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仓了!
这几天,大家都在谈论基金公司清仓式减持中国平安的事。
我对这事儿并不感到奇怪。
基金公司的本质是代客理财。
大白话就是“拿别人的钱去炒股”。
这是一种加杠杆行为。
市场好的时候,买什么都赚钱,客户争着抢着去申购基金公司的产品。
而这时候,恰恰是股票贵的时候。
市场不好的时候,买什么都亏钱,客户又争着抢着去卖出持有的基金股份。
而这时候,恰恰是股票便宜的时候。
基金公司的客户是哪类群体?
不乏老手——但从整体上看,实际上还是一群对投资并不真懂的普通散户。
追涨杀跌,是散户永远都摆脱不了的集体宿命。
所以基金公司,比谁都更在意自己的短期排名——也就是短期的业绩。
基金公司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们很难做到长线投资。
最近李驰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基金经理是不可能做纯正的价值投资的,否则巴菲特和芒格就都是基金经理了。
确实如此,巴菲特、芒格都是在市场最火热、最好筹措资金的时候解散了自己的合伙基金。
然后才收购和打造伯克希尔,真正开启了他们的长线价值投资人生。
以前我反复给朋友们探讨过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优劣势。
基金公司清仓式减持平安,就是基金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天生劣势的必然表现。
当年茅台遇塑化剂风波冲击、伊利遇三聚氰氨风波冲击,跑得最快的,就是这些基金公司。
它们不是不知道这些公司的价值,只是它们实在承担不起股价下跌带给自己的短期业绩考验。
基金净值下滑,意味着赎回潮。
这是基金公司的不可承受之重。
这几天大家还都在谈论贵州茅台和白酒板块。
看空和唱衰茅台、乃至整个白酒板块的声音开始增多。
我对这事儿,同样不感到奇怪。
早在几个月前,茅台股价迭创历史新高时,我就做出过这样的判断:将来股价一旦下跌,现在所有看好的声音,都像笑话。
并且:股价跌到一定程度,各种看空的声音,就都会涌现出来,股价因此而可能进入一个情绪性的负向循环。
我不敢说现在茅台和白酒板块已经进入这个负向循环中了,但这样的迹象的确已经开始出现了。
现在茅台和白酒也还是基金的重仓标的。
如果股价长期磨蹭、不能继续上涨、甚至出现下跌,现价现估值,的确还是一个很危险的因素。
平安最近三个月发生的事,在茅台身上不是不可以再发生一遍。
负向循环中,股价下跌就是股价继续下跌的唯一理由。
非理性的东西,没有什么逻辑好说道的。
市场给你的解释,都是事后逻辑。
其实,茅台还是茅台,它的商业模式中,除了一级致癌物的槽点之外,几乎无懈可击。
只是,它现阶段的股价、估值,实在太高了。
出厂价提价的预期迟迟得不到兑现,业绩就很难得到快速的释放。
这两年茅粉吐槽最多的,就是管理层对茅台出厂价的限制。
为什么会吐槽这个?
因为茅粉们心里都清楚,现在茅台是什么样的估值,业绩提不上来,股价节节攀升的游戏就没得玩——不仅没得玩,搞不好再掀一次麻将桌子。
这几天大家谈论最多的还有高科技板块。
股价逆势节节攀升嘛,所以我对这事儿同样不感到奇怪。
但是炒作的风险确实太大了。
用最乐观的预期,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业绩,都给提前透支了。
再好的企业、再好的股票,也经不起这样折腾。
在股市、股票上涨的趋势里,大家都沉浸在“市值幻觉”里。
觉得自己很有钱了,觉得自己很牛掰,觉得自己投资很成功了,进而认为股市就是自己的提款机了。
沉浸在这种思想境界中的人,是很难从泡沫中跳出来的。
所以每一轮炒作,能赚到钱的,总是少之又少的极小部分人,最后被割韭菜的,总是那帮被市值幻觉搞得五迷六道的傻子们。
想炒完A再炒B然后接着炒C的人,太天真了。
是雏儿。
最近追剧《风筝》。
郑耀先这样优秀、忠诚的特工,却常常陷于敌我双杀甚至三杀的困难处境。
真正优秀的价值投资者,也是如此。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股市投资也是。
能让郑耀先最终成功的,是信仰和坚持。
能让价值投资者最终成功的,同样如此。
所谓的知行合一,你平时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得很多。
真要使用了,你首先是退缩,然后你会再嘲笑那些能真正做到的人。
投资就是一场修炼。
如果你不能迈过心仪的股票股价下跌这一关,那就说明,你的修炼可能才刚刚开始。
今天先把话撂在这里。
大笑三声,收工!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
擅长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最深刻复杂的道理。
擅长做市场判断、估值判断和企业分析。
擅长撒泼、打滚、灌水、吹牛、聊天——喜欢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资中的大事。
并且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操作,让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投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