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国画大师们令人唏嘘的风流韵事
人民大会堂藏画——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国画大师是指那些在中国绘画历史上造诣精深、享有盛誉,有过重要影响的一代名家。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遗产。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但是,人们往往出于对大师们的崇拜,爱屋及乌,片面认为他们一定是循规蹈矩的谦谦君子,往往无法相信他们身上还有那么多令人唏嘘的风流韵事,还有那么多刻骨铭心的悲欢离合。惊诧之余,不禁感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徐悲鸿像
一、徐悲鸿的师生情
1930年,徐悲鸿携夫人蒋碧薇欧洲留学归国后,在南京中央大学认识孙韵君。当时徐悲鸿已经是大名鼎鼎的艺术系教授,孙韵君则是对他仰慕已久的学生。孙韵君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北洋军阀孙传芳的秘书,母亲任过女校校长,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安徽有名的才女。她长得清秀亮丽,在绘画上很有天赋。经常到徐悲鸿的课堂上旁听,深得徐悲鸿的赞许。一年后,在徐悲鸿的指导下,孙韵君以满分成绩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正式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徐悲鸿给她起了新名字“多慈”,做了两枚镶有红豆的黄金戒指,分别题字“大慈”“大悲”。
徐悲鸿——《孙多慈像》
徐悲鸿毫不掩饰对孙多慈的特别关照,经常跑到中大女生宿舍找她。有学生忿忿不平:“徐先生在中大艺术系只教一个人” 。中大艺术系学生写了满地的标语,表示对徐悲鸿和孙多慈不满,因为老师偏心过头,自己没有得到指导。师生恋的花边新闻很快传开,南京《朝报》也对这段绯闻进行了跟踪报道。时任国民政府四大元老之一吴稚晖劝他悬崖勒马:你老婆那么漂亮,你还搞哪样?热恋中的徐悲鸿根本听不进去,每天仍然早出晚归,多数时间与孙多慈呆在画室。经常带孙多慈登山、赏月,为她作画。
徐悲鸿——《群马奔腾》
以前徐悲鸿的专属模特是夫人蒋碧薇,现在变成了孙多慈。蒋碧薇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当年带她私奔的男人,今日竟会如此对她。蒋碧薇写信给孙多慈父亲,希望他能劝劝自己的女儿。孙多慈不堪父母和舆论压力,也选择主动退出,离开南京,与父母同住桂林。徐悲鸿为了孙多慈,竟然一声不吭地离家出走,前往桂林。蒋碧薇试图挽回婚姻,亲自去桂林寻找徐悲鸿,劝他回家。徐悲鸿却无情地加以拒绝:“吾人之结合,全凭于爱。今爱已无存,相处亦不可能”。
徐悲鸿——《吹箫的女郎》
1938年,为了讨得孙家父母欢心,徐悲鸿竟置多年夫妻感情于不顾,在报纸上公开声明:我与蒋碧薇已脱离同居关系。随后,徐悲鸿找人去孙家提亲,他以为一定能得偿所愿,但孙家父亲却把提亲的人骂得狗血淋头。“如此喜新厌旧的男人,怎么可以托付终身?”孙家没过几日就离开了桂林,到浙江丽水定居。很快,在父母的安排下,孙多慈嫁给了国民政府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这段让徐悲鸿很受伤的婚外情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徐悲鸿——《田横五百壮士》
二、刘海粟的忘年恋
1931年6月,著名画家刘海粟携夫人张韵士旅欧回到上海后,对另一个女人燃起了激情。这个女人叫成家和,后来成为刘海粟的第三任妻子。相识时,刘海粟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校长,成家和是上海美专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相差近二十岁。成家和出身于江苏南京,美丽大方,性格活泼,被誉为美专的“校花”。她很有艺术天分,学习成绩好,热心学校的活动,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刘海粟像
刘海粟在第一次给成家和所在班上课时,就发现了这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姑娘。从此,道貌岸然的刘校长在课堂讲课时,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向她投来一瞥含情的目光;在画室临摹时,也会抑制不住地走近她,手把手教她临摹画作。敏感的姑娘当然意识到老师的心意,她也很仰慕这位艺术精湛的师长。经过了一番思考,成家和鼓起勇气,主动出击。一天,成家和带着她给刘海粟画的速写像,敲开了校长室的门。然后说:“校长,我给您画了张速写像,请多批评”。说罢就将她画的速写像双手递给刘海粟。
刘海粟——《黄山散花坞》
刘海粟端详着这张画像,欣赏地说:“画得不错,我留作纪念”。接着,成家和以请求的口吻说:“校长,我想请您给我画张像,可以吗?”刘海粟面对这位心仪已久的女生,没有理由拒绝:“星期日下午到我家画室画吧!”可是,成家和却大胆地要求不到刘公馆,而去附近的半淞园。星期日下午,刘海粟来到半淞园时,成家和迎了上去,接过刘海粟的画架热情地说:“您能来,我真荣幸。”刘海粟也颇具风情地说:“接受了漂亮小姐布置的任务,我才荣幸呢!”成家和撒娇地问:“我真的漂亮吗?”刘海粟说:“画家的眼睛是最能审美的,你能把画家的眼睛征服了,还不美?”
刘海粟与成家和合影
说罢,他帮助成家和摆好姿势,就开始为她画像。过一会儿功夫,成家和接过刘海粟给她画的油画像说:“太好了!我真的有这么美?”接着又反问道:“你喜欢吗?”刘海粟说:“你说是喜欢这幅画,还是这个人?”成家和用食指指了指她自己说:“这个人”。刘海粟被逼到墙角,有点慌乱地说:“你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刚刚20来岁,而我却是一个快40岁的中年人了,哪敢高攀呢!”此时,成家和却大胆地向他示爱:“我就是喜欢您这样的成熟男人。”说罢低下头,面色绯红。刘海粟情不自禁地一把搂过成家和,紧紧地抱住了她。
刘海粟——《松鹰图》
傍晚刘海粟回到家里,对正准备晚餐的妻子张韵士说:“韵士,我坠入情网了,能帮助我吗”?张韵士问道:“怎么帮助你?”刘海粟说:“成全我们呀!”张韵士是位通情达理的女人,她了解刘海粟的为人,他知道他爱美,喜欢追求美。既然他已经移情别恋,就是用八匹马也是拉不回来的。与其维系断线的婚姻,不如各行方便。于是她说:“要是这个姑娘情愿为你的事业牺牲自己,我会成全你们的”。就这样,刘海粟表示继续为张韵士和她生的两个儿子负担生活费,并将这处住房留给她们,他自己净身出户,搬到美专去住。
刘海粟——《穿貂皮的女郎》
1934年春天,刘海粟与成家和举行了婚礼。两人在一起生活了10年,成家和为刘海粟生育了一女一男。不过,两人没多久就有了矛盾。成家和热衷于打扮交际,经常对着刘海粟抱怨生活费开销不够。抗战爆发后,刘海粟去南洋举办义卖画展,将妻儿托付给了朋友萧乃震照顾。由于战乱导致通讯不畅,邮寄的安家费未能及时,导致夫妻关系进一步产生裂痕。刘海粟回国时,成家和竟怀有萧乃震的孩子。随之二人离婚,成家和随萧乃震去了香港。这段从轰轰烈烈开始的情缘就这样冷冷清清地结束了!
刘海粟——《泼彩黄山》
三、吴湖帆的画坛缘
近代海派画坛领袖吴湖帆与上海著名女画家周炼霞的情缘,至今仍然是沪上画坛一段津津乐道的话题。周炼霞,1908年生于湖南湘潭,字紫宜,号螺川,书画诗文俱佳,斋名'螺川诗屋'。其品貌双全,高雅风致,人称'金闺国士'。凡见过周炼霞的人皆惊叹其为'天人',直到古稀之年,仍然风韵犹存,有人盛赞她'七十犹倾城'。吴湖帆与周炼霞两人应该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已经相识,当时他们均为中国画会会员,而中国画会于1932年12月中旬在上海成立,最初有男女会员一百五十余人。
吴湖帆像
抗日战争时期,周鍊霞丈夫徐晚蘋在重庆任职,周则滞留在上海。此时,周鍊霞的画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1948年徐晚蘋赴台湾邮电部门任职时,周鍊霞没有随同一起渡海赴台。或许她当时想:凭借自己的名气与才华,在上海应该仍然可以像抗战时期一样的如鱼得水,衣食无忧。但是,1949年以后的一段时期,宣传画、漫画、年画和木刻画等大行其道,国画则日渐被边缘化,她居然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市场和空间,生活顿时陷入了窘境。作为“同是画坛失意人”的吴湖帆与周鍊霞,二人真正产生情愫应该是从1951年开始。
吴湖帆——《识马图》
从他们往来的词稿看,大约在1953年至1955年间是交往最为密切时期。他们交往的方式有一起观摩古画,切磋技艺;还有一起合作书画,诗词唱和等。吴湖帆对周炼霞称谓有“茝弟”“螺川如弟”“鍊弟”“紫宜”“紫弟”等,大多还钤上吴湖帆的“倩庵痴语”印章,可见两人关系之亲密。在吴湖帆词作中,有“沤波画好,漱玉词工”之句。沤波”是赵孟頫的字,“漱玉”即是李清照的字。他将自己比作赵孟頫,将周鍊霞比作李清照,赞誉相当之高。大约自己觉得他在书画方面高于周,但诗词方面却有不逮。这恐怕也是两人各有千秋,彼此欣赏的关键所在。
周炼霞像
吴湖帆与周炼霞两人经常应友人点题合作画《荷花鸳鸯图》,或是由周作仕女图,吴再予以题词,所取得的酬润应该大多归周所有,而吴湖帆则以出售旧藏书画和古籍维持生计。吴湖帆也曾经赠送许多古画和古籍让周鍊霞变卖。《桃花鸳鸯图》曾经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清代著名书画收藏与鉴赏家梁清标所藏。吴湖帆将这一传世珍藏赠给周鍊霞。吴湖帆与周炼霞除一起参加朋友雅集外,还时常写了许多唱和的“情词”。吴氏《佞宋词痕》中有此类的传世之作。
吴湖帆——《仿潼关蒲雪图》
吴湖帆曾经数度小中风,经常去南京西路287弄同福里6号的著名针灸师、收藏家方慎盦的诊所治疗。方氏特地在诊所楼上为吴湖帆设有一间小书房,而周鍊霞也时常到方家小书房与吴一起绘画写词、品茶弈棋。吴湖帆作为江南贵胄世家子弟和著名的书画家、鉴藏家,在他的心中一直有着赵明诚与李清照和赵孟頫与管道昇的“风雅夫妇”情结。而时人也有将吴湖帆与原配夫人潘静淑视为当今“赵李”或“赵管”再世的佳话,但当潘静淑在1939年猝然辞世后,吴湖帆感觉似乎失去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周炼霞——《潘姐静淑教正》
仙侣不在,佳话难续。吴湖帆的继室顾抱真虽然可以掌管庋藏,但她在翰墨风雅方面却无法与先室潘静淑同日而语,所以吴湖帆的内心也一直想再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佳偶”。而周炼霞无疑是最佳人选。他们是一对绝配的“填词侣”,也是精神上的“鸳鸯侣”,并且得到了绝大多数朋友的默认与心许。周炼霞曾填过《西江月·寒夜》一阕云:'几度声低语软,道是寒轻夜犹浅;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叮咛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婉约流转,真切感人。有人称赞这首词'堪称经典'。尤其是最后两句,广为传诵。
吴湖帆周炼霞合作——《荷花鸳鸯图》
在动荡年代,有人揪住这两句不放,说她'喜欢黑暗,不要光明',竟将她的一只眼睛打瞎了。但她毫不畏惧,不以为憾,请著名书画家来楚生为她篆刻一印,印文为'一目了然';又请著名书画家高络园引爱国诗人屈原《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余'之句篆刻一印。如此气度高旷,洒脱自如,令人叹服。或许就是这种气度,使她大难不死。而秉性刚强的吴湖帆就逃不出这场灾难。当吴湖帆被冠以多种罪名,遭受残酷迫害,家藏文物被席卷一空后,1968年,他自拔医用导管愤然离世,终年75岁。中国画坛一代宗师的恩怨情仇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吴湖帆——《青松》
自古才子多风流。这些著名画家无疑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负盛名的国画大师。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风流韵事,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奇闻逸事,丝毫无损于他们在中国画坛中的崇高地位,抵消不了他们为中国画的发扬光大做出的突出贡献。也许正是他们理想世界的率真浪漫,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成就他们的辉煌人生。也许正是他们感情生活的精彩缤纷,才能给后人留下享誉中外的艺术瑰宝,推动中国画坛的繁荣。
人民大会堂藏画——李耕《松青鹤白东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