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住校的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作为妈妈,孩子小时候事无巨细关心,几乎所有的时间包括心情都随着孩子转。当孩子上了高中去住校了,很多人羡慕,开玩笑说,你现在算是熬出来了吧?终于不用管孩子了,自由自在,想干嘛干嘛了,是不是很爽?其实,说实话,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的确是有一点这种感觉的,孩子走了,不用早起准备早餐,不用下班匆匆忙忙跑菜市场,回家准备晚餐,周末也不用陪孩子赶场上补习班,看起来这样的日子蛮不错的,也很享受。
但是一个月过后,就觉得无聊了,忽然感觉到一种不被需要了的失落感!最主要的是孩子也感受到了一种疏离感。因为是男孩的缘故吧,自从孩子去住校生活,一个月放一次假,放假回家第一时间是和初中的朋友聊天,聚会,然后就是弥补一下一个月不能玩手机的遗憾,狂刷自己喜欢的视频,还要抽时间完成作业,所以每次一个月一次的相聚,亲子之间也说不了多少话,想跟他问问学校的情况都来不及细说,更不要说有什么深入的交流。
这种情况持续两个月后,我感觉真的和孩子脱离了一样,不了解他的心里也不了解他的需求,虽然是高中生了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真的就这样不需要我了吗?直到我看到了孩子的月考作文才恍然,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孩子在心里依然有对我深深的依恋和需要,只是他从我的表现当中觉得我是希望他长大独立了,不应该再像小时候一样和我无话不谈,所以只能把心事闷在心里。正好又读了《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这本书越发觉得,在高中阶段,家长对孩子精神上的引导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住校的生活让孩子有很多压力,家长更应该做好孩子精神上的引领,帮助孩子舒缓压力,让他能够在高压之下仍然有激情和热情坚持下来艰苦的三年生活。可是孩子住校,不能时时在身边,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时的沟通交流,怎么办呢?
首先,一位有经验的朋友告诉我,孩子住校了,要主动和老师保持联系,要时不时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不要不好意思。寄宿学校的老师很忙可能无法和家长主动联络,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主动和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状态,学习,生活,精神等等各方面的状态以便于见面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有的放矢。孩子也会因为你对这些细节的了解而更愿意和你打开话匣子。或者发现什么特殊的情况,比如身体不舒服(男孩子有时候可能会不愿意跟父母说),或者考试不理想等的情况可以打电话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关心和鼓励等等,让孩子感觉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你的关爱并未远离,这对于独自在外求学的孩子在这些特殊时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
其次,打电话虽然能够及时沟通,但是毕竟时间有限,而且打电话也会很占用孩子的时间,还有就是一些男孩子根本就不给你打电话(比如我儿子就是没有特别的事情从来不打电话),但有时候有些话又无法都等到孩子放假的时候再说,怎么办?其实也有很多办法,比如写信,虽然形式有点老土,但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每次回家孩子可以收到一封家长充满关爱的信件,孩子读起来也会感觉到满满的爱意。想想我们当年在外求学时是不是也非常盼望经过传达室被叫到名字告知有信的时刻?其实现在的孩子也是,而且有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都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当然,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也可以转换一下书信的表现形式,比如我就选择了微信留言的形式。因为每次放假孩子第一时间都会拿起手机,先翻看一下朋友们的微信留言,于是我想,我也给他微信留言,他在翻看完朋友的留言后是不是也会感兴趣看一看我的留言呢?事实证明,是的。孩子会看,而且看了以后明显的感觉到孩子对我的那种疏离感在慢慢的减少。我们又亲近了起来,因为通过我的微信留言,孩子感觉到了我对他的关爱并没有因为他的长大和远离而减少,通过看我的留言,孩子获得了一种爱的安全感,他之前不敢也不愿述说的压力,因为这种安全感,也在看了我的留言之后开诚布公的和我进行了交流,而这种交流也可以让我对孩子的现状有了更多地了解,给他更多地鼓励和支持。甚至,那次放假送他返校的时候,在门口孩子还和我拥抱告别。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可以感觉到孩子从这种交流当中也释放了压力,也获得了安全感,信心满满而不是以前的疑惑重重的返校了。
第三,在孩子进入高中以后,家长容易觉得孩子大了,知道的懂的比我们还多,所以除了和孩子聊一聊吃喝等物质的东西之外没什么可聊的。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以便于能跟上孩子的步伐。作家冯尘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原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们自己”。作为家长,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觉得孩子大了,不需要我们了。其实在高中阶段,是孩子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他对世界的认知一部分来自于老师,但是精神世界的完善,内心的强大和成长更多地应该来源于家庭。所以,家长要不断的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愿意和我们沟通,我们也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地影响力。
当然,为了让孩子感觉家庭的温暖,在家向我们敞开心扉,还可以在孩子放假回家的时候,给孩子制造一些小惊喜,搞点儿仪式感的东西等等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下,孩子自然就愿意和我们多聊会天儿,而不是把我们拒之千里,把放假回家只当做吃喝玩乐的时间了,而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精神引领的重要机遇。
总之,对于住校的孩子来说,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精神后盾,通过各种各样的沟通方式给孩子一把遮风避雨的保护伞,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永不远离的爱,从而拥有在艰苦环境坚持奋斗的勇气和底气!
欲了解更多关于择校、新高考、选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