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杨从鑫治疗血管性头痛经验
杨从鑫主任医师为亳州市著名中医专家,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为安徽省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笔者跟从杨老侍诊多年,总结了杨老一些临床治疗经验,下面就其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证心得作一介绍,供同道分享。
理论研究
血管性头痛的发作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与家族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代谢及精神因素相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脑皮层扩散抑制及神经递质(5.HT)学说,认为本病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导致的,脑部血管收缩引起脑部血流减少,局部缺血导致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症状。病人反复出现头痛,头疼表现为钝痛、跳痛、胀痛、压迫感、沉重麻木感等。病人还伴有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等全身症状,甚至可以合并抑郁症。
杨老认为,本病发病的主要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劳伤、七情过度,房事不节、饮食不当等。头为诸阳之会,发挥其正常功能要依赖肝肾精血的充盈及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气血的濡养,故而肝脾肾病变均可以引起头痛,肝脾肾不足于下,风火、痰、瘀则扰于上而发为头痛。“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则血瘀,瘀血阻滞经络,经络不通则痛。”“经年宿病,病必在络”,“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人络”,杨老认为,本病病初在表,风、寒、湿、痰浊互相夹杂上犯于首,失治误治病多迁延日久,缠绵难愈,病久人深,伤及气血,营卫行涩,经络不畅,不通则痛。杨老认为,此病属本虚标实,肝肾不足、经络空虚为本为虚,风火痰瘀阻滞经络、气血不通为标为实。本虚中经络空虚为主证,标实中痰瘀为主因。故而杨老临诊时对病程较长者,多以四君子汤配以二陈汤、桃红四物汤加减,屡获良效。对新病者则以祛邪为主,尤其是年轻体实患者,用药多以攻伐,以利经络通行。其遣方用药时善用药对和引经药。
临床经验
杨老将血管性头痛辨证分为肝火上炎型,痰浊阻络型,瘀血阻络型,肾阴不足型四型。
1 肝火上炎型
此证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化火而成。《丹溪心法》中认为“痛甚多火”,证见情绪波动后,头疼剧烈,呈抽搐性,连于目,睁眼困难,伴眩晕,心烦口苦,舌苔黄腻。治宜清肝泻火,熄风止痛;方药:龙胆草lOg,黄连lOg,钩藤8g,天麻8g,柴胡12g,菊花lOg,栀子lOg,郁金8g,全蝎lOg,蜈蚣2条,川芎lOg,当归lOg,甘草5g。
2 痰浊阻络型
久居湿地或淋雨涉水,外湿袭人,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水湿不运,聚而生痰,痰湿互结,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此证多见头疼头重如裹,头胀头晕,呕吐痰腌,身重乏力,舌苔白腻。治宜健脾化痰,祛湿止痛。《脾胃论》认为:“足太阳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非天麻不能治”。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lOg,法半夏lO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5g,苍术15g,陈皮15g,竹茹lOg,全蝎lOg,蜈蚣2条。
3 瘀血阻络型
头部有外伤史或久病人络,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舌质暗红或舌下有络脉迂曲。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通窍活血汤:川芎lOg,白芍15g,赤芍lOg,桃仁lOg,红花lOg,柴胡lOg,全蝎lOg,蜈蚣2条,延胡索20g,三七lOg,当归15g。
4 肾阴不足型
多见老年体弱者,髓海失养,证见头痛而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治宜补肾养阴,方用大补元煎加减: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当归lOg,人参lOg,杜仲15g,甘草5g。
用药特点
1 善用川芎辛温通络
中医理论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对于久病人络导致的疼痛治疗应以通为要。叶天士强调治疗应以辛为治,或辛温或辛润或辛咸。川芎为治头痛要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川芎性味辛温,辛香走窜,能行能散,可走窜络道、通行络脉,络脉畅通,头痛自止。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川芎可以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并能通过血脑屏障,改善脑细胞的供血状态,使脑细胞缺氧明显改善,头痛得以缓解。
2 善用虫类搜风通络
杨老认为,头痛日久,病邪深重,凝痰败瘀阻滞络中,草木之晶攻逐难以奏效,当用虫类之品搜剔络中之邪。虫类药物轻灵流通,性善走窜。叶天士认为“虫蚁血中搜逐,宜通阳气”;吴鞠通也曾说“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杨老常选用全蝎、蜈蚣两品,病甚者土鳖虫、地龙、穿山甲,乌梢蛇亦可加入。
3 善用引经药物。引药力直达病所
杨老常根据经络理论,头痛所处的经络部位,选用药物引药力直达病位。如少阳经两颞部头痛,常选用柴胡、川芎;太阳经头痛常见于后枕部、颈部,用葛根;阳明经头痛位于前额部,选白芷;眉棱骨痛,用蔓荆子;肝厥阴头痛在巅顶,以吴茱萸;因外感而巅顶痛用蒿本;满头痛用羌活、防风引经。
4 适当投以理气活血之品
杨老认为,功能性头痛多因精神紧张,思想压力过大,导致脑血管出现反射性痉挛,病人多有紧张焦虑,烦躁失眠,易激动等神经官能症状。应适当投以理气活血之品如延胡索、郁金、枳壳、陈皮、姜黄等以增加疗效。
验案选粹
某女,46岁,2011年11月21日初诊。主诉:头痛4年余,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目赤耳鸣,口干口苦。每于恼怒或思虑过度时头痛加剧,曾经西医检查多次诊断为“血管性头痛”,排除器质性头痛及内分泌疾病,给予西比灵等治疗,效果不佳,后又求治于中医治疗亦多枉效。今因头痛难忍不适经他人介绍来杨老处就诊。现下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肝郁化风,久病入络,气血痹阻。治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以柴胡疏肝散和桃红四物汤加减:醋柴胡12g,陈皮12g,赤白芍各15g,制香附lOg,川芎lOg,生地15g,当归15g,桃仁lOg,红花lOg,蔓荆子10 g,决明子lOg,菊花lOg,细辛3g,薄荷6g,蝉蜕6g,僵蚕8g,全蝎lOg,三七lOg。7剂。二诊:头痛大减,兼证亦减轻,舌红苔薄黄,脉象弦。诉大便稍干,原方加大黄6g(后下),以泄阳明之热。“胃和则卧安”。再进7剂。三诊:头痛已止,兼证亦平。原方去大黄继进7剂。以恐复发。嘱服完后若无异常,可以柴胡疏肝散继服1个月,另注意休息,劳逸结合,调节心情,巩固疗效。
收稿日期:2012一06—15责任编校:张玉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