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的川南民俗——说春

永宁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蓝字关注!

提起“说春”这一概念,对于当今多数年轻人来说可能已经很陌生了;但生长于农村的较为年长的人们应该还能记起,每年立春及春节前后,总会有手持快板或二胡、肩背挎包的说春人,走村串户即行说春送吉祥的情景。在我懵懂年少、不谙世事时看来,那是一项十分正统、近乎虔诚的仪式,为那能说、会唱、善演的说春人所深深折服,尤其是对那些似懂非懂的吉利封赠语,曾激起我无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甚至是在那样一种模糊的探究与憧憬中,开启了我自励式的思想启蒙。因此对于说春,就自然沉淀了我幼时的深刻记忆。

“说春”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说唱习俗,产生于久远的农耕时代,盛行于汉民族较为集中的中原广大地区,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演变,其演说形态也因人因地而产生了各种变异,融入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说春习俗在川南地区尤甚,据民国旧版的《叙永县志》记载,明清时代,每逢立春时,民间说春队都要整装集结,扎芒神和纸牛、游行于东郊驿道、摆席行鞭春礼,然后赴东城下农场“劝农行耕”;此番开场式毕,队员们便相继奔赴各自所属的区域忙活开了。

说春的人俗称“春倌”,分批逐个活跃在全县南北各个乡镇、村寨。在民风纯朴、信息闭塞的乡间,这项民俗得以流传,经久不衰,直至上世纪末。说春意在规劝人们重视农耕,守德行孝,崇俭戒奢;并送上新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家业兴盛的祝福;说唱词都是吉语,完全来自民间口头文学的顺口溜,内容涵盖历史杂陈、民间习俗、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有时在说唱时,还要辅以快板、二胡等简单的乐器伴奏;说唱时声音清晰,抑扬顿挫;或高亢激越,或婉转舒缓;往往根据内容及情感起伏来变换肢体语言或调整唱腔,洋溢着浓厚的乡土味,深受群众喜爱。

在文化生活匮乏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项简易的民俗活动(或者说是山寨版的民间艺术)是那样妙趣横生,韵味十足;充满教化育人、劝导勉励、祈愿祝福的意味。春倌在各户堂前说唱一番后,往往会获得热情主人家回馈的红包,俗称“喜钱”,喜钱的数额,通常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月月红”或“四季发财”为准,少则1.2元、4元,遇上大方点的人家则会打发12元、40元不等;有的则以酒肉、面食等物品相赠,不太在乎钱财多少,着重是图讨个吉利。而春倌在说春完毕,也会送上春联、皇历书、春牛图、财神图等物,主人家张贴后,也标志着春倌来此光顾过。

在年少的记忆里,最吸引我的不在于那大致趋同的说春仪式与过程,而在于春倌们巧舌如簧的演说能力;用现在的话说,他们个个都是段子手、人人都会脱口秀。记得当年,每逢岁末年初,乡镇上就活跃着一帮说春的人,一般多为中老年男性。他们会带上大量的财神春贴、年历等行头,走乡串户,送“春”上门。其中有一位赵姓老者,身材魁梧,精神矍铄,行走及说唱很有精气神,堪称春倌中的典型,在县域北大门一带为人们所熟知。通常在大年初一上午,赵春倌就如期登门了,尚未见人,就闻其声;先是站在大门外高声“恭喜”祝贺新年,以演说叩开“贵府”之门,算是知会主人家了。此时长辈们就会迎出门外,热情招呼其进屋;而按照他们的“行规”,是不能径直入门的,得说唱一通,到了相应的段落,得到主家的应允,方才进门;进得大门后,也不能马上落座,而是倚门而立,将说唱推向阵阵高潮,直至结束。

在我看来,赵春倌不愧是老练的说唱能手,他善于随机应变,借题发挥。首先是在门外,会根据主人家房屋的样式规模、门户朝向、庭院设施等演说开来,恭维一番;看到主人出来,他便笑容可掬的说到:“请财神,送财神,财神来了请开门……”主人家通常是不会拒绝春倌的。进门后,他会根据堂内陈设、家庭概貌、人员长相及主人热情程度来展开说。此时家人们就会递上烟茶,捧出些花生、糖果之类的土特产,请他同享新年的丰收与喜悦。看见主人家的孩子专注地听看,他便会唱道:“主人家,福气好,儿子儿孙志气高……新年行大运,鸿运来当头,儿子儿孙中诸侯……”如果主人热情,红包奉得厚,他会将演说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主人一年的运势、财源、种养业等多方面入手,以生动精炼的语句,说唱得欢快活泼、妙语连珠、浅显易懂,令主人心花怒放。此时我往往会听得似懂非懂,甚至会问他说的某些字句是什么意思?大人们就会出来搪塞,意在不必与之纠缠;这春倌则会以七言格律诗一样的语言来进行解答,言语间充满着慈祥、和蔼、恳切,虽然我听得不那么明白,但知道那是封赏祝愿之类的话(其描述的情形,现在看来是带有极端个人主义的封建荣华)。而家里的老人则会一本正经的说,这赵春倌达到过什么境界级别,他新一年最初所演说封赠的前几户人家,可灵着呢!年轻人则眨眨眼,表示才不会相信呢。而我作为一个孤陋寡闻的无知少年,在不知何为“糟粕”的纯真年代,能够见到那么有“才气”的“人物”,描述出令人神往的“境界”,也实属不易了。

说春完毕,赵春倌这才转换角色回到现实中;因是熟人,便与家人们寒喧闲聊着,送上皇历书或财神图。财神图是用土法刻板印制的,将财神爷头像印在一尺见方的红纸上,财神头戴乌纱,手持笏版,神态自若。老人们将其贴在堂屋正墙上,犹如供奉一般,极具神秘感。事毕,春倌站起身来,拱手告辞,说声:打扰了!便转身出门去了,仍不忘念着:“请财神,送财神,财神进了你家门;今天请进财神爷,保你今年鸿运齐……”边走边唱着往下一家去了。

转瞬间,20余年过去了,进入新世纪,随着城乡民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老一代春倌们不再以说春为业;而青壮年则有更多的就业与谋生门道,不愿再重操此业;加之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日趋多元化,人们的各种需求被日益泛滥的电子产品所取代并充斥着。说春这一传统习俗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至销声匿迹,仅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在大力倡导繁荣发展传统文化的当下,“说春”这项起源于农耕时代的古老民间艺术形式,不应仅是传统文化的标本与印记,而理应作为一种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研究和传习。据悉,“春倌说春”已被省上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品;这是一个良好的兆头和全新的开端,如果将这项民众喜闻乐见、由艺人在群众中心口相传的艺术形式加以创新弘扬,注入现代元素、增强感召功能,那么它一定能够成为传播主流价值理念、引导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由“说春”助力演绎新世纪的绚丽春天。

了解永宁历史,品味永宁文韵。敬请扫码关注永宁古韵!

(0)

相关推荐

  • 上梁·出煞——浙西地方民俗之探究

    摘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由于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各地人民的民间风俗也因此丰富多彩,各不相同,有些地方的民间风俗更是独树一帜.虽然有些民间风俗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单 ...

  • 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大图),你肯定没见过!

    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你见过吗? 来源:炎黄春秋史 旧时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许多民俗活动不复存在或趋于消亡.这100幅民俗图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 ...

  • 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你见过吗?

    来源:炎黄春秋史 旧时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许多民俗活动不复存在或趋于消亡.这100幅民俗图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最生动活泼 ...

  • 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画)

    旧时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许多民俗活动不复存在或趋于消亡. 这100幅民俗图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最生动活泼的一面. 1.剃 ...

  • 5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你见过吗?

    朽木可雕 旧时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许多民俗活动不复存在或趋于消亡. 这100幅民俗图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最生动活泼的一面 ...

  • 天呐,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大图),你肯定没见过!

    来源:炎黄春秋史 旧时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许多民俗活动不复存在或趋于消亡.这100幅民俗图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最生动活泼 ...

  • 抢先看:2019"美丽东台·民俗闹春"大型巡游踩街活动

    大年初二一大早,2019"美丽东台 民俗闹春"大型巡游踩街活动在台城拉开大幕,让沿途数以万计的城乡群众享受到了一场丰盛的民俗文化大餐. 本次民俗闹春活动主要突出"强富美高 ...

  • 川南民俗——偷青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偷青,顾名思义就是去偷带有青颜色的东西.这个青颜色的东西是什么呢?又为什么值得我们去偷呢?其实"偷青"就是古老元宵节传下来的一项 ...

  • 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收藏了

    旧时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许多民俗活动不复存在或趋于消亡. 这100幅民俗图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最生动活泼的一面. 1. ...

  • 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

    这100幅民俗图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最生动活泼的一面. 1.剃头图 其人挑担游于街市之间,手执"唤头",串走胡同,每到大街,将担放地,等来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