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文章】张庆凯|闲吟居诗话(1—10)
闲吟居诗话
一、诗材与诗才
五七绝体小,用材宜少不可杂。若酒水一杯可酿、盐水一杯可调,倘使酒盐共杯,虽高厨,莫能为。比如金昌绪《闺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通篇只拿黄莺说事。又如曹植被逼七步成诗,也仅以萁豆作比,未言其它。
而通材,须通才摆弄,令糖盐、糖醋、糖酒配,反增味。此中高手,首推温庭筠,其《商山早行》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将诸多物象并列呈现,构成画面和意境,给人以无尽想象。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奇材,在于发现,乃奇才专利耳,庸才必熟视无睹。其案例非《世说新语》记载之谢家兄妹咏雪莫属:“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下,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观物取象,各具面目
毛泽东主席“更立西江石壁”一语写尽大坝雄姿,可谓空前绝后,故此“壁”高不可攀。
我往三峡大坝,恰值泄洪,远观泄洪洞被若干格栅隔开,颇类“篦、梳”之什,故绕开“壁”作“篦”想,于是有“峡江篦立梳云梦”云云。
及至三门峡,虽天人鬼三门因建坝被炸除,然遗石如齿豁般于江底尚存,并辅有图说于坝头,便自然得句“三门齿豁天人鬼,只合坝头图上看。”
至于前苏联援建之梅山连拱坝,与河蚌并无二致,只能是“坝拱平湖河蚌开”。
三、古今月不同
亘古明月,盈虚年年,未曾变换模样。但凡咏月,必月牙、玉盘、银蟾、玉兔,几成定式。
以我观之,“中规日月有千殊”!现代材料、物件多于古代而又胜于古代,咏月岂必白玉盘!白色玻璃、白色塑料,古所未有,拿来一用,或助今人超越古人亦未可知矣。
基于此,我《出国》一诗便这般写来:“未行先已卜归期,育我川原怎忍离?最是月圆如纽扣,乡思作线钉征衣。”将家乡月钉于出征衣,意恐迟迟归。或谓钉字失之雅,窃以为此纽扣非古之布料纽扣,似不可以绣或缝字替代。
正声如此,戏咏或可另僻蹊径。概叹人生轨迹如月之被锁定,我也曾“新恨来时掐破天”。状初月,不唯“牙”是专利,“指甲”或可竞争。
四、诗美在于发现
自然界中,美可谓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发现。变“人人眼前所有”为“笔下所有”,诗家职责也,亦高手之能事耳。
比若夕阳,乃人人眼前所有,而“夕阳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则归甄秀荣所独有。甄诗系中华诗词学会主办主评之首届红豆爱情诗词大赛二等奖作品,“夕阳如红豆”之被发现,堪称诗坛大事件!褒奖发现者,理所应当。
他如刘庆霖“小路如绳捆大山”、张智深“一条领带挽京华”,皆有发现之功。拙句“一片痴情秋熟透,霜枫真似盖头红。”亦偶然发现耳。
五、偶合
佳构每有偶合。余尝激赏庆霖“且让梅花自主张”句,以为首创。某一日,闲翻明小说《国色天香·刘生觅莲记》,见有“吩咐梅花自主张”,讶其“主张”在先,又证之王士祯《带经堂诗话▪香祖笔记》并袁枚《随园诗话》,知始作俑者乃南宋陈郁,而庆霖未必知矣。
此等误撞,非庆霖独遇,拙稿《侃宋太宗》尾联“最是小周归掌握,美人从此累英雄。”少锋评曰:与“生怕情多累美人”异曲同工。愧我不明其出处,便不耻下问于少锋,答曰:郁达夫《钓台题壁》诗。噫!同工未必,同为“美人”所“累”是真。差堪慰也。
六、借力翻新
古来咏月,首推杜工部“月是故乡明”并苏子瞻“千里共婵娟”,今人莫有过之者。某深感咏月之不易。然月之消息关乎离合,极易惹情思,为诗人不得不咏之物。所谓月到中秋分外圆,中秋尤甚,挥之不去。
拙咏《中秋有寄》,记新婚妻与我别而去省城某高校接受第二学历继续教育之事,言离情之苦,亦不得不咏尔,遂有“云开万里放新晴,桂子分香到绿城。知有婵娟人与共,不唯月是故乡明”成篇。结联如此这般,何也?以其古人不可逾越,而取巧借力反之,又切合时代情境故也。当此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万里音容如在耳目前。又以时平世泰,是处皆可为家。他乡游子,岂可过于悲情哉?
七、名花有主
爱花之心人皆有之,诗人尤甚。俗谓先下手为强,故名花多已有主。兰属屈原,菊归陶潜,梅被和靖娶,荷出污泥不染而任由周敦颐染指,竹直节勿弯但折服于郑板桥。今人欲夺其爱,何其难哉!我等不得不另寻芳草。
拙眸偶被较少诗人问津之向日葵吸引,有五律美之曰:
勃发当阳盛,青春灿烂晴。
花开番菊茂,蜂作蜜房成。
情不因年老,心能向日倾。
襟怀光照满,磊落写生平。
慕葵之心无他,唯其能洁心向日耳。
八、花有个性
花有个性。牡丹“真国色”,兰花“王者香”,梅有傲骨,菊耐寒霜。诗人咏花,不可贴万能标签,须以彰显个性为上,尤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要。予尝以此标准咏兰两首,其一曰:
休嫌俗称草,九畹驻春光。
最是骚风劲,偏能韵味长。
板桥为写意,屈子费评章。
佳句此间得,自然王者香。
未著“兰”字。其二曰:
梅已被人娶,幽兰或可盟。
徽真留墨宝,风韵证骚经。
小得闲中趣,略生婚外情。
楚山思别馆,朝暮晤卿卿。
以兰为情人,少得风流尔。
九、五十学从头
杨逸明先生堪称当代又一聂绀弩。其诗作如屋有柱,如人有骨,戏题庄出者多。如“过街惊羡人间贼,竟有朱衣紫绶遮。”又“词客不须愁屋破,如今广厦半空关。”等,俯拾即是。逸明有如此成就,其自曝曰得益于五十拜师从头学诗。逸明年十四自《诗词格律》开始写诗,及至知天命,仍在“原地踏步”,一次偶然机缘,逸明拜师函授于《诗刊》杨金亭先生,四载而后,便“突破了一次自已”。
不才我与逸明兄有一段诗缘,又前半生学诗经历何其相似乃尔:我十五岁得《千家诗》偶尔诵习之,年十七研《诗词格律》开始创作。至壬辰知天命,岁初某一日回味旧作,竟无一首可读!遂动绾结之念,将杂咏闲吟之什存之曰《闲吟居诗稿》。逸明谓“人间只见皮囊老,不信诗人有暮年!”今将去职,退而思得,以逸明为范,以时事为咏,倘亦拜得名师,他年再登诗坛,一新今日之面目亦未可知矣。
十、女诗人多矜持
男女有别,诗人亦然。女诗人多矜持,所作多婉曲。雨疏风骤之后,李清照亦不忘保持淑女形象,宁愿“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亦不肯出户亲自一探究竟。朱淑贞“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偶尔放松一次,终难有所作为,剩有“归来懒倚妆台”之无奈。薛宝钗堪称矜持典范,“珍重芳姿昼俺门”自不必论;而叛逆者林黛玉亦不过“半卷湘帘半掩门”,仅此而已。当代女诗人所处环境,已无封建藩篱,周燕婷早春出游过溪,本该潇洒走一回,却也才“和袜试寒温”。李静凤以女诗人特有笔性,将地坼山崩之汶川大地震描绘成“屈蠖迁移动九垓”,矜之尤甚。矜则矜矣!诗之长河因李清照们而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