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孩子厌学?培养“内驱力”是关键

此前有这样一篇报道,民警在火车站巡逻的时候发现一名少年在车站徘徊,在民警想要上前询问时,少年却要急着跑开。

民警将其带到了警局,经过询问后才知道,少年表示自己是离家出走的,并且想要去广州打工。

“我爸非得逼着我学习,我不是学习的料!”

少年说到父亲的逼迫时情绪有些激动。当天父亲因为自己成绩差而打骂了自己一通,这让少年觉得生活很压抑,于是他便萌生了逃学离家出走去广州打工的想法,可是当他到了车站却又因为身上没有钱而不知道究竟要去哪里。

“我不想回家也不想学习,我爸妈就知道打我、骂我,他们越是逼我,我就越是学不进去!”

民警联系了少年家长之后,在警局里见面的一家三口百感交集,少年的父亲直言“我以后不会打你了!只要你好好学就行!”

父母们花费在孩子学习上的心思着实不少,为了辅导孩子功课即便自己工作再忙父母们也会积极配合,可是相较于父母的“积极”,孩子们对于学习却是时有厌烦。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们先放下“厌学”这个事,来聊聊“学习”这个事。

我们可以想一下:

  • 孩子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着翻身;

  • 在七八个月的时候,开始学着满地爬;

  • 等他一岁左右的时候,他开始学着走路;

  • 再大一点,他就开始学着自己吃饭、穿衣服

    ......

尽管这每一个过程,他在最开始的时候,都不能完成得很好,但是这丝毫不减弱他探索和尝试的兴趣。

孩子就是通过这样不断的学习,来探索和适应这个世界。

可以说,学习是他们从小就很喜欢的过程,可是为什么等他慢慢长大,他们却会变得不爱学习了呢?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换很快,如果情绪得不到适时的疏导和调节,就会形成情感交流障碍,表现出焦虑、愤怒,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这使得大部分家长颇有“皇上不急太监急”之感。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
1
对学习缺乏兴趣

当孩子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孩子便会在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并且时下很多家长会存在这样的教育误区:

“只要你好好学习,爸妈再辛苦都值得!”

这样的自我牺牲使得孩子更加容易把学习当成是父母的事。孩子对于学习缺少自发的热情,自然更加容易被厌学情绪所困扰。

2
受到畏难情绪影响

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加深,孩子们在学习上产生挫败感更是常有的事。

当孩子凭借着“小聪明”无法应付学习时,孩子身上就很容易有畏难情绪产生。显然受到畏难情绪的影响,孩子对于学习的抵触和厌烦感会更加的明显。

3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当父母对孩子抱有着过高的期望时,孩子的内心会很有压力。

这些压力让孩子对于学习生出了一些恐惧情绪,孩子担心自己成绩差,担心自己会让父母失望,于是在压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后,孩子便会想要逃离。

如何让孩子们摆脱厌学情绪的困扰,仅仅靠父母的“积极”显然是不够的,激发孩子身上的内驱力才是正解。

比起逼着孩子学习,唤醒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更加重要。

内驱力指的是推动机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它的存在让孩子摆脱了自身消极情绪的困扰,让孩子更加能够从消极懈怠中有所坚持。

内驱力被激发的孩子更加能够实现学习上的自律。父母与其被动地推着孩子前行,不如换种角度,让孩子试着自己去努力奔跑。

如何唤起孩子的内驱力?
1
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目标感

学习中的目标感让孩子更加有努力的方向,当孩子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学时,孩子身上的自主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当孩子明白学习可以让自己将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时,孩子会更加愿意去主动摆脱自身的懒惰和懈怠。

目标的恰当设定让孩子身上的内在驱动力得到激发,让孩子更加能够实现自我鞭策。

2
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父母需要端正孩子对于学习的认知,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父母有必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明白学习这件事是父母也不能代劳的,同时也是容不得一星半点的偷工减料的。

当父母懂得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时,父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当孩子对待学习的观念发生改变后,在积极而富有热情的心态下,父母的“辅助”才会有成效。

3
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罗森塔尔教授认为正向刺激可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优秀。

事实上学习是一件需要耐得住辛苦的过程,当孩子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时,孩子才会感受到学习的甜头,成就感无疑就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正向刺激。

父母们适当地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这会让孩子更加有想要继续努力的斗志。

孩子对于自身能力有自信,自然会在畏难情绪产生时更加能够重振旗鼓。

ENDING
熙桓心语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位置和角色,优秀不是每个人终身追求的目标。

每一个厌学的孩子,都有家长不知道的辛苦和委屈,都有外人不能理解的痛苦和压力。

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让他们身心健康,跟他们搞好亲子关系。

孩子的内驱力没有被破坏掉,哪怕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们一样可以自信乐观认真的生活。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