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是佛教八宝之一,象征吉祥纯洁,出淤泥而不染。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之时脚踩莲花,东南西北各走7步,步步生莲,并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佛造像中的莲花元素非常多,有莲花座,捧莲,手持莲,莲花头光,莲花背光,莲华化生,石窟顶部的大莲华等等。而其中莲花座在造像中份量最重,也最为显眼,一般作为台座,或者须弥座出现。
北齐莲花造型
邺城博物馆藏
这是邺城样式的莲花座,年代应为北齐。上部为圆形莲花瓣覆莲,下面为忍冬纹样结合莲花,摩尼宝珠,底下为方形台座。台座四周有浮雕各种装饰:神王、兽、博山炉等等。莲花是佛造像题材中最常见的经典元素,不可或缺。佛陀与菩萨弟子们或站或坐的莲花台座,分为仰莲,覆莲、束腰仰覆莲座三种。
覆莲
北齐与北周时代莲花造型
仰莲
唐代莲花图例
唐代石雕莲花佛像座
玄奘法师造
方形基座正面左侧刻有二十字楷书铭文:“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书写遒劲有力,为玄奘法师手书。铭文说明了莲花座的敬造时间为“大唐龙朔二年”,敬造者是“三藏法师玄奘”。
束腰仰覆莲座
隋代莲花座造型
须弥座也被称为金刚座,带有雕刻花纹,有多层基石安装组成,在佛教意思中象征着佛教圣山须弥山,须弥座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是安置佛像、菩萨像的台座基石,一般在上面安置莲花座,莲花座上再是佛像。在佛教发源地印度,当佛陀的形象还未出现时,莲花元素就已开始出现了,因为佛教早期是反对偶像崇拜的,所以信徒们就以佛足、菩提树叶、莲花等物间接暗示佛的存在。
佛陀坐像 健陀罗 约2~3世纪
如来坐像 斯瓦特 七世紀
青铜 高11公分 1987年台北故宮展
观音菩萨立像 斯瓦特 六世纪
铜镀金 高38.2公分 1987年台北故宫展
佛立像及佛传图 十世纪 黑绿泥石 高76.2公分
印度比哈尔邦出土 美国 芝加哥艺术研究所藏
释迦牟尼佛立像 印度克什米尔 八世纪
铜造 高49公分 1987年台北故宫展
大光明神变
三至四世纪 片岩 高120公分
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藏
佛教传入中国时,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十六国时期,北魏时期的石窟造像与壁画上都大量的出现了莲花元素,但汉地造像中的莲花造型在很多细节上与古印度有别,与佛像一样都是经过改良的,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在佛教发源地印度,当佛陀的形象还未出现时,莲花元素就已开始出现了,因为佛教早期是反对偶像崇拜的,所以信徒们就以佛足、菩提树叶、莲花等物间接暗示佛的存在,其中斯瓦特风格最具特色。
释迦牟尼佛像 6-7 世紀
斯瓦特 合金铜
莲花座呈花瓣式,莲瓣均匀布满一周,宽大肥实,头部尖锐,造型美观。束腰式的仰覆莲花座,带有犍陀罗造像的明显遗风,莲瓣饱满宽大,舒展自如,显露出浓郁的古典主义艺术气息。这尊造像是斯瓦特风格中的顶级作品,除了表现的题材不同,整体结构完全一致,圆形带火焰纹的头光、两胁侍菩萨、双狮方形台座、宽扁的莲瓣等等。
准提佛母佛 西北印度 大斯瓦特地区(乌仗那)
约公元7~8世纪,高21.6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
斯瓦特风格莲座常有两种,一种是由仰莲和覆莲合成的莲花座;一种是前者基础上在覆莲的外缘加一宽边。
佛坐像 印度克什米尔 黄铜 高29公分
公元645或653年 台北故宫藏
斯瓦特很多为双层莲瓣莲座,深束腰,莲瓣饱满舒展;艺术性极高但存世量很少。十六国早期的莲花座花瓣尖略宽长,覆莲两层莲瓣叠压,整体简洁,拙朴,这也是后来北魏时代的特点。头光部分基本以彩绘莲花为主,而少有立体的莲花雕塑,花型多为内外环状。
薛明陵鎏金铜菩萨像,北齐天保五年(554)
山东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
博兴县博物馆藏
北魏中晚期莲花带清秀之气,总体依然延续早期的样式,花瓣尖同样秀长,但开始出现略微翘起的弧线,线条利落干脆,中间起筋的覆莲,花瓣尖长,双凸近。发展到唐代时,花瓣尖不再锐利秀长,整体弹性大,具宽圆之气。
北魏 皇兴元年(467年)佛立像
铭文:“皇兴元年八月十八日弟子姚景造”
北朝魏时莲花座形制大多简洁,叠加的层数也少,突出单片莲瓣,花瓣清秀长形,突出尖角的视觉感,花瓣的造型也较为单一。佛陀的莲座大多以覆莲为主,仰莲座多为菩萨站立,且大多为平薄的莲花瓣,或以阴线刻,或减地浅浮雕的方式装饰性的紧贴莲台。那种立体感很强的仰莲大量出现则是在北齐北周时代了。北齐与北周莲花的饱满度已经较之魏时更明显,莲花瓣的凸起姿态,莲花尖的锐利程度都有了明显的区别,开始出现了三层莲花瓣的仰莲台座,造型圆润,柔美,这在北魏时代是未见的。北齐时开始出现了束腰仰覆莲座,隋代莲花的写实程度与肥厚感逐渐强化,这是介于唐代与北朝之间的状态,莲花的开放程度也较北朝要大。莲座上部密集开放的仰莲与下部紧贴疏朗的覆莲,中间束腰,底座繁复的镂空缠枝纹样,这是继承北齐的样式而来,北魏是几乎未见的。
铜鎏金佛立像,统一新罗时期
宁波天封塔(始建于唐,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
地宫出土,宁波博物馆藏
唐代莲花座的辨识度非常高,唐代的莲花是最不甘于平静的,纵观整个造像史,莲花开得最盛的出现在唐代,花瓣张开舒展,每一片都带着大气与雍容,一种盛世的风范。最流行的是束腰圆形莲花台座,下为覆莲,上为仰莲,呈工字形。
鎏金铜龙柱佛像,五代吴越国
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葫芦形镂空火焰纹背光和束腰仰覆莲座极具特色
五代十国与北宋仍留有大唐遗韵,花瓣的展开力度与饱满度都接近唐代。五代十国与北宋仍留有大唐遗韵莲花的造型出现了收口的U形,莲花瓣细长,密集,这种样式在南宋之前是未见的,可以看到这种造型追求的谨慎感,保守内敛,此后一直延续到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