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感受力比失去爱情更可悲丨内观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1.13
01
《黄帝内经》有句话,“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是不是很给力?
是的。如果你曾经体会过那种感觉,就不是一般的给力。
我们小镇上有个小书店,一个犹太人一样的老人天天守在那里。
上初一那年,我在里面发现一本书,翻开正文读到一句话,“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我一想,观阴阳,了生死,悟万物,懂人心,知变化,这还了得?就想买。一看书价,六块八。我没有。
死皮赖脸杵在那里翻完,不是我的风格;放下书转身就走,又实在没那定力。怎么办?
也不晓得哪里来的勇气,我居然拿着那本书就跑了,就像关羽百万军中孤身救阿斗一样。
一直跑到实在跑不动了,才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看。哦。《鬼谷子》,怨不得这么大杀伤力?
聊对错没有意义了。可以说说那种力量怎么来的?一本书,一个少年,一路狂奔,像不像“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儒家张嘴闭嘴“仁义礼智信”,听得多了,蛮讨厌的对不对?但是如果你有体验,哪怕就一回,你就不得不服气。
“仁义礼智信”不是谁给你头上烫几个戒疤,而是像风中的花香,星空的神秘,姑娘的美丽,你可以感受得到。
就好比我给你写封信,天遥地远寄到你手上,你其实不用拆,也会有很多感受升起来。
然后你拆开看,如果你足够走心,透过字里行间,你会看见我的思念,我的孤单,我的欢喜,我的不堪,我的坦荡,我的隐瞒,我的自勉,我的祝福……
这些东西是活的,小金鱼一样,窗外的喜鹊一样,客栈前的梅子一样,你养的绿萝一样,你折叠了一宿然后我们一起往池塘丢的千纸鹤一样。
什么叫心灰意冷?就是这些感受枯萎了。
当一个人的感受力成为一片焦土,“仁义礼智信”瞬间烟消云散。
爱恨情仇,亦复如是。
02
一朋友嗅觉灵敏。能闻到危险、死亡和谎言的气息。有时候一起做事,她转身走了,说“丹田没有回应”。
我有时候就在想,像我这种“白天不懂夜的黑”的生物,如果嗅觉也可以像朋友一样灵敏,我就用它去寻找感动,奇迹和美丽。
我的丹田未必局限于肚脐两三公分的地方,我的丹田可以在任何自由生长希望、欢喜和智慧的土壤。
如果你曾经在乡下呆过,体会过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你或许就会进入反思:到底谁矫情?又是谁凉薄?
有一段时间,我在丽江一家客栈写一本书。打扫卫生的纳西阿姨每天都会过去收拾院子:喂猫。换洗床单被套。给花木浇水。哼着东巴小调。走的时候,轻轻关上客栈的门。
阿姨没上过学,没读过《论语》,但是当你看她上下楼梯,看她喂猫和浇花的神情,看她轻轻的来又轻轻的离去,你或许就会懂,什么叫“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日子或文字,就像一个显微镜。如果你用心去感受,你未必需要开天眼,就可以看到很多东西。
不只是看见《论语》,是整个的世界。
03
有人说,“一个从不仰望星空的民族,怎么可能有希望?”怎么仰望?星空又在哪里?
东方人常讲“天人合一”。人跟草木站在一起,谁更臣服?谁更合一?谁更坦荡?谁更恭敬、有情义和彬彬有礼?
或许,草木少耻辱,多耻辱的,往往是人。
有时候,我也会想,活了几十年,如果连自己的脐带在哪里都感受不到,就算死的时候有18部直升机给你陪葬,你打算飞去哪里?
所以有子说:“失其亲,不可宗。”能火眼金睛识别伪钞,不算本事;能不枉此生,不白活,那是真牛逼。
既然针灸可以治病,草木可以入药,那么,人和文章呢?其实我有在想,有没有这样的文章,专治各种不敬畏,不明白,不真诚?
不瞒你说,几十年一路走下来,从拿着那本“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一路狂奔的时候,我就持续一直在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