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善祥先生:小纪镇竹墩村人,扬州作协会员,现任小纪镇文联副主席,在报刊发表过多篇小说、剧本、新闻等作品。著有《竹墩史话》《杨树庄风情录》《中流击水》。
1948年,马祥喜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童年记忆是辛酸的:总是吃不饱、穿不暖;冬天没有棉被,夏天没有蚊帐。父母亲咬咬牙,勒紧裤腰带,还是让他进小学读了两年书。12岁的他,个子偏矮,身体瘦弱,但不得不承受生活的磨砺,打猪草、拾粪、干家务活;在场头、棉花田跟着大人学做农活。他是个不怕吃苦的人,不到20岁,凡是田里的农活儿他样样能干。
25岁那年,他那刚过天命之年的父母患病相继去世。他是长子,下面有一个刚成年的弟弟和两个未成年的妹妹,最小的妹妹只有7岁。一家六口人的重担全部压在他的肩上。长兄如父的责任,他时刻不忘。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马祥喜夫妻俩胼手䟡足、齐心协力,把那苦难的大家庭操持得和睦温馨。1973年,马祥喜被推选为纪东大队第六生产队副队长,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十余年,后在队长位置上又干了八年。纪东大队第六生产队不是一般的生产队,是县、公社、大队的先进典型,是江都县农业生产的一面旗帜,县委书记带着一班人驻在第六生产队亲自培植这个典型。马祥喜这个队长也不是一般的生产队长,多了几分责任,多了几分压力,凡事都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农副业生产产量年年要刷新,集体经济、社员收入要大幅增加,马祥喜肩头的担子从未轻松过,披星戴月地工作是常态,小家庭无法照顾,全由妻子一人操劳。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农民好像对土地失去了兴趣,“抛荒”的农户越来越多。这可急坏了队长马祥喜。尽管他跑断腿、磨破嘴,动员农户种好责任田,但效果不尽如人意。马祥喜对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情,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片的肥沃的土地荒芜!怎么办呢?办农场,把农户“抛荒”的100多亩地集中起来办农场!说干就干,马祥喜亲自担任场长。这个农场的性质是生产队集体的,所有的收入用于队里的杂工支出和为群众办实事。虽说农场是集体的,但马祥喜把这个农场当作自家的,十分上心。朋友们劝他:你这么拼命地为农场吃苦受累,能得到什么好处?假如农场亏损,你是不吃羊肉惹一身骚。马祥喜并不说什么,埋头苦干。在他的带领下,农场办得红红火火,收入逐年增加,不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纪东村党支部对马祥喜的工作是满意的,对他办的小农场褒奖有加。不久,提拔他担任村经济合作社副社长,协助抓全村农副生产,同时兼任村第二农场场长。村里一共办了四个农场,每个农场有200多亩土地,性质是村集体所有。由于诸多原因,后来村里办的集体农场年年亏本,马祥喜的第二农场亏本最小。那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缩粮扩经,农场种植包菜。由于经验不足,眼看包菜疯长得蓬蓬的也不知采取措施,结果厂家不收购,落得血本无归。然而,马祥喜的第二农场包菜大丰收,还卖了个好价钱,赚了不菲的一笔钱。关键是马祥喜给包菜啧了一交“多效素”,包菜裹得紧紧的,并没有疯长蓬松。可以这么说,不少人种田是望天收,马祥喜是看书、听广播、访专家,掌握了不少技术的门门道道。三年后,纪东村所办的四家农场仅剩下马祥喜的第二农场。1999年,村把第二农场改制为家庭农场,由马祥喜承包。马祥喜所经营的农场两三年后种植面积扩大到400多亩,其中有代种农户的责任田、口粮田80多亩。俗话说,“一年发得江湖客(指做生意的),十年难发种田人”。尽管马祥喜在农场吃尽千辛万苦,但收获的却是24万元债务。这24万元在当时可是一笔相当的数目,妻子儿女愁得一脸乌云,马祥喜的脸上还是挂着微微的笑,他认为,亏本是交的学费,只要坚持下去,会有盈利的。他知道,农场之所以亏本,不是经营管理不善,也不是遭遇天灾。“农场上交高,粮食不值钱,小麦1元钱三斤,水稻4角6分一斤,农资却年年上涨,不亏本才怪呢。”马祥喜如是说。但他相信国家的恵农政策会越来越好,相信通过技术革新小麦水稻亩产量会逐年提高。“他一人包农场,全家跟着吃苦,一年苦到头,不但落不到一分钱,还背了一身债。”马祥喜的妻子十分抱怨,同时也十分心疼丈夫,“祥喜吃的苦,一般人想不到,我在公路养护队做工,他一个人在家每天中午饭不是咸菜汤就是炒青菜,连盐都舍不得放,把咸菜卤淀一下当盐用。有时扎两个草把丢在河里,把盯在草把上的螺蛳弄下来烧汤当荤菜。”马祥喜从小吃惯了苦,受苦受累他满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的农场,他不信他的农场办不好,即使眼下负那么多债,他从未想过退缩,他要在农场的土地上开放他的理想之花。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市农科所,常常见到马祥喜的身影,他向专家请教如何改良种植品种、如何提高亩产量、如何防病治虫、如何巧施肥料;每天夜里12点过后,他都要在手机上看天气报告,第二天安排什么农活,什么事都想清楚了才会休息。又过了三年,马祥喜的农场终于盈利12万元了,他并没有沉浸在喜悦之中。他在谋划扩大农场规模,实现机械化作业,繁殖良种,提高经济效益。“江都区祥喜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牌子挂起来了,成为全区第八家,小纪镇第一家家庭农场。农场办公室、机械仓库、烘干房、农民培训实训基地、厨房、宿舍等设施一应俱全,整个建筑占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总投入达200多万元(含各类农业机械),农场经营面积780亩。2020年,祥喜农场又是一个丰收年。小麦单产达980斤,水稻单产达1420斤,产值达250多万元,纯收入近40万元。马祥喜的家庭农场已成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省市区三级农口部门的领导是祥喜农场的常客。今年4月30日,扬州市副市长丁一带领一行人来到祥喜田头“请教”今年麦子长得怎么样,家庭农场的规模多大为适宜,如何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他从44岁办农场,如今已走过整整30个年头。74岁这个年纪的人,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了,然而,马祥喜仍然精神抖擞地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农场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的快乐源泉,是他艰苦奋斗的不竭动力。2013年他当上了江苏省劳动模范。“我一个泥腿子,做梦也想不到会当上省劳模!”50多年的辛勤劳动和拚摶奋斗可歌可泣,马祥喜这位淳朴忠厚的农民为我们竖起了一座劳动者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