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哲学:底层逻辑三部曲
敢于去探究一个事物的底层逻辑,是需要勇气的。
而我也早已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 …
不是说一去不回,而是我已洞察到彼岸的存在,且心向往之,于是便奋不顾身,一意孤行了 ~ ~
怎么,你也想啊?—— 那一起吧 ~ ~
“产区的底层逻辑”摘要
· 茶の三段论:天资 —— 匠心 —— 呈现。
· 产区的先天优势阶段:天资、匠心阶段,不包括呈现阶段。
· 产区的底层逻辑:种茶 —— 制茶 —— 贩茶。
· 以将建国至今立足于茶产区,侧重原料、加工阶段的茶学理论称其为“南宗茶学”,同时产区之底层逻辑也可以称其为“南宗茶学”的底层逻辑。
“品饮者的底层逻辑”摘要
· 包括茶在内所有事物的审美标准都是古之身居内陆的统治贵族阶级确立后自上而下的推广开来的。
· 纯粹的品饮者,也是纯粹的消费者与消耗者,—— 他们是最终那个买单并把茶喝掉的人。
· 这些人能够将中国传统的审美内容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整体,—— 这是他们的先天优势。
· 朝贡制度使得大量顶级的物质资源绵延不断的输送至首都及其周边,使得这些人们眼界格外开阔、格外高,同时他们也在发掘与整合这些能够承载其道统观念的事物,这其中就包括茶。
· 自古以来,茶事最盛之地一定是首都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其周边,而非产区。
· 品饮者的底层逻辑 —— 审美,在汤感中去呈现与体验某种审美。
“开汤的底层逻辑”摘要
· 表面上你就可以把“茶的开汤”理解为“烹饪”:茶只是食材,要经过开汤这个烹饪过程才能够得以成为最终那道得以入口的“菜” —— 茶汤。
· 茶是呈现的物质基础,而开汤则是呈现的技术保证。真正的体验者最终追求的其实是这两者的完美契合。
· 茶艺师技术理论无法实现汤感的一致性,无论是同一款茶的数次冲泡,还是不同茶师冲泡同一款茶,都无法实现一致。
· 开汤的核心底层逻辑 —— 书法。
· 我们将开启一个立足于北方非产区领域,专注开汤品鉴阶段,关注汤感体验的“北宗茶学”时代 ~ ~
这是一次奠基 … …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