄药力峻烈,如同将军一样性情暴烈。俗话说,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意思是大黄虽然能救人,却因其药峻而无功,人参补益,虽然杀人也无过错。其实这是偏见,火神派宗师郑钦安称,“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草、枸杞,都是砒霜。”关键是辩证论治。

“善用将军药(大黄),为医家第一能事。”(《经历杂论》)一言九鼎,强调善用大黄对于医家的重要性。“大凡应用硝黄之病,绝非他药所能代,若畏而不用,必致缠延误事,但须辨认真切,用之有方,不可濒预孟浪耳。”(《丛桂草堂医案》)许叔微所谓“藏有热毒,虽赢老亦可服大黄。”

实际上,擅用大黄的名医很多,“附子、大黄,诚阴阳二症之大柱脚也。”(郑钦安语)据黄煌教授对全国500名名医的问卷调查,关于最擅长运用药物一项,大黄排名第二,而人参排名第十二。历览前贤医案,以大黄治病救人的案例可以说比比皆是,大黄救人有功,万不可因其峻烈而不敢投用,此“为医家第一能事”。

一味大黄治痰喘:沪上名医徐小圃曾为一位富翁治胸闷痰喘之症,处方为大黄半斤,数次分服,患者且疑且惧,但服后爽然而愈,遂请教于徐小圃:“众医屡用不效,先生一味奇功,何秘也?'徐答曰:'君素食膏粱厚味,热痰壅塞,大黄性清下,味香辛,独行则力猛功专,疏塞清秽,何秘之有?”

论:是不是下便秘,气逆不降之痰喘,还中肠胃宿食,导致肺胃气逆?此用大黄半斤,就是速取下之义,越是量大,则下越速,其下越速,则越不碍脾胃

1火热痞——刘渡舟医案

王某,女,42岁,1994年3月28日初诊。患者心下痞满,按之不痛,不欲饮食,小便短赤,大便偏干,心烦,口干头晕,耳鸣。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舌质红,苔白滑,脉来沉弦小数。此乃无形邪热痞于心下之证,治当泄热消痞,当法《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之法。处方:

大黄3g 黄连10g沸水浸泡片刻,去滓而饮。

服三次后,则心下痞满诸症豁然而愈。

按:《伤寒论》第154条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本方为治疗火热邪气痞塞心下的“火热痞”的正治之法,“心下”位居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心下部位,乃是阴阳气机升降之要道。如果有邪气阻塞其气机升降,则出现心下部位发生痞塞,气机不得畅通之证。因无实物与之相结,所以按之不硬不痛。火为阳邪,上扰于心,则见心烦,下迫火腑,则见小便短赤。至于舌脉之象,皆是一派火热表现。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清泄心胃无形之邪热,热汤渍服,取其气而薄其味,直走气分,则痞塞自消。本方临床运用广泛,不仅治疗心下热痞,而且还能治疗火邪所发生的诸般血证,以及上焦有热的目赤肿痛、头痛、牙痛、口舌生疮、胸膈烦躁等症。[陈明,刘燕华.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医案选编》

论:心下痞满,痞为浊阴逆填清阳之位,满为胸满,中虚之壅满,按之不痛,此为胃逆之虚满。按之不痛,也是腹诊,心下痞满的痞,区别于中虚胀满的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痞者,脾阳之虚,不能升清也,胃逆不降,浊阴之逆填也。

本案没有误下,也有痞满之证。痞者,太阴之初证,因误下而早成。从此论痞,不误下而痞者,也因太阴之虚也。痞为清阳不升,满为痞之病根,脾虚则胃从,胃逆不降,所以心下满。及其成痞,则下寒而兼上热,四逆不受,故变为泻心,清上温下,寒热并用,灵思妙解,神化无穷。

舌质者,口干,心烦者,火逆不降,苔白滑者,肺气不降,心下痞满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脉沉弦小数者,沉为太阴不升,本病之脉,弦为木郁,不能升降之象,数为中虚之壅满,火逆不降,此为阳气痞塞之象。二黄汤,泻火降逆,去其痞郁之上热。

太阳八十二,太阳病,表邪未解,脉促胸满者,桂枝芍药汤主之。此也是脾阳之虚,脾陷胃从,浊阴不降,所以胸满,但无痞证。

2胃痞满——李宇铭医案

洪某,男,26岁,香港人2011-08-03作胃脘不适9月。胃脘不适,但非胀满感,左胸有不通感。舌红,苔白腻而润,脉浮而关偏大。证属心下痞,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治之。

生大黄30g,黄连15g,2剂。以沸水2杯,浸泡5分钟,去渣,一天分2次温服。

上药服第一剂后,胃脘不适感减半。服第二剂时不小心倒掉其中一杯,遂又另购一剂。上药服5次后,诸症已除,觉胸胃舒畅,现已无左胸不通感,亦无胃不适。舌红减,脉浮细而较前不浮。

病基本已愈,嘱咐其饮食清淡,慎起居。

论:太阳百二十五,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本案脉浮而关关偏大,就是本提纲之脉。按之心下自濡,诊之关上脉浮者,是下寒未生,但是阳气痞塞,郁生上热,宜用二黄,泻其上热,无用温药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