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情148】蒋小梅:排糖旧事/心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排糖旧事
蒋小梅
离开家乡的日子久远了,关于家乡的记忆正在渐行渐远,但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在茫茫人海中偶然听到故乡的乡音,心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如果在他乡看到一件与家乡有关的物件,那更是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2015年的大年初一,我在鲁汇街上闲逛,无意之中在一家点心店门口看到了两包排糖,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无以言表。排糖是我家乡的一种特产,无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在物质丰富的现代,它一直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倒不是因为它在价格上有多贵,而是因为它实在是太难得了。排糖是一种麦芽糖,是用稻芽或麦芽通过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而成的土特产,费时费力又费神,只在民间可见,超市里,各大小商店里是找不到它的影子的。能在大上海碰见排糖,实在是奇缘。我猜这家店老板肯定是湖南的,上前一问,答曰“湖南醴陵”,果然是老乡。我欣然买了两包排糖,急不可待地回味起家乡的味道来。
我的家乡在湖南的西南部,是一个山路十八弯的小村庄。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们购买商品是凭票的,票是相当紧俏的。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知道白糖是甜的,一般情况下是吃不到的,凭票买来的白糖是用来走亲戚用的。其次就是排糖了。排糖也是甜的,它不用凭票买,可以用稻谷换来的。据老年人讲,排糖的制作工艺分三步骤。第一步,把晒干的稻芽磨成粉,放在一口大锅里,加水反复过滤,大火煎熬,高度浓缩而得一种棕黑色粘稠物质,叫做秦糖,用筷子一挑能卷成团。第二步就是把秦糖反复拉伸,得到一团白色略显黄的糖块,叫做打糖。打糖很坚硬,吃时得用上锤子和木楔。把木楔放在打糖上面,用锤子轻轻一敲,就可以把打糖分裂成许多小块,以便吃起来方便。吃打糖时很费劲,牙一咬,打糖就粘在牙床上,下不来,再用手指去抠。打糖被抠下来了,口水也流出来了,但是小孩子常乐此不疲。每当有溜乡挑担卖打糖的来了,后面总跟了一群馋得直流口水的孩子们。为了吃起来更方便,第三步就是把打糖进一步深加工,做成一根一根的排糖。排糖呈中空的管状形,轻轻一咬,轻脆酥香,甜而不腻,百吃不厌。那个年代,能吃上一回排糖,那便是一次很奢侈的享受了。实行土地承包制以后,家家户户的粮食虽然有了剩余,买得起排糖了,但是卖排糖的依然很少。因为排糖的制作实在是繁琐,且是个力气活,挣不了几个钱,自然卖的也就少了。排糖也就成了稀罕物,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也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自2015年的春节后,那个卖排糖的老乡早已不知去向,我再也没有见过排糖,也曾向家乡的弟妹询问过排糖的事,他们都回说,很难买到。看来排糖已成往事。它却是我心中永远也抹不掉的记忆。
怀念家乡的味道,是甜蜜的,甜蜜到梦乡里。故乡的排糖啊,我们只能梦中相见啰。
【作者简介】沧海一笑,本名蒋小梅,湘邵之女,齐鲁之媳。现在上海混生活糊口。辛亥年生,属猪的,生性贪玩嗜睡。偶入绿汀文萃,视为花果山福地,好一所游玩之处。遂想成此地的座上客,与各位兄弟姐妹一起嬉戏玩耍。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