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郎赴常州》唐·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注释
1.李侍郎:即李晔。常州:今江苏常州市。
2.楚水吴山:李侍郎自岳州沿江东下至常州。而所经之处,自西向东分别为古楚国与吴国辖地,故云"楚水吴山"。
3.君:指李侍郎。须:应。
译文
一场大雪刚刚初晴,云散风起天气寒冷,江南的山水多么美,可是道路漫长艰辛。
诗的起句写眼前景象,点出送行当时的季节、天气。"雪晴云散", 故有友人之行,"北风寒" ,又添行路之忧,向下句自然过渡。第二句就从天时转言地理,从临别延伸别后,"楚水吴山" 形象地概括李侍御离开岳州沿长江东下的历程,显示涉水跋山之"难",也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第三句紧承前两句的诗意而来,既以雪霁而"送君",又虑途艰而须一醉解愁。"尽醉" 固然是劝友,也是相勉共醉,这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有些不同,因为结句"明朝相忆"不单从一方设想的缘故。"路漫漫" 一语除自身的形象性外,又先有第一句的"北风寒"和第二句的"楚水吴山"预为造景之助,故耐人想象,跋涉之劳、风寒之苦以及两人将相隔渐远之意,都在其中了。若再进一层寻味,则"明朝"与"今日"两句相对而言,"明朝相忆"不能仅限于到达常州前的一段日程之内。"楚水吴山",道路"漫漫",也意味着日后相聚不易。"明朝相忆" 之情愈见深长,则"今日"尽醉惜别之意也愈深切动人了。
此诗作者多用素辞,质朴自然而情溢纸墨,音调清畅,章法错综而有序,虽说"风神韵度""不免见压于 《渭城》",也自不失为同类诗中的佳作。
阅读理解
1. 首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点明季节,营造了空阔寂寥的氛围;烘托出离别时悲凉的心情。
解析
送别诗的写景除了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事件)外,还有渲染气氛的作用,答题时可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北风”说明是在冬季,“寒”既指天气寒冷, 营造凄凉气氛,又指因与友人分别而内心寒冷。写景是为了抒情。如“寒”一语双关。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担忧。
解析
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读懂诗句,结合标题“送李侍郎赴常州”解读。开头写景渲染空阔寂寥的气氛。写景已暗写出依依惜别之情。“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想起朋友行走在“路漫漫”的征途上。由此写尽了离愁别绪与对友人前途的关切、担忧。
3.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B“奠定了全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的基调”错误。苏词这首送别词中的“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故“奠定了全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的基调”判断有误。
相同之处:两首诗歌均以送别为题材,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
第一首诗的首句描写时令气候(或营造凄凉氛围);第二首诗的首句点出友人要去的地方,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试题分析:要分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需要结合诗句来分析,第一首诗,“雪晴云散北风寒”,暗示了时令;第二首诗,“流水通波接武冈”,结合题目,是表明诗人要送友人取得地方。据此回答。
同:都表现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或“ 依依惜别之情”);
异:前者突出与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后者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显得乐观开朗。
试题分析:要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其中,饯行惜别的感情有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两首诗根据“今日送君须尽醉”与“送君不觉有离伤”两句可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