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里的奥秘
律诗的结构,其实也就是所谓的章法,是我们通常都知道这四个字“起、承、转、合”。
一般来说,写作近体诗,这是决定写作是否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
学习过绘画的人都知道,画一幅画,是需要先构图的。
在下笔之前,至少在你的心里,这幅画的大致布局你是要心里有数的。虽然旁观者看你随意挥墨,但是,你自己心里明白,你的笔墨不是乱泼洒的,而是“心里有数”的。
哪里该点重彩,哪里该轻浅的渲染,那里应该留白,在落笔前自己是有思量的。
做过雕塑朋友的都知道,一副雕塑作品的完成,第一步是要有构思,而操作时最先要做的,就是先搭“骨架”。
所有最后的形体表现,都是建立在这个“骨架”之上的。“构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立意”。如何搭好这个“骨架”,就等于我们说的“结构”,也就是章法。
其实,单就“起、承、转、合”来说,它不是一个呆板的概念,更不是所谓诗学上的写作“框框”。
他体现的是基本的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们浅显地理解一下。
万事皆有开端,所谓开端就是“起”。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承”。事物发展的本身就是变化,艺术性的提炼,那就是“转”。有开始就有结束,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是吧?
曲终人散去,来年再相聚,那就是尾声,也就是所谓的“合”。
这个规律,其实也是我们一般性的审美依据。所以,动辄轻视这个章法的人,他轻视的不是这个词本身,而是自然世界的发展规律。
换句话说,他所轻视的其实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这个有序的世界。毫不夸张的说,看着很简单的四个字,其实是需要我们认真领会终生的。
我们在诗学上的进步,其实就取决于对这四个字的领悟。
认真的问一下我们自己,我们真的懂它了吗?
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盖房子。盖房子,如果基础不打牢,大梁搭的歪,那么,最后装修的再好有什么用?这样的房子经不起推敲的,一碰就倒,这就是家喻户晓的“豆腐渣”工程。
对照我们写近体诗而言,就是盖房子,就是在绘画。我们写诗其实是在追求一种美感的享受,我们都需要这种美要美的自然和真实,而不是“豆腐渣”之美。
如果诗之文体的结构不稳,无异就是一个“豆腐渣”作品,不管你用的辞藻是多么精心挑选的,多么华丽的材料,都是无用的。华而不实,就是这意思。给大家讲个故事:
大家都知道郑板桥的竹子画的非常好。
“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
郑板桥一生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他在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
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
“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
我们写诗何尝不是如此!
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境界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1、起句的注意事项
注意1: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要不然你在起句话都说完了,人家承句写啥啊?就像聊天一样, 你跟别人聊天 ,聊天自然是要两个或者以上的人嘛。结果就你自己在那不停不停的说,跟和尚念经似地。这就叫自言自语,不叫聊天。
比如写春吧,你可以在起句就开始直接写春天中的景色,也可以大概的提下春,不写具体的景物,这样你的承句就会非常好写,承句就具体写春天里的景物就好了。你起句把春天的莺莺燕燕啊 花花草草啊 都写上了。你让人家承句咋办嘛。
注意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
注意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春天的景物多了去了,花草树木,莺歌燕语,不要把所有的景物都堆砌上去,都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的,现在不要你只取一瓢,你可以多取几瓢,但你不能把三千弱水都取光了吧。要有选择的选景。
注意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比如题目是夏夜,你选的景物是太阳当空照。或者写月的时候同时写雨,这些都是不符合自然逻辑的。
注意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如果你心情很好,那么就不要选用“凄风、冷雨”凄凉的景物来写。如果心情不好呢,就不要选用“自在娇莺恰恰啼”等欢快明丽的景来写。
注意6:起句一定要扣题。
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个景,人如果是在低处,肯定是看不到的。所以这起句,紧密扣着题目《登高》。
注意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古诗中很少有把时间、地点放在后面介绍的。除非是刻意的需要。
2、承句注意事项:
诗的承接之法,要点是紧接起联。写景色,写情绪,都要不松不紧,若即若离。与起句的气脉要连贯而不可断了。接续起联,但不要和起联一样的平行描写,要有所递进,或者舒展。
承联适宜匀称舒缓一些,尽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绪表达。
基本原则是跟着起句走,注意这个“跟”字,要跟的住。说白了就是一个连贯性,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承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3、转句的注意事项:
诗的“转”非常重要。
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
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转的概念好理解,转的处理却需谨慎。
转要转得使诗为一振,精神起来,又不能转的脱离了主题。
总之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2. 不断裂。
3. 形转而意不转。
这里的转,只是形上的转,并不是指意上的转,不是说从这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
4、合句的注意事项:
“合”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要注意以下几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 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
每天分享诗词美文,一起遨游诗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