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

金穗

一、灵活运用教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上好第一堂地理课,让学生感到地理有用、有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一学生,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者联系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等方面的关系,例如看天气预报、地震前兆小常识、小煤窑的危害(鹤壁是煤城)等,让学生觉得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对生活有用。

第二,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发挥主体性的条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投影、录像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对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搭建各种有利平台,鼓励学生积极今与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莫定基础。

三、拓展学习空间,开展各种活动,将探究、合作性学习真正结合起来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研究性学习还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

合作小组应由研究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时间安排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多的合作性学习应放在课外,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探究自然、探究社会、探究人生。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成立地理手抄报小组、地理图片搜集组、天气预报记录组、天文观侧组、野外参观组,召开地理辩论赛、地理知识竟赛,从出题到评委由学生担任,学生们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综上所述,各种学习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相互之间不能取代,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不能一概摒弃,我们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一定要结合本学科和学生实际,不能搞形式主义。对于初中或更低年级的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参与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探究、合作学习时,决不是单纯分组讨论、分组竞赛那么简单形式化,教师的指导、监督作用一定要到位,重点、难点知识该讲时一定要恰到好处地讲明讲透,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水平,不可能对所有知识都能通过自己合作、探究就能解决,重要的是教师要从小培养其与人合作、探索、创新的意识,学会学习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单纯机械“复制’,了二些定律、公式和原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