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俗语:“端午正逢十三忌,娶亲生子多不顺”,啥意思
端午节即将到来,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家家户户插艾草,已成为端午节的标志之一。有句农村俗语说:“端午正逢十三忌,娶亲生子多不顺”,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农历的五月也是仲夏之月,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段时间,也是阳光照射时间最长的时候。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阳光同样会伤害万物。所以《论衡》中说: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素。
意思就是阳光会产生毒素,如今人们都知道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强。再加上五月天气炎热,正是各种毒虫活跃的时候,所以人们就把五月称为“毒月”。在干支历中,五月也是午月,正是天地纯阳之气最强之时,所谓阳极而阴生,因此五月也是阴阳二气相争之时,阳动于上,阴迫于下,所以五月不适合婚嫁。
由于端午节临近夏至,夏至时,太阳运行到北回归线,同时开始南行,所以夏至那一天正是阳极之时,也可以叫做“阳至”。但是夏至之后太阳就开始南行了,白昼也就一天天地变短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夏至一阴生”。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古人在农历的五月份都会“避午”,特别是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更是五月的“九毒日”之首,所谓“九毒日”也就是五月上中下三旬中的“五六七”三个日子,也就是: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共九天。
由于端午节是“九毒日”之首,所以也是太阳之毒最强的一天,于是古人就认为五月初五所生的孩子对父母不利。《论衡》中说:“五月五日生子不举”,意思就是端午节出生的孩子如果长到与门户一样高,就会对父母不利,民间称之为“五月子”。
五月初五不仅是“九毒日”之首,也是“杨公十三忌”中的一天,杨公忌是唐代的杨筠松根据“二十八星宿”顺数,制定了十三个不好的日子,从正月十三开始,每个月往前赶两天,分别为: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共十三天。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姓杨的老人,人称杨公。他有十三个儿子,于是他就夸下海口说:就算我的儿子一个月没一个,还能剩下一个陪我过年。结果这话就让玉帝听到了,玉帝大怒,每个月就收走他一个儿子,那年的七月正好是闰月,所以一年就有十三个月,到了年底,杨公的十三个儿子一个也没剩下。
后人就把杨公儿子归天的日子称为“杨公 忌”,由于这些天都是不好的日子,所以这些天出生的男人大多是一生劳碌,女人则是孤苦无依。而五月五日正好是“杨公十三忌”之一,也是端午节,所以就有了“端午正逢十三忌,娶亲生子多不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