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春运母亲”: 11年生活变迁,见证了乡村的巨大变化
感动中国“春运母亲”:11年生活变迁,见证了乡村的巨大变化
原创/静月荷
导读:
11年前,曾经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如今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当年在南昌火车站,巴木玉布木背着比她还高的巨大行囊,一手拎着破旧的背包,一手抱着襁褓中熟睡的孩子,脚步稳健、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记者被眼前人感动,瞬间按下快门,将这位母亲定格在画面中。
透过照片,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的坚韧和顽强。这张照片曾感动亿万国人,远方的家是母亲的信念和期盼。
巴木玉布木在南昌火车站(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一定想知道,11年过去了,当年那位母亲如今过得怎么样?
01. 11年的生活变迁,见证了乡村的巨大变化
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她的老家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当年曾抓拍下那张照片的记者,一直没有忘记那位母亲。几经周折,如今记者终于找到了故事里的主人公并采访了她。经过11年变迁,她和她的家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年,巴木玉布木的老家在贫困山村。村子里没有公路、没有电、更没有自来水,一家人住在破旧的小屋里。母亲巴木玉布木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她毅然走出大山,成为一名打工者。
春节临近,在外漂泊的人,回家成了每一位打工者的头等大事。当年,巴木玉布木怀里抱年幼的孩子,背着所有的家当,步伐坚定地踏上回家的路。
不管路途有多艰辛,也顾不上擦一下额头渗出的汗水,家里有期盼母亲回家的孩子,有亲人等待的守望。回家的路再远、再难,也挡不住母亲一颗归心似箭的心。
当年,巴木玉布木怀里抱着的是老二,在缺医少药的山村,孩子生病很难得到及时治疗。在回家后几个月,孩子生病夭折了。记者再也见不到那个襁褓中的孩子了。
后来,巴木玉布木怀上了老三,但落后的山村,大部分人选择在家生孩子。老三出生才几天,又不幸又夭折了,这样的打击对一位母亲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丈夫劝妻子想开点,他们还年轻,以后还可以要孩子。但却无法安慰悲伤的母亲。
8年前,精准扶贫驻村干部来到了他们村,巴木玉布木一家也成了重点建档立卡对象。他们的好日子,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一点点来到的。
当巴木玉布木再次怀孕时,她不再是在家生孩子了。而是到县城医院,免费生孩子,好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现如今,巴木玉布木已是4个孩子的母亲。老大上初中,老二学习成绩很好,最小的孩子也要上幼儿园了。如今,四个可爱的孩子正健康成长。
当记者采访这位母亲时,巴木玉布木说“那时候,桃园村只有一条泥巴路通往外面,出行靠的是马车,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不少孕妇都是在家里生产,小孩子生病很难得到及时救治。”
是国家的帮扶政策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帮助每一户人家走出贫穷。在驻村干部的引导下、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巴木玉布木夫妇俩开始在大山深处种烟叶。
夫妻俩不怕吃苦,也有的是力气。在荒山坡上,两人起早贪黑,不断摸索,用辛劳和汗水,终于换来烟叶在石头缝里发出了芽。烟叶的种植面积也由开始时的6亩扩大到15亩。
巴木玉布木做梦也没有想到,好日子就这样来到了:他们住进了新房子,孩子们有学上,手里也有了宽裕的钱……
02.勤劳的母亲赶上好了政策,精准脱贫为你的致富路保驾护航
很多时候,农民守着家园,却不知道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就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专业又懂技术的扶贫干部,无疑是带领大家走出贫穷的引路人。
事实上,巴木玉布木所在的家乡,属于深度贫困地区。驻村干部用了8年时间精准扶贫,终于让当地像巴木玉布木一样的家庭,摆脱了贫穷的困扰。大家过上了“睡有床铺、衣有橱柜、炊有灶台、餐有桌凳、洗有热水、烤有火炉、娱有电视、包里有钱、出门有硬化路”的新生活。
如今村子里通了电,联了网,喝上了自来水,孩子们有学上;村民们住进了敞亮的新房,手里也有了存款……大家做梦都会笑醒。
脱贫后的巴木玉布木和丈夫又趁着农闲,到福建沿海,加入到养殖海参的队伍里。早春,是养殖海参的最好时节。
对于从未在海上工作过的人来说,木排的晃悠,许多人适应不了。巴木玉布木夫妻俩,几天下来就适应了环境,并熟练操作起来。他俩起早贪黑,除了吃饭稍微休息一下,而后又接着投入到工作中。
汗水没有白流,辛苦也没有白付出,一个月算下来,两人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这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农民夫妇来说,真是一笔可喜的收入。
他俩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变化,也在不断变换工作。等到清明过后,海参养殖成了淡季时,他俩又会返回家园,忙乎农活。家里、外面两不误。
巴木玉布木和丈夫在福建海湾养海参(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对于怀揣梦想的巴木玉布木,日子越过越好。夫妻两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努力拼搏,终于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当年,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 巴木玉布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10年家乡巨变给自己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也感受到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给自己人生带来的巨大转变。
巴木玉布木的故事告诉我们: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怀揣梦想,信念坚定,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勤劳致富之路。
03.农村需要改变,更需要年轻人的参与
现在的农村,今非昔比。过去农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他们留在家乡,为孩子守护一片梦想家园。
那时,村里的田地荒了,年轻人宁愿在流水线上挥汗,也不愿面朝黄土背朝天。因为,年轻人觉得种地没有外出打工挣钱快。
是啊,受地理、经济发展的限制,大部分农村,没有支柱产业经济,形不成气候。经济发展落后,以至于许多年轻人开始嫌弃家乡,更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
多年来,国家一直在关注农村、农民问题,并及时出台惠农优惠政策,推出精准扶贫,帮助农民摆脱贫穷困扰,走上一条共同致富之路。
现如今,通过精准扶贫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出务工人员,看见了家乡的改变,纷纷放弃外出,回乡寻求发展。正可谓:守着金山银山哪儿也不去了。
事实上,在家门口能挣到一份不错的收入,谁又愿意远离亲人去外乡谋生呢?
况且,把孩子长期留在老家,不仅老人辛苦,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其实,年轻人早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不愿放弃外面的高收入。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老家,把建设家乡,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视为自己的责任。
许多大学生,带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发挥自己的所学之长。在建设家乡的同时,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年轻人中,有回乡当村官的、有搞经济作物种植的,有办养鸡场、包鱼塘的,也有承包果园,做直播,推荐家乡优质农产品的网红达人……
正是因为农村有了年轻生命力的融入,才使得农村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生机。
写在最后:
如果说11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是当时中国农民工春运回乡的一个缩影。那么,11年后的中国农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春运母亲” 巴木玉布木和她家乡的转变,让我们看到如今的中国农村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的大变革。
正如电视剧《月是故乡明》里,影片通过张锦秀、黄河山等有责任、有情怀的一代农村新生代的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走出一条共同致富之路。
张锦秀放弃自己在城里发展的大好前程,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并得到初恋情人黄河山的大力支持。张锦绣引进的清洁能源产业,终于为乡村带来源源不断的效益……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初衷是正确可行的。
同时也圆了张锦绣的梦想:让母亲临终前,看见丰收的脐橙、美丽的家园……
从张锦秀、黄河山等人的身上,我们看见了中国农村的明天大有可期。那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热土,绝不会辜负愿意为她付出、愿意为她默默奉献的年轻人。
事实上,中国是一农业大国,而农民又是群体众多、散居在乡村、山寨。当年,我们走农村包围城市,打下新天地。如今,快速发展起来的城市,不能丢下乡村,不能看着农村衰落下去。让我们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享受现代化文明的红利,是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人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