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咽痛及其治疗经验(葛根汤)
中医书友会第269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以《伤寒论》此本中医学临床经典著作为指导,解释风寒咽痛的病理特点形成原因,并解释用伤寒论的麻黄汤、葛根汤作为主方加减来治疗咽痛的依据,浅析风寒咽痛的中医治疗经验。(编辑/千诚)
风寒咽痛及其治疗经验
作者/陈东东
咽喉痛,多指咽喉一侧或某个局部的疼痛,常见于扁桃体炎、咽喉炎。导致咽痛的可能性很多,既往论述咽痛治疗的文章也很多,但对于风寒咽痛的形成和论治却寥寥无几,故写此文来解释风寒咽痛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以往认为咽痛在外感中属于风热的观点相鉴别,以伤寒论中太阳病篇之葛根汤,麻黄汤原文为理解导向,合参六淫辨证中寒邪的致病特点,充分解释风寒咽痛的存在原因,并附自己临床应用的两则医案体会与同道共同分享。
一、风寒咽痛的病因病机
现在外感咽痛大多论述为风热所致咽痛,《中医内科学》注:咽痛为辨别风寒和风热的唯一标准,实为不妥;且大部分都是对于热性咽痛,少阴咽痛,厥阴咽痛,阳明咽痛,少阳咽痛,痰凝咽痛,对太阳伤寒咽痛论述甚少,然于南方见感冒而见咽痛,多属于寒凝咽痛,此咽痛区别于少阴咽痛,因六淫辨证中寒邪的特性与致病特点:寒性主痛,寒性凝滞,寒性收引,故外感风寒可见咽痛。
《伤寒论》原文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此处出现体痛,则是寒性收引,能使营卫气血凝滞,所以会有身体疼痛,而且疼痛症状比较明显。
《伤寒论》原文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恶风无汗,葛根汤主之。若项背强几几,无汗而恶风寒的,则为伤寒表实证,是由寒邪外闭,玄府不通,经脉气血不利所致。
《伤寒论》原文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脉浮紧,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从上见麻黄汤证,见“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葛根汤证见“项背强几几”,寒邪之凝滞可致身体各部位之疼痛,亦可导致咽痛。寒性凛冽,可由卫透营,既外闭卫阳,又内伤营血。寒性凝滞、收引,主痛。寒邪袭表,营血运行不畅,经脉筋肉拘紧,故见诸痛证。
从此三条原文,类推太阳咽痛的形成原因为寒性凝滞、收引,主痛,使气血壅滞于咽喉,从而出现咽部疼痛。寒邪可致周身疼痛,为何不可咽喉疼痛, 故风寒咽痛的主要形成原因与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密切相关。也由此可见咽痛不是鉴别风寒风热的标准,同时,治外感出现咽痛的时候,不可一味加清热解毒之药,以免加重寒邪,使其症状加重。
二、风寒咽痛与风热咽痛的鉴别
感冒所引起的咽痛,需鉴别为风寒,或者风热,或者是寒郁化热,根据临床所见,应观察咽部是否肿胀,颜色为淡红还是深红,是否有滤泡,是否有分泌物,风寒咽痛见咽部肿胀或不肿胀,颜色淡红,未见滤泡,无分泌物或分泌物清稀,见其他兼症可见发热恶寒,无汗,身体酸痛,脉浮紧或浮数等。而风热咽痛见咽部肿胀,颜色深红,可见滤泡,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汗出,发热重而恶寒轻,舌边红,脉浮数。故应四诊合参,不可见咽痛则投以辛凉、苦寒之药。
三、风寒咽痛的治疗
根据《伤寒论》原文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恶风无汗,葛根汤主之。若项背强几几,无汗而恶风寒的,则为伤寒表实证,是由寒邪外闭,玄府不通,经脉气血不利所致。
《伤寒论》原文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脉浮紧,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风寒咽痛的治疗可选择葛根汤,麻黄汤作为主方加减,葛根能解肌退热,生津液,舒经脉,麻黄可以发汗解表,亦可散寒凝,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芍药合桂枝调和营卫,生姜、大枣调和胃气,炙甘草调和诸药,故此方可以解风寒,散寒凝,舒经脉,可以解决因外感风寒,因寒邪凝滞收引而引起气血壅滞而出现的咽痛。
四、临床案例:
1、葛根汤案例
李某,女,27岁,发热恶寒,体温38.5摄氏度,无汗,全身酸痛,头痛前额痛,咽痛,咽部微肿色淡红,无滤泡,无分泌物,口不苦不渴,食欲可,二便调,月经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处方:葛根20g,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2g,大枣4枚,炙甘草10g。两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服一剂后热退,恶寒除,体温36.7摄氏度,身体酸痛感大减,咽部疼痛感有较大减轻,两剂服完,身体酸痛感消失,咽部疼痛感消失。
按:患者外感风寒邪气,卫气抗邪,正邪交争,故见发热而脉浮紧。寒邪束表,卫气为其束缚,温煦卫外不足,故见恶寒。营卫郁闭,腠理致密,故无汗。风寒侵袭,经脉不利,故见周身酸痛。寒邪凝滞,使气血阳气凝滞于咽部,故见咽肿咽痛。舌淡红苔薄白为表证之舌象。
2、麻黄汤案例
黄某某,男,25岁,因前日出汗后在办公室吹空调,后出现发热恶寒,自测体温39.1摄氏度,无汗,咽痛,咽部肿色淡红,无滤泡,无分泌物,偶有咳嗽,无痰,口不苦,食欲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处方:麻黄10g,桂枝8g,杏仁10g,厚朴10g,炙甘草6g。两剂,水煎服,饭后温服。
服一煎后热退,恶寒除,体温36.8摄氏度,咽部疼痛感有较大减轻,服一剂完,咽部疼痛感消失,停后服,不必尽剂。
按:患者外感风寒邪气,卫气抗邪,正邪交争,故见发热。寒邪束表,卫气为其束缚,温煦卫外不足,故见恶寒。营卫郁闭,腠理致密,故无汗。寒邪凝滞,使气血阳气凝滞于咽部,故见咽肿咽痛。舌淡红苔薄白为表证之舌象。脉浮而脉数,但不见舌尖红,不见汗出,且恶寒亦重,在此处不是风热使然,而是因发热,体温升高,而使脉律加快,故见脉数。(合参原文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五、讨论:
葛根汤,麻黄汤皆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主治外感风寒,经脉气血不利,出现的发热恶寒及诸痛证,风寒可致身体诸痛,为何不可致咽痛?以此两方加减来治疗有咽痛的感冒,可见咽痛并非为鉴别外感风寒与风热的鉴别要点,并非为风热所有,风寒亦有,而且在岭南地区所见出现咽痛的外感病中,外感风寒的比率比外感风热的比率更大,故不需见咽痛就加用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之物,否则以寒助寒,更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