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S讲座#当我们重访某地时,我们会想到什么?

题图源自今天路上看到的橱窗(2019-01-07 19:38)

摘要:

记住所有事情是不可能的,但有些经历重来一次也还挺好,两次也可以。

关键词:

重访(revisit)、智利(Chile)、联想(connect)

前言:

作为新年打算要好好参与一些学术活动的人来说,皇家地理学会的周一晚上讲座(今天是Chile Revisited)肯定是要参加的。只是听她讲得有些云里雾里,毕竟一些地名也不熟悉,怪自己之前只顾着和人聊研究,没有好好请教,更没有像同伴那样认真做讲座的功课。

幸好我有记了些笔记,而且也有网络(RGS官网之后会有在线的视频,会员可以看),因而能够在《卫报》的网站上也搜到了这位讲者Sara Wheeler(旅行作家)昨天发表的同名文章:

截图源自:https://www.theguardian.com/travel/2019/jan/06/take-the-long-view-chile-revisited

所以,半斤八两如我,就不多说我的感受,怕露怯,只是听完之后,走在回家路上从她的经历联想到自己今天发生的事:

作者25年内三次去到智利旅行,分别是自己年少气盛的背包客时期(went),带着八岁儿子一起的亲子游时期(return),以及儿子上大学后自己独自重游(come back)。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到一个地方,遇到有些相同又不同的人和事,的确是会有不同的理解吧?

我仅仅是四年间四次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英国,今天去讲座时,路过第一次来英国时走进去的地方,也深深感受到现在的我所能看到的、所能关注的,与当时咋咋呼呼看什么都觉得很新奇的小姑娘有些不同了。

相同的当然还是在,我并没有完全成为另一个人。我内心最珍视的品质反而因为经历过一些事情而澄明了不少。我选择的路也走得越来越坚定。

我在讲座前问同伴(智利留学生)如果由他来主讲,会选择讲些什么?他提到的许多内容都让我深有同感,并且觉得很惊喜,原来这个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虽然我们要尊重理解差异,但总还是会因为一些遥远的相似性而觉得共鸣可以从此产生。

同样的,我写这篇推送的时候,也秉承着想要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激起读者参与到对话、讨论中来。如果想就讲座内容提出问题,可以先看看卫报这篇文章;如果是很好奇智利的情况,我也在考虑之后找机会和UCL智利社团的同学们多做一些交流,也希望你开始动动手,搜搜看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内容。

希望我写的文字没有限定住你的思维,而是能够激起你跳出框来多一个思考角度的火花。


今天分享四个灵丹妙药(我不打算收钱,但要提醒准备服用的话要长期服用):

最后一个成分比较难,但和前三个成分不一样,可以多多益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