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真解》之“263、少陽之爲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读书贵通大意,先明少阳大意。大意与细节互为阴阳,二者缺一不可,传统理论对于六经整体观念、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顺序、半表半里等理论解读有误,导致半表半里理论、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不能发挥所长。
表里互为阴阳,表里为方位论阴阳,表为阳位,里为阴位,阴阳交界为半阴半阳之位,半阴半阳之位即半表半里(此处半表半里为原始的、无生机的、广义半表半里,不是六经半表半里)。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阳出阴之阴阳交界为六经半表半里,半表半里为阳出阴之枢机。半表半里一分为二,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半表),为三阳之始,为日出之后,其阳初出,好比箭刚刚离弦。厥阴为半表半里之阴(半里),为三阴之末,为日出之前,其阳蓄势待发即将出阴,好比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半表半里为阳出阴之枢机,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为三阳之始,其阳初出,枢机源头出现问题,必然会波及下游,人身之气亦如此,故少阳病其证半在本经(源头,本经病),半在他经(下游,传经)。曹颖甫《伤寒发微》“少阳一经,不能独病,而其端常合于阳明”即此意。
少阳病脉浮数长细弦。少阳为三阳之始,为日出之后,其阳已出阴,故脉浮。少阳病本经有阳郁无阳虚,故脉弦长。阳出阴枢机不利,阳郁化热,阳已出阴,故脉数。依据阴阳互根互用之理,半表半里阳出阴枢机不利导致阴化生有碍(小柴胡汤用人参、黄芩汤含芍药甘草汤即此意),故脉细。此为典型少阳病脉诊,多经合病之脉与此不符,知常达变,常为共性,变为个性、特性。
263、少陽之爲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解:本条文为少阳病脉证提纲,论述了少阳病其证半在本经的病位、病性。
很多人认为本条文有误,不足以担当少阳病提纲,皆是没有六经整体观念、不明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顺序、不知半表半里为何物所致。
“口、咽、目”为病位,孔窍也,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表里借助孔窍连通交流,半表半里为阳出阴之枢机,“清阳出上窍”,故上窍属少阳地界,“浊阴出下窍”,下窍不属少阳地界(下窍属厥阴地界)。眼耳鼻为外在可见之孔窍,西医解剖之贲门、幽门、输尿管膀胱开口等皆为内在之孔窍。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阳出阴之孔窍皆属少阳地界。机体可分为无数小周天,每一周天为一六经,每一六经皆有半表半里,少阳地界一在孔窍,一在关节(枢机),一在胁下。
“苦、干、眩”为病性,半表半里为阳出阴之枢机,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阳出阴枢机不利,少阳本经阳郁化热,苦为少阳本经郁热之味。干病标为阴虚,少阳阳出阴枢机不利,本经阳郁化热,阳胜伤津耗液兼阴化生有碍,故孔窍局部阴虚,少阳阳出阴枢机不利,传经阳虚,不能消食、消水,故干不欲饮。眩,视物黑暗不明或感觉昏乱,清阳出上窍,少阳阳出阴枢机不利所致。
少阳病其标证有二:一是本经病证,二是传经病证。本条文论述的是少阳病其证半在本经的病位病性,小柴胡汤证或然证论述的是少阳病传经其证半在他经(含太阳、阳明、太阴等)的病位病性。打个比方说,河流源头出现污染源(少阳为三阳之始,源头污染源代表少阳病),污染物(标证)随流而下,污染物可出现在源头(少阳本经病,口苦、咽干、目眩等)、上游(太阳病,恶寒为太阳病外证)、下游(阳明病,发热、不能食、不大便为阳明病外证),甚至可以沉入水底渗透地下(太阴病,呕、腹满、大便溏为太阴病外证),也可以阻塞河道导致截流(痞满、气机不畅)。因为被污染,下游可利用的水量减少,水量少病标为阴虚,此即小柴胡汤用人参的奥妙所在。小柴胡汤证或然证极多,涉及六经整体观念、机体气机升降出入六经循行运行顺序、阴阳互根互用之理、六经病外证、素体阴阳虚实的个体差异、传经深浅远近的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小柴胡汤证或然证虽多,其本阴阳虚实和脉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