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卿】诸咳不同,须当细辨

咳嗽是肺脏病变中的一种常见症候,是喉中发出啃啃声音的一种疾病。

古人云:有声无痰叫作咳,有痰无声叫作嗽,有痰又有声叫作咳嗽。李老认为,从临床实际观察看,不论写成文字,或是口头问答,往往把咳嗽二字作为通用的名称,而有痰无声的症候,从来没有见过用咳嗽二字表达的。因此,他主张应该从啃啃声音的有无来决定是否属于咳嗽。凡是有这种声音者,无论痰的有无,均可叫作“咳嗽”;没有这种声音,虽喉中痰声辘辘,也不得叫作“咳嗽”。至于其他各种咳嗽的名称,应该根据诊疗价值,把它肯定下来,若是质同名异,即既无诊疗价值,又觉得徒乱人意的重复性名称,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使每一种名称都有明确固定的标准。

如“干咳”、“燥咳”、“气咳”、“秋燥咳嗽”等,均与燥邪侵肺有关,临床表现均以无痰、无血的干咳为其共同特征,故可将上述诸咳合并为“干咳”一种。

又如“实咳”、“虚咳”、“寒咳”、“热咳”等名称,过分笼统,应以具体的内伤、外感咳嗽证名取而代之等等。这样不但对于医者在认识和交流方面易于统一起来,而且对于患者也能减少他们不必要的顾虑。事实告诉我们,医者的说法分歧,每致患者不能充分信任,因而延误了治疗,影响了工作。古人说过:“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矣。”对于中医学的继承及整理提高,应该首先着眼于名称,即名词术语的规范统一。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诸咳不同 须当细辨

一、咳嗽的主症及全身症状辨

(一)主症:喉中啃啃有声。

(二)全身症状

  • 1.咳而倚息不得卧:是指咳嗽气上逆,睡觉时或俯或仰,倚靠得很高,不能正常平卧者。多为外感风寒,或阳虚,水逆,痰饮冲肺所致。

  • 2.咳而声重:是指咳嗽声音大而有力。多为邪盛而正未虚之外感、实证咳嗽。

  • 3.咳而无痰:又叫干咳,多由肺燥阴虚所致。

  • 4.痰不易咳出:是指咳痰粘稠,不易咯出者。多由燥痰或体虚久嗽咳痰无力所致。

  • 5.咳痰稀而多:为湿痰水饮之证,源在脾而不在肺,由脾虚水湿失运所致。

  • 6.咳血:指咳嗽而痰中有血,或纯粹咳血。多由外感或内伤化热、化火,灼伤肺络所致,或见于肺痈、肺痨等病。

  • 7.痰中血丝:又名咯血,多为阴虚火旺,或肺有燥邪,热扰肺络所致。

  • 8.偏睡:指侧卧一边,能左不能右,或能右不能左,或能俯不能仰。是虚劳骨蒸内热的证候,或见于瘀血咳嗽。

  • 9.黄昏咳嗽:为阴虚咳嗽的主症。

  • 10.五更咳嗽:多为食积咳嗽的主症,以小儿食积咳嗽为多见。

  • 11.冬季咳甚,春夏即愈:多为阳虚咳嗽之主症。

  • 12.久嗽:指咳嗽日久不愈。多属内伤虚劳之咳嗽。

  • 13.薪咳:指现得的咳嗽。多属外感。

  • 14.气出或吐痰腥臭:是饮酒伤肺,肺热证之一。

  • 15.咽喉不利:咽喉干燥梗痛,为肺热证之一。

  • 16.口苦干燥:为肺热证之一。

  • 17.面目浮肿:可因风寒侵肺或水饮冲肺所致。若兼见喘嗽肩息,脉浮而大者,多系死证。

  • 18.微受风寒即发喘嗽:多因素体气阴两虚或气血两虚,复感风寒所致。

  • 19.失音:多由久嗽或平素有火,复感风寒,火为寒束,寒中包火所致。

  • 20.频吐痰涎:痰的成因极多,内伤外感,均可导致痰的产生,但以脾虚或湿困为根本原因。

  • 21.身体赢瘦:多由虚劳久嗽所致。

  • 22.咳声清亮:所谓金音清亮。多为偏于火而不兼湿之证。

  • 23.咳而少气:即咳嗽气短,少气懒言。为肺气虚之证。

  • 24.咳声重浊:重浊为土音,若兼痰多不渴,乃湿邪困脾,水饮过甚之证。

  • 25.连声咳嗽:即咳声连连不断,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小儿百日咳,或慢支久咳。

  • 26.胸痛:咳而胸中隐隐作痛。多见于肺痈。

  • 27.鼻燥:多为燥热咳嗽,必兼咽喉干燥等症。

二、识咳六法

对咳嗽病的诊断,首先必须辨清属外感还是内伤。

外感咳嗽大部分是新病即新咳,但也有久病复感新邪者;内伤咳嗽大部分是久病,但亦有新病因内伤而引发者。

外感方面,必须辨清风、寒、暑、湿、燥、火(热),特别是风寒、风热、暑热、秋燥、寒湿、湿热等证;内伤方面,必须首先辨清肺脏的虚、实、寒、热,其次必须深究发病的脏腑,搞清楚究竟这种咳嗽是由于肺脏本身引起的,还是由于其他脏腑的疾病涉及到肺脏的。

杏林讲坛

杏林讲坛,中医大讲坛。分享中医知识干货、传播中医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智慧、免费领取中医电子书籍等。每周公开课等你学习。弘扬传统中医知识,交流中医文化~
公众号
治病必求其本,如果先由肺脏本身引起的,以治肺为主,如果先由其他脏腑所起,则必须以治其他脏腑为主,否则主次不分,本末倒置,难以取效。
在辨识各种具体咳嗽病证时,须从以下6个方面加以鉴别:

1.从发病时间、季节上判断,如:

  • 黄昏时咳嗽,多为阴虚;

  • 五更时咳嗽,多为饮食积滞;

  • 伤暑咳嗽,多发生在夏暑时节;

  • 秋燥咳嗽,必然发生在秋季等。

2.从咳嗽的声音上判断,如:

  • 咳嗽声重,咳而有力,多为新病、实证;

  • 咳声重浊,即声音虽有力,但混浊而不清亮者,多为脾湿水饮侵肺证;

  • 咳声嘶哑,甚或失音者,多为虚证、久病;

  • 咳而呀呷有声,即喘息张口,喉中发出的声音,多为痰喘。

3.从痰之有无、多少、稠稀、颜色、易不易咳出判断,如:

  • 咳而无痰者,为干咳,多为燥热伤津或阴虚所致;

  • 痰少稠粘,甚或痰黄,不易咯出者,多为燥热咳嗽;

  • 痰涎清稀色白,易于咯出者,多为寒湿或阳虚。

4.从发病的原因和其他疾病的先后顺序上判断,如:

  • 妊娠期咳嗽,多为子嗽;

  • 咳嗽日久不愈,胸部饥时作痛,唇上有白点如粟者,为虫咳等。

5.从年龄的老幼上判断,如:

  • 百日咳为小儿常见的一种咳嗽;

  • 慢支、肺心病之咳嗽,则多为中老年人特别是北方老年人所患的一种疾病等。

6.从兼症的情况判断:

  • 如咳嗽兼见恶寒、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或浮缓者,为风寒外感;

  • 咳嗽兼发热或恶寒头痛,痰黄粘稠而咳痰不爽,口渴咽痛,或有汗或无汗,脉浮而数者,为风热咳嗽;

  • 咳而痰多且稀,舌白滑润,不渴,脉弦滑,不喜冷性饮食者,为湿痰或痰饮咳嗽;

  • 咳而兼有表寒的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等,同时又兼见里热的口干、口苦、口渴喜冷性饮食等症者,为寒中包火咳嗽;

  • 燥咳胸痛,咳吐臭脓,或大量吐血,血中似有脓而腥臭,脉数实者,为肺痈咳嗽;

  • 咳血证已愈或未愈期间,兼见倚息不得卧,或侧卧一边者,多为瘀血咳嗽;

  • 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为胃咳;

  • 咳呕胆汁,为胆咳;

  • 咳而遗溺,为膀胱咳;

  • 咳而腹满,不欲饮食,为三焦咳;

  • 咳而遗矢,为大肠咳;

  • 咳而矢气,为小肠咳;

  • 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者,为肝咳;

  • 咳而右胁下隐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为脾咳;

  • 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为肺咳;

  • 咳而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中喉痹,为心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