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一百三十篇:大宋山河之任天下难 (四) 苏辙倒戈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三十篇:

大宋山河

第六章 任天下难

 四
苏辙倒戈
神宗欲用王安石为相,议于曾公亮,曾公亮道:“安石相才也,迟拜 不如早拜。”议于文彦博,彦博笑而不答。神宗道:“太尉何无一言?”彦博道:“安石与臣,转弯之姻亲:吴充的儿子是他女婿,吴充的女儿是我儿 媳,老臣只好无言。”富弼既判亳州,入辞神宗,神宗对他说:“卿既执意 要去,谁可代卿为相?”富弼道:“只能是文彦博。”神宗道:“文太尉须 主枢府,安石如何?”富弼默然无语。神宗不悦,埋头批阅封事,至富弼告退。
于是,“王安石将拜相”,呼声四起。安石心下不安,得便向神宗恳请 道:“臣在条例司,专心做事。统筹政府者,以升之最妥。”遂再三力荐陈 升之。神宗对安石道:“朕自召卿之日,寓意已久,奈何辞让!”
安石道:“升之资望高于臣,政务、边事、刑法精于臣,臣非谦让,敢乞陛下选贤而任能。”
于是以尚书右丞陈升之行礼部尚书、拜同平章事。陈升之长安石十岁,曾是仁宗亲信之臣,枢密副使,与安石同领条例司,深知神宗心意,便推重安石。条例司每草新法,辄令安石审阅、呈处。常与安石叙旧,言当年在淮南,同为韩琦属下,一日帅府芍药盛开,韩公邀 饮于堂。有名贵之品,一干四桠,各著一花,大而艳,花瓣上下红、中间 黄,时称“金缠腰”。宴饮之际,推选“四俊”,各簪一花,当时升之、安 石、王珪皆为簪花俊才。
“不期三十年后,同班侍君。”升之感慨道。“安石安敢与兄台同列,望多赐教。”所以,二人在条例司共事数月,融洽至极。安石荐升之,出于至诚。但升之为相之后,感到条例司实分相权,而且直隶君上,深以为患,便对安石 说道:“条例司当归三司,你我既为执政,何必揽为己任!”
“此奉上谕,专为筹划新法而设。今新法陆续出台,安可半途移交?况 三司职在理财,安能胜任。”安石坚持不变。
继而,议科举和青苗钱,朝野汹汹,天下纷纷,升之见势不妙,便对安 石道:“吾既为宰相,不当再领条例司事,王珪可乎?”
安石此时仍以诚相待:“王珪翰林学士,于钱谷事欠通,应请旨定 夺。”
于是,神宗皇帝诏命枢密副使韩绛同领制置三司条例司,诏安石、韩 绛入对,再一次问新法何时可进。安石道:“农田水利法,岁末可呈。其他 如青苗、免役、贡举、保甲等,事关重大,宜上下通议,访察得失,反复推 敲,不宜操切。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臣受知于陛下,不 敢不慎之又慎。”
神宗颔首,但仍欲速成之:“今中书更替,司属得力,谤议为之收敛, 正宜进取,卿便宜行之。”
安石和韩绛日以继夜,加紧制定新法。冬至大朝会,又值“三年一郊”,前一日百官随驾祭天于南郊。条例司官员吕惠卿、章惇、曾布、苏辙、吕嘉问等五人,由惠卿领班,排在翰林学 士后,中书舍人前,在文臣队伍中站班。因其年貌最少、资望最浅、职位最炽,从而人皆瞩目。苏辙感到众人目光如箭,心中一阵阵发毛,埋下头去,不敢与人对视。忽然,背上被人拍了一下,回头看来,却是当年的刘几,嘻笑打趣道:“变法先锋,何日拜相呵!”苏辙从来不苟言笑,郑重说道:“刘君,故人也,何必作耍?”刘几道:“故人,不敢当,当年二苏靠欧阳 修,出足了风头,而在下名落孙山;如今,你又靠王安石身居显要,而在下 人微位卑,天地之隔,高攀不上呵!”苏辙道:“当年同科赴考,如今同朝 为官,何必太过刻薄!”旁边闪过吕诲之子吕由庚、富弼之子富绍庭、韩琦 之子韩忠彦、曾公亮之子曾孝宽,嘻嘻哈哈,为苏辙解了围。
苏辙回到家中,倚在榻上,独自发闷。夫人史氏以为他病了,斟了茶 来,他也不喝;问他话,也不理,晚饭也不吃。孩儿们近前来,被他斥退。史氏便知道遇到大不顺心之事,轻轻走过东院,去找兄长苏轼。
苏轼命迈儿过来,强拉硬拽,请了叔叔到书房叙话。苏辙道:“是非 之地,不可久留。”苏轼笑道:“没头没脑,说些什么?”苏辙道:“条例 司。”苏轼道:“宰相主持,天子直辖,怎成是非之地?”苏辙道:“今日 郊祭,方见士大夫冷眼,视条例司诸人为异类。更有一班轻薄子弟,极尽讥 讽之能事,何苦来!”苏轼道:“我行我素,管他人何事?为人当有始有 终,不理睬他。”说罢,拿出一首诗,与苏辙推敲,兴致勃勃吟道:“蜀 士东游客长安,二陆初出俱少年,笔头千字胸万卷,致君尧舜事何难?如 何?”苏辙道:“不通。”苏轼道:“嘉祐二年,进京应举,你十九岁,我 二十一岁,青春年少,怎的不通。”苏辙道:“不通就是不通。”说罢,气 呼呼迈开大步,回西院去了。苏轼哈哈大笑。
熙宁二年,无水旱之灾,江南江北,五谷丰登。神宗踌躇满志,历行新 法。十一月颁行《农田水利法》,十二月诏二制、三省、御史台、三司、三 馆,广议贡举、免役、青苗事。轰动朝廷,波及州县,奏疏、札子、表章、 建言,雪片般飞进条例司。苏辙心中既生芥蒂,渐觉条例司事事不顺,人人 不睦,尤其与惠卿、章惇,话不投机,终于公开分歧,以致不能共事。
事由“青苗钱”起。陕西运转使李参上了一道札子,言称:每值青黄不 接时,贷民以钱,谷熟归还,行之数年,虽年凶粮贵,野无饿殍,兼并之家 不得乘春荒行高利之贷。他据此建言条例司施行之。吕惠卿以呈安石,正与 其当年在鄞县“贷谷于民”类似,便批给“三司条例司检详”,具草以呈。苏辙以为不妥,说道:“以钱贷民,出息二分,出纳之际,猾吏为奸,收贷 之时,州县不胜其烦,本以救民,非利则害也。”
吕惠卿不赞成苏辙议论,他曾在州县眼见历年开仓放赈、猾吏克扣、粥厂舍粥的烦扰情景,便对苏辙道:“猾吏为奸,何事无有,君未见赈灾之弊 乎?”
苏辙援引典故:“唐刘晏行'常平’而不行借贷。使民侥幸得钱,非国 之福;使吏依法督债,非民之便。是故自汉以来,行'常平法’至今。”
“常平、义仓,我朝何时不倡,何时不有?但仅河北、淮北,每年赈灾 数万之费,君知之否?”
章惇与二苏同年,素知其饱学善辩,但多援经典,以书为据,颇多自 信。今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道:“李参之疏,二公之议,何不送王公裁 定,徒费口舌。”
谁知苏辙性情执拗过于苏轼,听章惇“徒费口舌”之言,大为反感,愤愤说道:“为民立法,乃国事也,岂口舌之争!子厚以为可行可止,自当明 谕,事事裁于王公,吾等何为?”
章惇见苏辙拗劲来了,便哈哈一笑了之。正值安石来问事,闻青苗之 分歧,沉思一会,说道:“子由言之有理,为民立法,不可草率。可派员去 陕西及京东王广渊处,察访实情。上年,京东以钱五十万假贷于民,亦应参详。”
苏辙回到家下,复又闷闷不乐。苏轼问他何故,只是摇头。苏轼急躁起来,以为润芝有何不周,这时苏辙说:“我欲辞官。”
原来这兄弟二人,文学并称,性情各异,一个爽朗,一个含蓄,一个性急,一个性缓。平时兄友弟恭,一旦执拗起来,苏轼总是让上三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他事岔开。苏轼见苏辙那闷雷般的样子,笑道:“介甫训你了?”
“非是。” “曾布惹你了?” “非是。” “贡举之议,怎样了?”
“君实主张不以诗赋取进士,介甫意在兴学校。” 苏轼似乎不太相信:“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介甫、君实皆善诗赋者,因何要废?”“废者多矣,岂只诗赋?差役、常平仓均以为害,要行'青苗钱’,吕惠卿、章惇,小才附会,但奉王公裁决。”
苏轼更加愕然道:“以介甫之学识,此中利弊,显而易见,怎可冒天下之大不韪!”
“官家急于求治,介甫尚好,每事缓而图之,多多参详。陈升之原领条例司,还算稳健。子华惟命是从,吕惠卿则过于急切。”
苏轼问明事由,便劝慰苏辙:“此等公事,知无不言可也,何必动气!如今朝臣,像介甫明敏练达者不多矣,辞官更择何处?”
苏辙道:“介甫精干是实,但总是土气,其风度差韩、欧阳远矣,充其量也就是个山野之人。”
苏轼道:“弟小视介甫,不公允,不公允!” 苏辙道:“即使介甫贤能,吕惠卿斗筲之才,安能与其为伍。我等经老皇策试于庭,简拔任用,十余年仍居小人之下。”
苏轼道:“历来雅俗并称,君子小人杂处。各行其道可也,何必当 真。”
苏辙道:“我等七品青衫。公卿见重,为韩琦、欧阳修座上宾,如今仰小人鼻息,实在污损清名。”说罢,失声而哭。
苏轼哈哈笑道:“天生吾才必有用,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辞官,辞官,何必日为此事烦恼。”
苏辙翌日到条例司,呈上两道奏疏。一是《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 长达四千余言,从遣使者八人分行天下,到颁农田水利、行均输、议青苗、 免役诸法,全盘否定。由一个新法起草人,倒戈而为新法反对派。同时上了一道辞呈:《条例司乞外任状》。
安石阅后,进呈神宗。神宗大惑不解道:“其《上皇帝书》明明要兴利除弊,而今自食其言?说什么新政始出,官吏疑惑,兵民愤怨,天下扰扰不安。尔整日在条例司草制,何处见来?”神宗便要批出,付二府三司庭议。安石道:“不可,苏辙文学之士,仁宗简拔于殿庭,如今出尔反尔,发付庭议,何以立朝?”神宗道:“刚愎自用之人,居然说是相才?”稍停,拿起朱笔批了一个“准”字,把笔一掷:“由他去吧。”从此,直到终神宗之世,苏辙不复登用。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