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朝阳:微诗创作很难吗?几招教你登堂入室
【作者简介】范朝阳,邵东县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男,1973年11月出生。喜欢诗歌、小说,近年工作之余偶有创作。以自身经历,痛感较之所谓调研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之名利双收,文学创作确实寒碜,得不偿失。然兴之所在,乐此不疲。信手由心,遑论速贫速朽。不经意间,或得“清水芙蓉”之天然妙趣矣!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
LTWCHJL1首发此文,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群、组及亲友个人。如兄弟平台转载,请按腾讯规则原文转发。谢谢!
也说微诗创作的信、达、雅
学写微诗的几点体会
范朝阳
大约从去年起,由著名诗人陈惠芳老师率先倡导,邵东、邵阳两县作协努力推动,微诗创作呈方兴未艾之势,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者和作品。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我也多有参与,乐在其中。这次应县作协唐志平主席安排,嘱我写点东西谈谈个人感想。难得主席如此抬爱,当初一口应承下来。现在真动起笔,又不知从何说起。那就腆着脸,拉拉杂杂一路写下去,权当抛砖引玉。
我个人乐意把微诗,比做一个谜语。这个怎么说?题目是谜底,写出来的微诗就是谜面。好的微诗,其一要扣题。哪怕遮住题目,让人读了以后,也能立即“破题”、解题、悟题,对题目形成一种清晰而且有效的呼应和回归。短短两三行的篇幅,如果还离题万里、隔靴搔痒、故弄玄虚,肯定是败笔;其二要精炼。这个我有体会,也最受困扰。借用一句话:以下省略多少多少字。有水平、上境界的微诗,追求的就是这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引人遐想、多维解读的效果,秀逸之笔,如同画作的留白;其三要有气韵。好的作品,诗人创作时一定是情绪饱满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激情。而微诗由于篇幅行数的限制,这种激情必然表现为某种程度甚至需要包裹起来的抑制,因为抑制而更有张力,可能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静水流深”,有种内在的汹涌,一行两行,突然跌宕,气韵随之流动;其四要有意象。主旨、情绪要有所附丽——比如托物言志,比如借古抒怀,一个“托”、一个“借”——决定了诗歌表达很少不用到意象。微诗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要想做到堂庑阔大,气象万千,没有法器,没有道具,没有典型的、精准的、标志性的意象,很难说得通。但意象肯定不能太多,个人觉得最好别超过三个,否则就会枝枝蔓蔓,失于芜杂。
以上,是我对自己个人微诗创作的一些基本要求。因为自己写得不够好,仓促之间手边也没有合适的实例,就不和大家展开交流。仍然借用谜语这个比方,我接着说说微诗创作的“信”、“达”、“雅”。
我这么说,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微诗本身就是对题目的演绎,或者说,迻译。
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从翻译角度讲,“信”指译文要准确,不悖原文;“达”指译文通晓明白,不拘泥于原文,要有所拓展;“雅”则指译文要追求旨趣高远、简明优雅。切换到微诗创作,我这样认为:信,指的是微诗要忠实于主题,服务于主题,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达,指的是微诗要以完全个性表达的方式对主题有所引申、有所阐发,有张力;雅,指的是微诗文本在精确的基础上要精致,有美感。一首好的微诗,这三者应当是三位一体的。
结合自己的一些创作体会,为了追求信、达、雅的创作效果,有些东西我是一直努力避忌的:一是直抒胸臆型的创作。这样的微诗看似高大上,实则假大空,多数人云亦云,流于口号化、扁平化;二是“合掌型”微诗。“合掌”是联家大忌。诗家,更不宜于“重要的事情说两遍”,把微诗写成对偶句;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微诗。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才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千人一面的脸谱化写作,注定是死穴;四是字数过多或是过少。过少显得单薄,支撑不起主题。过多显得冗长、饶舌,宁肯写成短诗,不必勉强为微诗而微诗,让人一口气读得上气不接下气;五是过多标点符号,包括连词。感叹号、省略号基本不考虑。如果作者觉得这样的标点符号在一首一字千钧的微诗里居然必不可少,文字还不能充分传达情绪,本身就说明炼字炼句不够、情绪调动不够。可以考虑一行数句,体现诗歌的建筑美、音韵美,但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六是用滥了的意象。当然,好的意象,小心脏被一击而中,着实惊艳、美妙。但那个惊鸿一瞥的美女,隔着栅栏,甚至双黄线,通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一句话,必要的收束,更显婀娜多姿。俳句如此、截句如此,微诗尤其如此。写作之难,好比描眉,因为只有两条,容不得胡乱涂抹。画好了,眉清目秀;没画好,面目可憎。而我,通常画得面目模糊。
最后说一说读书。古人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古人又说:“功夫在诗外。”但我总认为,读书还是第一等基础功夫。我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老写错字别字的诗人会成为很好的诗人;我同样不相信,老不读有定论的第一流诗歌的诗人会是很好的诗人。我们要勤于写,更要勤于读。像我这样,写着写着,突然觉得自己肚里没存货。——书读少了。
投稿 203666763@qq.com
责编 何俊良 微信 LTWCHJ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