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典传筋骨开发南通功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创始人5 人赞同了该文章今之谈拳术者,每每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在道为内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少林,寺也;武当,山也。拳以地名,并元轩轾[1]。至竞言少林而不言武当者,亦自有故。按少林派之拳,门类甚多,名目亦广,辗转相传,耳熟能详。武当派则不然,练者既少,社会上且有不知武当属于何省者,此非予之过言也。浙之张松溪,非武当派之嫡传乎?迄今浙人士承张之绪者,何以未之前闻也?!近十年来,人始稍稍知武当之可贵矣。少林武当之一隐一现者其故在此,安得遽分内外耶?!或谓拳术既无内外之分,何以形势有刚柔之判?不知一则自柔练而致刚,一则自刚练而致柔。刚柔虽分,成功则一。夫武术以和为用,和之中智勇备焉。予练拳术亦数十年矣。初亦蒙世俗之见,每日积气于丹田,小腹坚硬如石,鼓动腹内之气,能仆人于寻丈外,行止坐卧,无时不然。自谓积气下沉,庶几得拳中之内劲矣;彼不能沉气于丹田小腹者,皆外家也。一日,山西宋世荣前辈以函来约,余因袱被往晋。寒暄之后,询及拳理,因问内外之判。宋先生曰:“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善养气者即内家,不善养气者即外家。”故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实道破内家之奥义。拳术之功用,以动而求静;坐功之作用,由静而求动。其动中静、静中动,本系一体,不可歧而二之。由是言之,所谓静极而动,动极而静,动静既系相生,若以为有内外之分,岂不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我所云呼吸有内外者,先求其通而已。通与不通,於何分之?彼未知练拳与初练拳者,其呼吸往往至中部而止,仍行返回,气浮于上,是谓之呼吸不通。极其弊则血气用事,好勇斗狠,实火气太刚过燥之故也。若呼吸练至下行,直达丹田,久而久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2],火气不至炎上,呼吸可以自然,不至中部而返。如此方谓之内外相通。上下相通,气自和顺,故呼吸能达下部。气本一也,误以为两个,其弊亦与不通等。子舆氏[3]曰:“求其放心[4]。”放心收而后道心生[5],亦即道家收视返听之理。余曰:“然则鄙人可谓得拳术中之内劲乎?盖气已下沉,小腹亦坚硬如石矣。”宋先生曰:“否!否!汝虽气通小腹,若不化坚,终必为累,非上乘也。”余又问:“何以化之?”先生曰:“有若无,实若虚,腹之坚,非真道也!孟子言'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中庸》极论'中和’之功用。须知古人所言皆有体用。拳术中亦重中和,亦重仁义。若不明此理,即练至捷如飞鸟,力举千钧,不过匹夫之勇,总不离乎外家。若练至中和,善讲仁义,动作以礼,见义必为,其人虽无百斤之力,即可谓之内家。迨养气功深,贯内外,评[6]有无,至大至刚,直养无害,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卷之放之,用广体微。昔人云:'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阴阳’。吾人本具天地中和之气,非一太极乎?《易经》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内外一理而已矣!”余敬聆之下,始知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又知拳之形势名称虽异,而理则一。向之以为有内外之分者,实所见之不透,认理之未明也。由是推之,言语要和平,动作要自然。吾人立身涉世,处处皆是诚中形外,拳术何独不然?试观古来名将如关壮缪[7]、岳忠武等,皆以识春秋大义,说礼乐而敦诗书,故千秋后使人生敬扬崇拜之心。若田开疆、古冶子辈,不过得勇士之名而已。盖一则内外一致,表里精粗无不到,一则客气乘之,自丧其所守,良可慨也。宋先生又云:“拳术可以变化人之气质。”余自审尚未能见身体力行,有负前辈之教训。今值江苏省国术馆有十八年度年刊之发行,余服务馆中,亦即两载,才识浅陋,尸位贻讥,故以闻之前人者略一言之,以志吾愧。语录:1. 少林武当,一隐一显。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2. 一则自柔练而致刚,一则自刚练而致柔。刚柔虽分,成功则一。夫武术以和为用,和之中智勇备焉。3. 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善养气者即内家,不善养气者即外家。4. 拳术之功用,以动而求静;坐功之作用,由静而求动。5. 求其放心。放心收而后道心生。6. 若呼吸练至下行,直达丹田,久而久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7. 若练至中和,善讲仁义,动作以礼,见义必为,其人虽无百斤之力,即可谓之内家。8. 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阴阳。吾人本具天地中和之气,非一太极乎?9. 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内外一理而已矣。10. 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11. 言语要和平,动作要自然。吾人立身涉世,处处皆是诚中形外,拳术何独不然。12. 拳术可以变化人之气质。(郑曼青先生亦有此论。信焉!)[1] 轩轾:古代的两种车,意为高下。轾:音志。[2] 口诀。[3] 孟子,名轲,字子舆。[4] 口诀。[5] 格言。[6] 何意?疑为“平”。[7] 即关羽,死后追谥壮缪侯。缪通穆。原文摘自网络编辑于 2017-03-18

(0)

相关推荐

  • 九龙合璧与猿击术真的存在吗,哪个厉害?

    我们中华民族的武术博大精深,相比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武功高强深藏不露的高人,而武术又可分为内家功夫和外家功夫,就好像华山的剑宗和气宗. 练外家功夫的肯定骨骼坚硬,肌肉强健,以少林为主要流派的拳种,大多数 ...

  • 南拳之巫家拳

    湖南地方拳种之一,属南拳类.为福建汀州人巫必达(1751-1812)所创,后世即以此拳鼻祖之姓氏命其拳名.巫必达青年时广游各地,先习少林拳,后学武当拳术,吸纳两家之精华,创造出"避实就虚,避 ...

  • 为什么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说法

    少林武功是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功,后来形成少林派.许多门派的源头都与少林武功有关.传说,就连武当派和峨嵋派都源于少林.于是就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 建 ...

  • 少林小洪拳,一练要三年,十分少见,少林与武当演绎少林拳,延洛

    少林小洪拳,一练要三年,十分少见,少林与武当演绎少林拳,延洛

  • 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1

    在研究内家拳时,不得不拿外家拳作对比.为什么,同是作为武术的拳种,为什么形意.八卦.太极就称为内家拳,而长拳等就称为外家拳? 在中国传统武术发展进程中,最先论述武术"内"与&quo ...

  • 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孙公禄堂 今之谈拳术者,每每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在道为内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少林,寺也:武当,山也 ...

  • 论“内家”“外家”

    关于所谓内家外家的,我觉得,似乎内家外家的产生说法,并不是在于今天社会所探讨的内家拳法外家拳术这种肤浅的表面.而应该是在那个时代,武术前辈进行的一个区分,内家外家,实际上说的是那个时代禁兵器之后,武术 ...

  • “孙禄堂”——孙氏内家绝手

    孙门功夫终极打法,为渗透力,称为内家绝手,听住对方的劲,身体俯冲,意欲前,身后走,对手身体一颤,厉害的血会当场喷出.内家绝收靠身体打人,手放松,听住对手,关键是跨放松,跨松劲力才透.意欲前,听住对方劲 ...

  •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龙为脊椎,虎为丹田.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 ...

  • 内家拳与外家拳的技击之道

    在技击原则上,内家拳与外家拳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争先"     老子<道德经>中有"不敢为天下先"的说法,这是内家拳 ...

  • 内家拳修炼的五个境界,杨露禅,孙禄堂,董海川,李洛能,武禹襄都在什么境界

    太极拳修炼有五个不同的境界. 第一阶段,无明,无知 首先最初级的就是我们人体的本能, 我们人体自然就有趋利避害的一个本能反应,我们遇到火我们自然就会躲开, 遇到寒冷就会向温暖的地方移动, 这是人体与生 ...

  • 内家,外家,内外兼修,啥玩意儿?

    自从明末清初,中国的徒手互殴之术,突然派生出了诸多门派,太极.形意.八卦,心意.查,戳,弹,通臂.拦手.螳螂,梅花等等,以及现在的竞技搏击,让人眼花缭乱.居然还分出了内家外家,再经文人墨客一渲染,尤喜 ...

  • 孙禄堂内家拳练法解密之——站桩

    (作者聂枫,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武文化首发的稿件,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 "入门先站三年桩",其实何止三年?站桩是一辈子要做的功夫,甚至可以说是"须臾不可离也", ...

  • 清稗类钞:少林派是内家, 武当派为外家

    程大力:清代少林与内家之争是政治舆论之战 摘要:真实存在的少林寺的习武,在清代已经偃旗息鼓; 清代甚嚣尘上的少林寺,实际上是天地会的旗帜与号召; 天地会因需要必然习武,天地会所习当然是"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