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投资思路整理

【创新药】

龙头清晰,恒瑞医药。药企竞争格局,恒瑞、众生、石药最早进入500亿收入。最大问题是治理结构以及接班人的问题,去年恒瑞的孙总卸任董事长让位给周总,市场认为真正走出了职业经理人的路,而且是一个在海外成长了20年的职业经理人。不过在研发上big pharma面对后来者有危机感。研发支出是超过100亿的,分别是恒瑞、众生、迈瑞。这几家的几个重要的选择:

第一,当年在中国医药行业都是抗生素为主导的一个行业,选择了抗肿瘤、麻醉这些领域。

第二,选择了本土市场,04 年恒瑞30亿市值,华海28亿市值。今天恒瑞是4000多亿市值。当时认为应该走印度模式,但15年过去了,中国市场才是最大的市场,可以再看5年,尽管有医保局。

当然国际化也很重要,众生药业跟恒瑞表现不同,本质上因为他产品生命周期特别不一样,直到2018年殊途同归。

【医疗器械】

医疗行业的竞争环境在改变,过去五年投并购,现在要投创新,如果赛道竞争对手多,那离集采也就不远了,创新就买大品种。创新的方向:

第一,新赛道:启明医疗,这一年半的时间,几乎deliver了所有哪怕疫情也跌落所有的预期,跟竞争对手的差距也很大。

结肠癌早筛领域的诺辉健康,拿到了早筛证,在中国这很难。

包括可吸收支架,心脏辅助,包括二尖瓣等等这些领域。一些领域国产会占主导。

第二、传统器械领域的高端化,包括PET/CT、化学发光这个领域中间。当一个行业的国产化率达到20%的时候就会加速替代,就好像跟过去我们的支架以及现在我 们的化学发光等等这些行业。看好迈瑞、安图、新产业这些公司的一些发展,包括联影在高端的彩超、高端的PET/CT 等等这些领域打破了进口的垄断。

第三、消费系包括欧普康视、爱博诺德、爱美客对这些领域。

【CXO】

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多是CRO公司为代表。CRO行业受益于2015年的药政改革,不仅仅受益于中国药政改革,还受益于工程师红利以及中国的制造成本的优势,CMO更加利于依赖于中国的工程红利在体系化生产的能力。泰格可能更典型的受益于中国本土创新药的一个崛起,并且泰格的管理比较强,自己是轻资产,只有人。

最近市场CRO公司下跌,我对于CRO行业的这种信心是非常坚定的。CXO龙头三年后大概率还是龙头,当然也有可能会有新的公司进入。集采不会对CXO有削弱,如果仿制药都能挣很多钱的时候,谁去投创新?只有当仿制药不挣钱了,社会资源才会配置到创新药上面。不仅仅在上市公司,有许多非上市创新药公司的兴起,会保证整个的CRO行业和持续不断的扩容。

【线下医疗/医疗服务】

爱尔眼科已经100多倍了,会有第二家专业连锁巨头出现,也许是通策医疗。专业连锁是被反复验证的模式。爱尔的高估值在于其高壁垒,高壁垒在于合伙人激励并购基金,使得后来者难以超越。通策医疗的壁垒在于,有一家1952年的老牌医院,以及管理层对医疗行业的深刻理解,还投了医学院,通过塑造明星团队来制衡明星医生的过大影响。

【疫苗】

智飞、康泰,包括万泰生物,我觉得疫苗这个行业非常好,未来五年可能有600-700亿的规模。智飞生物就非常典型的。

1、因为HPV的市场2017年之后忽然就爆发了,因为药政的这个事,所以整个的疫苗起来其实都是因为中国的二类苗扩容。

2、第二个市场有极强的壁垒,也就是说新进入者除了这已经有证的40多家公司,新进入者恐怕是比较难去进入市场的。我觉得在疫苗行业集中度其实是比药或者是企业公司更为集中。所以我觉得像智飞、康泰,然后包括万泰,包括康熙诺等等这些公司的起来,其实慢慢的在改变这样的一个行业的生态,所以我觉得疫苗行业是一个独大品种的行业。市场空间大,中国疫苗公司还在做仿制的事,本土企业的产品线相对薄弱,在重组、病毒载体技术上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市场去年才300 多亿的二类苗的市场,未来六七百亿甚至千亿。

【线下药店】

有两个政策壁垒,第一个是医保报销的壁垒,第二个是处方药的壁垒。这两个壁垒如今都被打破了。但我觉得大家都能长大,集中度在提升。04年阿里跟京东才开始独立做健康,到2019年这两个公司收入都是100亿,然后线下的药房以龙头为例,益丰药房2015年的时候22亿收入到2019年100亿收入,所以两个都长大了,线上单体药店缩小了,小的连锁缩小了。未来医药电商跟龙头是错位竞争的,共同侵蚀了尾部的一个市场。也有其他讨论,线下店的毛利率高达40%,阿里跟京东的毛利率是23%,仔细去拆阿里跟京东的一批自营业务的毛利率只有15~18%,线下店怎么去保证它的高毛。

【血液制品行业】

靠牌照的行业,先看行业增长,然后再去看采浆量,价格的增长,关注华兰生物天坛生物

【中药资源品】

参看2005年中金的第一代的分析师孙雅娜的《论中药资源品的定价能力》,资源品上涨的原因是不是成本驱动型的上涨,产品的提价是不是可持续。产品的价格上涨后销量,产业利润中到底是分配给渠道还是给企业内部了?比如阿胶,最后提价提到渠道没法接受;片仔癀的提价,母公司的报表利润率比茅台还高,提价后毛利率还提高了,销售费率还下降了,因为议价能力强,把所有的提价基本上都归到了企业内部。

然后接下来其实就是几家大的药企跟宝塔公司,包括大的药企,豪森,1117、石药以及神州百济。甚至包括刚进入港股通的信达,贝达等这些公司。我们最近在研究了很多这些爆发的公司在和big pharma之间的竞争,这种较量让big pharma觉得焦虑,但同时big pharma的这种销售能力,临床推进的能力,后来者短期也许可以,但是没有办法长期做到大药企那么强的这么一个状态,所以我觉得再看两三年,其实我们去判断哪些新公司能长大,哪些big pharma会持续不断的成长,哪些big pharma会调出这个榜单,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

【消费品类型药企】

长春高新片仔癀云南白药。过去跟踪他们比较容易。未来研究方法会变,为什么?因为在器械行业或者在药行业,比如说长春高新,药症的壁垒非常高。所以你研究清楚药症的壁垒之后,渠道端很容易跟踪,你去数医生,包括跟踪月度周度的数据。但如果研究类消费的企业,从消费品的逻辑来讲就是三类,产品、渠道、品牌。产品方面,有些有药症的壁垒,有些没有。有药症壁垒的其实比较容易去研究,就是产品 的这种壁垒,但更难的是研究品牌跟渠道。类消费药企好处在于,消费行业天花板比医药高,他没有一个巨大的议价方在那,这行业的人口基数,天花板很高。

未来10年医疗的形态:

过去10年的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政策就是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的扩容,导致我们医药行业牛市的开始。

第二个是2015年开始的药政改革,使得我们整个的供给侧开$始发生巨变。

第三个是2018年开始的医保局的改革,使得医药医疗的支付方的议价能力大幅增强。

所以展望未来5年,我们哪些公司能长大,我觉得制药端一定有公司能长大。这之中有三种类型的公司:药企、医疗器械、疫苗。

药企中间我们会非常坚定的去推进恒瑞、贝达、信达、荣昌,包括君实生物这样的一系列的等等。

在医疗器械行业我们非常笃定,就是一个并购转向创新。

在疫苗行业,未来变化会很大,不同于医疗器械和药企,疫苗行业过去非常封闭,包括CDC的整个体系都非常封闭。今天我们看到一些疫苗公司的成长,在使用和投资新的疫苗技术。

支付端方面关注三个变化:

第一、终端的崛起在于医院端上,不仅仅会有一家爱尔眼科,还有通策医疗,还有美年健康锦欣生殖等。

第二、就是互联网跟药店的竞合,南方所的最新发布已经提出第四终端了,就是互联网医疗。

第三,伴随着支付端和供给端起来的一些卖水人,CXO、医疗信息化、第三方临检。

非医药人士如何投资:

过去10年以来,中游的市值被急剧的压缩,对非医药出生的人,首先把有渠道壁垒的公司投完。因为看药非常复杂,花了时间未必有很明确的结论。即使你可以研究疗效,研究这些东西是数据就可以判断的,但他的销售能力,他的临床推进的能力,只能后验,完全无法做到先验。

但看终端相对容易,看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能不能长出大的公司,这些行业的研究逻辑又难又不难,理解这些行业的壁垒可能是很难的,但是你研究好了之后,持仓很放心,跟药企不一样,有技术路线风险。我们觉得在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中一定会诞生出好的公司,包括附着在药品产业中的CXO公司,以及附着在第一终端上的医疗信息化公司、第三方临检,这些研究难度较低,因为竞争格局比较稳定,强者恒强。

举例:爱尔眼科,上半年最低1050亿,它的盈利预期一度下调到12亿,目前我们仍然给18个亿,他没有受疫情影响,反倒疫情完了销售费用还降低了,因为品牌力起来了,疫情之后反正看眼病的人多了。除了爱尔我一再强调肯定会有其他的公司能长出来,比如说通策医疗,比如说海吉亚、和睦家、锦欣生殖这些都是很好的标的了,比如说比较左侧的美年。

在第二终端上,今年的老百姓、益丰、一心堂、大参林这些连锁药店龙头,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核心就是挑龙头。在互联网切入到这个行业的时候,这个行业集中度肯定是在提升的,所以投龙头没有问题。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包括平安好医生,投龙头就好。

第三终端没有好标的。在CRO公司中龙头也已经出来了。第三方临检这个行业,兴趣蛮大的,但没推,等催化。先讲逻辑,回顾2015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这两年增长这么快,是受益于处方外流。而如果这个观点以前不被认可,认为药品没法外流,因为涉及医生的利益,但是今天就外流了,对第三方临检这个行业也是一样,大家argue最多的一点认为医院为了检验科的利益不外流,所以就没办法实现外包。但今天很多核酸检测都通过阿里、京东、平安好医生,我觉得检测也在外流,但只不过这种外流它还需要助推剂,它的外流可能没有像集采导致的处方外流这么快,行业在缓慢变化。

以上都是比较简单的投资,其他公司就需要很多的专业能力,你需要及时的去跟进产品的变化,格局的变化等等。包括化学药、生物药,以及疫苗医疗器械这些行业,这个行业的逻辑其实也非常简单,你就投资大品种就好了。一个企业哪怕今天估值非常低,只要他拿一个新品种市场立马就会认,所以对这些行业来讲,我觉得创新无论是药品、器械还是疫苗都是讲创新的逻辑了,就是过去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逻辑,但今天其实这行业都是讲创新的逻辑,所以创新行业你就买大品种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