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赣皖联手打击交界河段非法采砂
沿江三省签署区域合作联动机制
鄂赣皖联手打击交界河段非法采砂
6月11日,湖北、江西、安徽三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长江委的主导下,在黄冈签署长江鄂赣皖省际交界河段采砂管理区域合作联动机制工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三省省际交界水域的采砂管理协作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共同维护交界河段采砂管理秩序。
协议明确,三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共同维护交界河段良好的采砂管理秩序,建立以联合执法、联席会议、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为主要内容的联动机制,严格实施采砂船舶集中停靠管理,加强采砂船舶移动监管,协同做好运砂船舶砂石合法来源凭证检查,联合开展跨水域非法采砂的执法打击。联席会议由黄石、黄冈、九江、安庆四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轮流主办。
根据协议,在长江主汛期、重大节假日等,三省应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巡查,当边界河段出现较多采砂船舶聚集、集中偷采等情况时,联席会议主办方应牵头组织三省相关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进行集中整治和联合打击。
在打击非法采砂行动中,若非法采砂船舶向对方水域逃窜的,执法人员可突破行政管辖界线,进入对方水域实施追击查处,并及时通报情况,对方应予支持和配合。
根据管理工作需要,可适时设置省际交界水域联合执法点,对交界水域非法采砂形成高压态势。 (艾红霞、徐典树、熊峰)
链接:
用无缝监管终结“游击式”盗采
一条非法改装的隐形式中型盗砂船,短短一小时能吸砂上千吨,一个晚上获利数十万元……
非法采砂暴利,引得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一些三无采砂船时常躲避在交界水域,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战”。长期以来,交界水域成了非法采砂易发多发地,是采砂管理执法的难点和焦点。
水域有界、监管无缝。6月11日,一纸长江鄂赣皖省际交界河段采砂管理区域合作联动机制协议,将对非法采砂实行无边界、跨区域联防联控、交叉打击。
遏制非法采砂,从源头抓起
砂石,俗称“软黄金”,长江砂石资源尤为抢手。
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是实施长江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省水利厅总经济师熊春茂介绍,河道采砂关系河势稳定、行洪安全、通航安全和生态安全,实践证明,遏制长江河道非法采砂乱象,有两个关键因素要管住,“采砂船要管住,交界水域要管好。”
近3年来,我省开展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对采砂船舶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全年集中停靠、凭移动函移动、对“三无”采砂船进行拆解清除、减少存量采砂船,仅长江干流就拆解清除非法改装采砂船432艘,转产消化长江本籍采砂船155艘,全省非法采砂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江面上很难看到采砂船非法移动。
“但交界水域还是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的一个薄弱点,一些非法改装的采砂船在交界水域流窜,钻执法打击空子,进行非法盗采活动。”熊春茂介绍,由于受行政区划限制和行政法规条款制约,执法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协议签署现场,三省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协作配合,力避在交界水域单打独斗,导致出现管理执法衔接脱节甚至空白地带。
6月12日,黄冈市长江河道采砂执法基地,工作人员正常值守,黄冈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肖寿文介绍,长江黄冈段全长199公里,上游与武汉新洲毗邻,下游与安徽安庆相接,对岸与鄂州、黄石、江西九江隔江相望,下一步,将与三省四市一道,积极构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河道采砂管理协同联动新机制。
信息互通,不法分子无空可钻
湖北是长江干流最长的省份,仅是武汉下游与江西省、安徽省交界河段长78.36公里。
由于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特殊,水域环境复杂,跨区域管理难度大,船只流动频繁。
省水利厅河道采砂管理局副局长徐典树表示,合作联动机制,不仅可让长江交界水域执法达到无缝衔接,同时还实现信息互通,不法分子将无空隙可钻。
据介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6年联合公布《关于办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无证采砂,达到一定情形的,适用“非法采矿罪”定罪处罚,最高可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按照两高《解释》,二年内曾因非法采矿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非法采矿行为的,可认定为'情节严重’。”徐典树介绍,由于非法采砂船流窜作业,它在省外被处罚的信息共享不及时,因而难以以非法采矿罪追究刑事责任,以后这类问题将得以解决。
根据合作联动机制,下一步,对于采砂船舶将建立移动信息通报制度,加强采砂船舶移动监管执法,对未按照指定地点集中停靠、无有效移动函,或虽持有移动函但私自变更移动路线、超出移动期限的采砂船舶,一律依法按照非法移动严肃查处。(艾红霞 熊峰 李佳伟)
编辑:刘卫
责编:韩安然
审核:姚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