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和合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

甲骨文和金文便有和、合二字记载。“和合”者和谐共生,融合存异。《说文解字》释:“和,相应也。和,合口也”。《国语·郑语》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道德经》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礼记·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春秋繁露义证·循天之道》也说:“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

“和合思想”使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

太极和合八字要领之“灵”

聪明敏捷,有效应而无呆滞,谓之“灵”。从上述的阐述不难看出,一般多以轻灵并用,以说明或形容物体与动作的优美。轻则灵,太极拳正是选用了轻灵优美的动作和姿式去开阔人的视野,陶冶人的性情,以达到内外兼修,轻灵自然的效果。

轻灵悠闲,以拳势为导引,使整个肌体随之作阴阳、虚实、圆转、曲伸的运动,由浅入深,从表皮入脏腑,就能达到舒筋活络,调养气血,以及提高技击水平的目的。拳论中还有:“小则灵,大则滞”之说。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先求紧凑,意思是先将拳架放大,得到舒展,由外动去带内动,然后再由内动去带动外形,再由有圈变无圈,有形变无形,以臻于小、巧、灵之妙境。

如上所述太极拳要求中、正、平、圆、轻,力求加强圆的概念,作连绵不断的螺旋屈伸运动,通过正确的拳架练习,产生通身的高度协调,意念上的高度虚灵,去表现出肢体的虚轻运动,达到至虚至灵,即形体灵,意念灵,灵光显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