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日课142丨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荀子日课》第142讲。欢迎留言交流。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紜、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斲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故虎豹为猛矣,然君子剥而用之。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乐安之。夫是之谓大神。《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荀子·王制篇第九》17)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绤、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北地有善于奔走的马和善于吠叫的狗,而中原可以得到并畜养役使它们。杨倞注曰:
海,谓荒晦绝远之地,不必至海水也。
南地有羽毛、象牙、犀牛皮、曾青、丹砂,而中原可以得到并将它们当作财宝。杨倞注曰:
翮,大鸟羽。齿,象齿。革,犀兕之革。曾青,铜之精,可绘及化黄金者,出蜀山、越嶲(suǐ)。丹干,丹砂也。
东海有紫色的粗葛布、鱼、盐,而中原地区可以得到并穿着、食用它们。绤(xì),粗葛布。
西地有皮革和色彩斑烂的牦牛尾,而中原可以得到并使用它们。
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斲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故虎豹为猛矣,然君子剥而用之。
所以水乡的人会有足够的木材,山里的人会有足够的鱼;农民不砍削、不烧窑冶炼而有足够的器具,工匠、商人不种地而有足够的粮食。虎、豹凶猛,但是君子能够剥下它们的皮来使用。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乐安之。夫是之谓大神。
所以苍天所覆盖的,大地所承载的,没有什么东西不充分发挥它们的优点、竭尽它们的效用,对上是用来装饰贤良的人,对下是用来养育百姓使他们平安快乐。这叫做大治。
天下大治的重要指标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百姓安居乐业。
《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
《诗经》中云:天生高大的岐山,太王使它大发展;太王已经造此都,文王使它长平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大王指周太王,即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相传他被戎、狄所逼,由豳地迁至岐山脚下,建都、置官、开荒,周族从此强盛。荒,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