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四气五味及特殊药对探析

[摘要] 药对在张仲景组方中比比皆是,除七情所总结的用药规律外,两药合用,能产生与原有药物均不相同的功效,本文针对《伤寒论》中四气五味药对及特殊药对的组成方式,综合文献分析归纳后举例论述,目的在于提高对伤寒论中药对配伍的认识与加强理解。

[关键词] 伤寒论;四气五味;药对

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药物配伍的研究,除七情所总结的用药规律外,两药合用,能产生与原有药物均不相同的功效,如桂枝配芍药以调和营卫,解肌发表;柴胡配黄芩以和解少阳,消退寒热;枳实配白术以寓消于补,消补兼施等,都是前人配伍用药的经验总结。这些药对往往又构成许多复方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深入研究药对配伍用药经验,不仅对提高药效,扩大药物应用范围,降低毒副作用,适应复杂病情,同时对开展复方研究,解析它的主体结构,掌握遣药组方规律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随着中药复方药效研究的深入发展,经方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伤寒杂病论》开药对配伍使用之先河,运用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药对,据统计达147对之多;另外,张仲景以两味药组方达40余首,集中体现了药专力宏的特色,为后人研究药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仲景组方精简,配伍严密,疗效显著,且组方不拘一格,随证处施,不偏于一家之见,可为后世法。药对在张仲景组方中比比皆是,今针对《伤寒论》中四气五味药对及特殊药对的组成方式,综合文献分析归纳后略举如下:

1以四气为主组成的药对

四气是指药物的属性,即中药的寒、凉、温、热。寒热是两极端,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根据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药对组成也必然要涉及所取两药的阴阳寒热属性。基本上可分为寒凉配对、温热配对及寒热配对。寒凉配对、温热配对属于相须配对可以明显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寒热配对属于相反配对。寒、凉、温、热 、平,是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在具体表述时,除上述五种外,又常按四气程度的不同进一步区分,标以大寒、大热、微温、微寒、平而偏涼、平而偏温等。

1.1寒凉配对

如竹叶石膏汤中之石膏配竹叶,石膏辛甘大寒,主清气分之热,尤宜清透阳明邪热。竹叶甘淡寒,清心除烦力胜。两药配对,具有清热而不伤阴,下火而不伤胃的特点。清热而势不猛,除烦力佳。又如白虎汤,该方主治气分实热证。方中石膏、知母两寒药伍用,其中知母甘、苦而寒,质润多液,即升又降,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泻相火;生石膏甘、辛而淡,体重而降,气浮又升,其性大寒,善清肺胃之热。二药合用,使其清泄肺、胃实热之力增强。

1.2温热配对

如桂枝附子汤中之桂枝配附子,桂枝味辛气温,具有走经络、通血眿,散寒邪之功;附子辛温大热,散阴寒、搜风除湿。两药配对,可增强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作用,常作为温阳通脉的基础药对。再如四逆汤,此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主治少阴阴盛阳衰或亡阳厥逆证。方用附子、干姜两大热药配用,附子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药,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生用能迅达内外而温阳逐寒;干姜能走能守,主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并助附子伸发阳气,合用则脾肾双温,回阳救逆之力更强。

1.3寒热配对

即两种药性截然相反药物的配对。两种对药相配合,一寒一热,寒热并用,达到兼顾治疗寒热病证的功效。寒热对药是根据阴阳对立关系和阴阳对立病机理论提出的,一般适用于寒热错杂病变,或为反佐之用。如附子泻心汤中的大黄与附子。大黄能入血分,苦寒攻逐积滞,取其泻下荡涤之性,用以破结之能;附子入气分,辛热温里可扶阳,取其辛热之本性,用以散寒之功力,而凝结之阴邪,两药寒热并见,热寒相冲,阴阳相衡和,取其温下相和之性,使寒实积滞便秘自愈。又如半夏泻心汤中用半夏、干姜辛开寒结、温胃止呕以和阴;黄芩、黄连苦降热结,清肠止痢以和阳。诸药合用,辛苦并用以顺其升降,温清并用以解其寒热,升降复则清浊攸分,寒热相济则阴阳调和,以治胃寒肠热之证。

2以五味为主组成的药对

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之一,药物的味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确定的,后来逐渐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7]。在《伤寒论》以气味配伍理论指导运用药对约达60余对,都是名方的制方基础,可略举如下:

2.1辛甘配对

辛甘结合可以化生阳气。如治虚劳之小建中汤,即以甘平的饴糖合辛温的桂枝为主药,使阳气化生,恢复脾胃健运功能。另外如治脾胃虚寒的甘草干姜汤,以甘草与干姜合用,使中焦阳气恢复,亦取辛甘化阳之意。又如麻黄汤治太阳伤寒,方中麻、桂合用,发汗力强,是辛温峻汗的组合,配伍炙甘草之甘,既能增强发散之力,又使药力缓和而持久,以防伤正。

2.2辛苦配对

张仲景苦降辛通法是由苦寒药及辛温药构成,互不干扰,并行不悖,各奏其效。如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辛温而散脾气之寒;芩连苦寒而降胃气之热[11],且以芩、连之苦寒,降泄痞热,亦可制姜、夏之燥热;以姜、夏之辛温开痞散结,更可制芩、连寒凉伤胃,使苦泄无碍于阳,辛开无劫于阴,直入中焦,振奋中阳,宣展气机,拨开寒凝,达热于外。

2.3辛酸配对

辛能散能开,酸能收能敛。如桂枝汤中即用辛温解肌通阳的桂枝,又用酸寒敛阴和营的芍药,一散一收,发汗中有敛汗之力,和营中有调卫之功,即辛散风寒,又不致伤阴。小青龙汤以干姜、细辛辛散肺寒,配五味子酸敛肺气,使散中有收,收中有散,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2.4酸甘配对

酸甘结合,可以化生津液,化阴生津。如芍药甘草汤,由白芍、炙甘草组成。白芍酸寒,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炙甘草甘平缓急,调和百药。二药合用具有酸甘化阴,敛阴养血,缓急止痛的功效,是治疗血气不和而致腹痛、筋脉挛痛的基础方。

3其他特殊形式组成的药对

3.1气血配对

如麻子仁丸中大黄与杏仁,大黄清热泻火,通便解毒,活血化瘀;杏仁苦泄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二药合用,一肺一肠,一润一泻,一血一气,宣肺利水,活血通便,调畅气机,通利二便,主治二便不通。

3.2表里配对

两种对药相配伍,既能治表,又能治里,达到表里兼顾的目的。解表与攻里是表里病证的两大治则,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表里同病,张仲景主张表急于里,当先解表,里急于表,当先救里,尤善合表药与里药于一方,以表里同治,分消病邪[9]。如小柴胡汤中之柴胡配黄芩,柴胡解表清热,黄芩清泻里热,两药相配,能清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热,达到和解清热,消退寒热的目的,治疗少阳半表半里之证。

3.3调和营卫配对

桂枝与白芍是桂枝汤中之经典对药,其意有二: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白芍酸寒,酸能收敛,寒能清热和营。桂枝君白芍,发汗中寓敛汗;白芍臣桂枝,和营中有调卫之功,一散一收,一走一守,调和营卫,相得益彰。其次,桂枝乃血分阳药主走表;白芍乃血分阴药而走里。桂枝辛温,通阳而活血;白芍苦泄,调营而通络。两药相伍能通肌表、脏腑乃至全身之血脉,调节全身之机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故此对药能应用于太阳表证,也可用于各种营卫不和之内伤杂证。而生姜与大枣中生姜辛温发散,大枣甘平滋阴。姜得枣可缓辛辣之性;枣得姜可防气胀之偏。姜枣同用,能助桂枝、白芍辛甘发散之功,调和营卫。又生姜味辛开胃健脾,大枣甘缓养胃益阴,两药相伍,通过调理脾胃,共奏启化源,滋营卫,益气血,和阴阳之功。况且姜枣乃食物调味之品,用于方中,既能调和药性,又能使药汁味正,便于服用而利于治疗。

本文转载自https://user.qzone.qq.com/1141180094/blog/1348827729

(0)

相关推荐

  • 第四节太阳经本能之气

    第四节太阳经本能之气 大自然有太阳普照大地,万物才能生长,乌云遮盖太阳,太阳不能发挥热量,万物不能生长,一旦风云突变,阴雨连绵,大自然中见不到阳光,这就叫大自然中的太阳病. 人身之上也有一个太阳,太阳 ...

  • 4代人的中医诊疗经验

    "善治者治皮毛"的治法,具有早期治疗,控制病邪入里,及早康复的积极意义.所以每个临床工作者,都应该考究早治的妥善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外感病初起,恶寒未罢,舌不红,口不甚渴者,一般不 ...

  • 什么是性味配伍?四气五味配伍与气味和合配伍

    四气配伍 四气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又称"四性".药性的选择要依据所治疾病证候的寒热性质,即<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 如何理解中医经典伤寒论中方药之祖桂枝汤

    如何理解中医经典伤寒论中方药之祖桂枝汤---桂枝与白芍的配伍意义? 这个问题我想是很多中医爱好者或者中医工作者开方用药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历代医家用桂枝汤化裁治疗很多疾病,因此桂枝配白芍的妙用必须熟知 ...

  • 环境执法中“责令改正”决定的呈现形式之探析

    环境保护宣传周 2021年 第46期   中熙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车静雅 中熙律师事务所 环境资源业务部 01 责令改正决定的性质 "责令改正"这个词 ...

  • 《伤寒杂病论》治疗失眠药对探析

    其对失眠的阐述,主要从以下9个方面对失眠进行详细阐述: 调和营卫.温胃安中助眠--桂枝.芍药;桂枝.饴糖;芍药.饴糖; 保胃气存津液助眠--大黄.芒硝为主; 枳实.厚朴为辅;清宣郁热助眠--栀子.淡豆 ...

  • 【理论研究】新兴状态,知识性状态:中印国际关系的比较社会学探析丨国政学人

    简  介 [作者]Peter Marcus Kristensen是哥本哈根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社会学,新兴大国和非西方国际关系视角.电子邮箱:pmk@ifs.ku ...

  • 宋康教授治疗“风咳”药对探析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常用药对.方法:随师侍诊,对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理论及常用药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宋师认为,风咳是一类表现为"风"性的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 ...

  • 林丽珠教授治疗肝癌常用药物及药对探析

    目的:探索林丽珠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思维和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林丽珠教授辨证治疗肝癌的228张门诊处方,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病案中的药物和药对使用频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肝 ...

  • 破译辅行诀中的五味除五证(痞、寒、燥、滞、痉)的真义(廿五味药精经法图)

    破译辅行诀中的五味除五证(痞.烦.燥.滞.痉)的真义(廿五味药精经法图) 这个廿五味药精经法图中,每两个五行相生的味可以除五证(痞.烦.燥.滞.痉)中的某一证,即:酸苦除烦:苦辛除痞:辛咸除滞:咸甘除 ...

  • 独立于四气五味之外的中药 芳香药

    有些药难以用四气五味理论解释药性. 香药在古代早期多用作调香品以辟秽防病, 说明作用机理,因而又有芳香药性之说.芳 后来由于外来香药不断输入,宋代以后其应 用范围日益扩犬,对芳香药的药性特点及治疗机理 ...

  • 中医食疗学中的'四气五味'

    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指甘.酸.苦.辛.咸.中医合称"四气五味"为"性味".食物性味不同而功能各异,人们选择食物时,尤其是进行"食补" ...

  • 千古第一“不眠方”!藏于《伤寒论》,五味药沟通心肾,一夜睡好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试药!)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诗曰-- 清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