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喜爱:消失的石碓/邵东作协荐稿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消失的石碓

谭喜爱

在老家石板堂恒升五爷家弄巷里,有一副石碓。石臼常年锤打,光滑油亮。碓架像个跷跷板,横轴架在凹陷的石槽里,碓嘴上镶嵌着铁圈,仿佛包着的金牙,便于“嚼碎”粗糙的谷物。用来踏碓的翘板宽大,便于两人同时踏碓。

碓是旧时农村常用的碾米、磨粉工具。那时,每个村子里至少会有两到三副石碓。

唭箜——嚓,唭箜——嚓。夏季,天还未完全放亮,石板堂老家弄巷的石碓便传来有节奏的踏碓声,宛若工地上木槌夯实地基粗犷豪放的劳动号子。勤劳的村人早早起来,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碓架欢快的起落声中,太阳逐渐从东方露出头来。陆续的,便有人提着木桶,或是端着簸箕,里面装着稻子、玉米、糯米、高粱等谷物,来这里排队了。来的一般都是女人或孩子,说一声:“您家舂完我家舂啊。”

忙的人便接着去忙了,等着轮到自家时被传唤。汗流浃背的一方替换,不忙的便走上前去,帮着踏碓。横轴转得更欢了,说笑声在弄巷荡漾起来了。家长里短,七荤八素,村内村外,衣食住行,各种话题。记不清碓嘴砸下对少次,也忘记话题换了多少回,石臼里的粮食却在碓嘴一次一次的冲压下由粗变细了。金黄的稻子去了壳,装进簸箕筛除粗壳,露出碎玉般米粒;被湿润过的糯米舂压成细腻的亮晶晶的香喷喷的粉末,掏出装进木桶。女人们都知道,说是说,笑是笑,“正事”是万万不能耽误的。有时,女人们看着各家待舂的谷物的成色,难免还要互相说一下种植时的门道和经验,以便来年更好地改善,让自家的地里也长出上好的庄稼,收获饱满的粮食。

陆游在《农家歌》有云“腰镰卷黄云,踏碓舂白玉”的句子,陆游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与热爱。这“踏碓舂白玉”也是我小时候乐于经常温习的功课。

踏碓是个细致活儿,也是个累人的活儿,三人配合最好:一人站在石臼旁,趁碓嘴高高扬起时,用笤帚把挤或溅落在石臼外的粮食扫进石臼,动作需麻利些,防止碓嘴落下伤了自己。另外两人踏碓,两人脚要同时起落。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就显得手忙脚乱,一边踏着沉重的石碓,一边盯着前方的石臼看,还要顾及石臼旁溅落的粮食,不时停下用小笤帚扫一扫。那个时候,母亲盼着孩子们早点放学来帮忙。所以,母亲一般会在星期天孩子们在家时踏碓,这样,全家好几个人围拢一起,有的清扫溅落在石臼外粮食,有的帮着踏碓,既轻松又热闹。不过,年幼的我贪玩,踏几脚,就忙着和同伴嬉闹或者捉迷藏去了,母亲就大声呼唤:“爱伢子,快来,再玩,别想吃桐叶粑粑······” 一身臭汗的我就极不情愿来到碓旁,装模作样帮着清扫石臼外溅落的米粉,或者把稚嫩的脏兮兮的小脚丫踩在木踏板上······

长年累月被粮食滋养的石碓越发光滑炫亮,村民分外爱惜它,踏完碓,都会用尼龙或旧布盖在石臼上。有淘气的孩子若是骑到了石臼上,或是不懂事的年轻媳妇有时把自己抱累了的孩子放到碓架上歇息,甚至不小心让孩子在上面撒了一泡尿,总会招致长辈一顿臭骂。老人们认为,石碓因为长期使用,成了碓神,会有灵性,不能亵渎。

石碓是过去岁月里村人心中的神灵,它带着五谷最原始的芬芳,舂出了一个个家庭对日子的期盼。它静静地守在村子的某个弄巷,看着曾经把稚嫩的脚丫踏在碓板上的孩子,长大成人,迈开铿锵的步子,走出大山里的小村子,走向繁华城市。

后来,机器代替了石碓,人们不用再辛苦踏碓劳作。村里的碓逐渐冷落,任风吹雨蚀。再后来,石碓消失了,不见了。

感兴趣请点——

这班绿汀故乡人,成绩斐然振我心!

(0)

相关推荐

  • [黄石文坛]马英的随笔《家乡的软萩粑》

    家乡的软萩粑  "把这些软萩粑带上,这是你姨昨天送过来的,我特意留给你带回黄石的--" 我仿佛闻到了它独有的馨香,馋馋的口水涓涓于舌喉之隙,让人忆起家乡的童趣生活.白云山深处土坯房 ...

  • 大年初八,记住“3要3不要”,老传统别忘,一年顺顺当当

    春节的每一天,都有它特定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讲究传统的老一辈人,会严格按照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年俗安排每天的活动和食物.遵循传统,表达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期望.年味儿,在讲究传统的家庭里,永远没有" ...

  • 谷日节,也是顺星节

    正月初八是"谷日节",3样习俗要记得,寓意牛年五谷丰登. 正月初八是谷日节,也是顺星节,传说中正月初八这一天是谷子的生日,若是当年正月初八这一天天气晴好,说明这一年谷物会长得很好, ...

  • 谭喜爱:荫家堂走笔/邵东作协荐稿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荫家堂走笔 谭喜爱 荫家堂,位于邵东县杨桥镇清水村,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是一座规模宏大.整体保存 ...

  • 谭喜爱:夜半惊魂/邵东作协荐稿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夜半惊魂 谭喜爱 一个黑黢黢的冬夜,天气十分寒冷,T君和儿子早早洗完脚,抱着暖水袋上床睡觉了.夜半时分,只见 ...

  • 谭喜爱:犹忆那时柴火饭/邵东作协荐稿

    犹忆那时柴火饭 谭喜爱 上世纪60-70年代,在我童年岁月,住的是土瓦房,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柴火灶.炊烟袅袅升腾,哪一定是村民做饭啦! 做柴火饭就得砍柴,我和姐姐常到屋后光厅山砍柴.路旁的茅草.黄荆条子 ...

  • 谭喜爱:茅絮,在尘世漂泊的亲人/邵东作协荐稿

    茅絮,在尘世漂泊的亲人 (组诗) 谭喜爱 五太婆 抚摸着锈蚀的碑门 沉寂的往事又悄悄从门缝里,葱茏挤出 五太婆,你虽与我只有四年的交集 可你的坚强.慈爱却在我幼年扎了根 你,一个苦命的女人 旧社会,黑 ...

  • 张飞华:有感而发真性情 /随笔杂谈之一/邵东作协荐稿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有感而发真性情 /随笔杂谈之一 张飞华 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如若你要借,等到十二月.这天气也够热了,狗躺在 ...

  • 吴和君:凤凰古城印象/邵东作协荐稿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凤凰古城印象 吴和君 沱  江 一场风雨 留天上一道卧虹 横跨过沱江, 古人题字叫虹桥 桥上一串串脚印,会告 ...

  • 佘华荣:老子与儿子/邵东作协荐稿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老子与儿子 佘华荣 老子英雄儿好汉,其实不然.比方说,我父亲在农村老家也是"响当当"的人 ...

  • 张振勇:国宝荫家堂——邵商文化的瑰宝/邵东作协荐稿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邵商文化的瑰宝 张振勇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中,勤劳智慧的湖南人创造了深厚的湖湘文化.邵商文化作为湖湘文化的 ...

  • 刘向红:荫家堂/邵东作协荐稿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荫家堂 刘向红 荫家堂,在邵东人的心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舅母是杨桥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饶有兴味地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