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四王”王原祁山水雅赏
王原祁(公元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官拜户部侍郎。王原祁与其祖父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之为清“四王”,四王传承古法、间或创新,在当时复古尊古的大环境中到了清代朝庭的强烈重视,清代的山水绘画以文人画为主,整个清初画坛长达三百年的历史中,“四王”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甚至被誉为清代绘画之正统。王原祁就是这一局面的开创者王时敏之孙。作品可谓是继承祖法又别开生样,提出了独特的山水“龙脉”之说。
但自1919年新文化运动前后,王原祁的艺术造诣与历史地位却受到美术学者们的质疑与否定,例如他所提出的“龙脉”之说是否只是对于前人构图的重复拼凑,有或是他专注于摹古而忽视了自然写生。但随着艺术史论的逐步发展,而今画坛中对于王原祁乃至四王艺术理念以及艺术作品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他深得前人绘画之精髓,将元人之笔法与宋人之墨法结合甚妙笔力苍劲,墨法相宜。他的笔墨技法在清初乃至现当代的画坛之中影响深远。今以故宫博物院馆藏王原祁山水作品,与各位欣赏讨论。
王原祁出生于清崇德七年(1642年),在祖父王时敏的熏陶下,自幼就聪慧好学,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十岁时,已能画小幅山水画。当时王时敏已六十岁,在书房墙壁上看到孙子的画,大为惊奇地说:“此子业,必出我之右。”二十岁正式跟王时敏学画,受到王时敏的悉心指导“间与讲析六法之要,古今异同之辨”,山水能继祖父的笔墨之法,而摹古时摹黄公望的浅绛尤为生动,可谓“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楮墨外。”当时族中的长辈王鉴看到他的画,也曾向王时敏感叹道:“吾两人当让一头地。”他于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在1700年甚至进入内府鉴别皇家收藏的书画,并奉诏谕旨编撰《佩文斋画谱》,在康熙60岁大寿时主持绘画《万寿庆典图》,其秀润的风格受到康熙的喜爱。
纵观王原祁的山水画创作可以发现,王原祁对元明以来的南宗诸画家临摹较多,在临摹笔墨之外,他一致在追求与研究山水画的经营位置与骨法用笔,他在画论方面提出了“龙脉为作画之体,开合为作画之用”的“龙脉”一说,可以说是在谢赫“六法论”的“经营位置”之说上对于山水画布局章法的发展衍生。可以说作为声名显赫的仕宦文人画家,王原祁以他的天赋异禀与勤学苦练,占据了中国画发展中的前沿位置。发展了王时敏与王鉴所开创的儒家美学思想下“清”、“正”、“雅”的艺术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