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背 | 传播学名词解释重点篇(二)

2018.4.20

你还有248

▁▁

大家好 我是阿蒋

每日一背食用指南

1. 拿出一本专门的名词解释笔记本

2. 每晚九点或十点准时打开推送

3. 认真直接的摘抄在你的小本本上

4. 尝试背诵,考试遇到直接默上去

5.如名词解释前有△,请务必警惕,是考过的或可能考的词

名词解释答题模版

一句话概括+起源+具体概念/内容+意义+举例/应用=满分

Ready?

Go!

【重点名词解释】

【使用说明:前面是5分的名词解释,后面是10分的简答】

【议程设置理论·五分】

议程设置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环境再构的理论。李普曼《公众舆论》一书中最早提出该概念,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经过教堂调查后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中详细阐述了该理论,麦库姆斯指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议程设置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于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麦库姆斯在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议程设置的第二层,即大众传媒毕竟能决定我们想什么,也能决定我们怎么想。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17年麦库姆斯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议程设置与议程融合理论——网络时代的媒介会重构人们的认知网络,以此影响人们对外界世界的认知。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媒介的演进,议程设置理论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520字)

【简述议程设置理论·十分】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形成

早在二十世纪初,学者们就关注到了议程设置现象(Agenda setting)的存在,但直到半个世纪后,麦库姆斯和肖才通过“教堂山研究”以实证方法确证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诸如1922年美国新闻学家李普曼在《民意》中提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把新闻视作“能够促使公众关注并回应某些议题,因而抑制了对其他议题的关注”,媒体对新闻内容的编排和筛选,在无形中决定了什么对公众而言是重要的;1963年,美国科学史学家科恩在谈到大众传播的影响时曾说:“在许多场合,报刊在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想’方面并不成功,但在告诉读者'想什么’方面却惊人地成功。”

议程设置理论是1968年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在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于教堂山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并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首次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的理论假说: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媒体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要性的方式,影响公众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

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在夏洛特市中的调查初步证明了媒介议程与受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在1973年冯克豪瑟所发表的关于20世纪60年代10年间美国三个主要的新闻周刊的越战议程与公众对越战关注程度的关系研究,对于媒体议程与受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和论证。

同时,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发展不断深入,扩展出三种机制——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以及优先顺序模式考察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效果”。

并且发展出对议题的不同类型的深入研究、媒体的铺垫效果、媒体间议程设置、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设置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议程融合假说等一系列关于议程设置理论的补充。

2017年,面对互联网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是否仍然适用的问题,麦库姆斯及郭蕾等学者提出了“网络议程设置”,试图以此解释新闻业在这样一个基于媒介融合和社交媒体而变得日益“网络化”的时代中,议程设置理论是如何继续产生作用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