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娃养娃太难?《柳叶刀》告诉我们:70年前生娃才是“地狱模式”

自2018年以来,我国的出生率就一直在持续下降,2019年更是创造了1949年以来的生育率最低,人口出生率为仅为10.48‰(2020年数据尚未公布)。
有些人认为,出生率的降低和年轻人的“恐生、恐育心理”有关。确实生育宝宝是一件十分辛苦、伟大的事情,怀孕期间的各种并发症、生宝宝的疼痛、养育期间的心力交瘁......
但与70年前相比,现在生孩子起码是很安全的事情了。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生孩子真真是在“鬼门关上走一遭”。
5月25日,《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表了《柳叶刀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特邀重大报告》(A Lancet Commission on 70 years of women's reproductive, maternal, newborn,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in China)(以下简称《报告》)。
(图源:The Lancet)
这项报告由北京大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四川大学联合领导,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墨尔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等多个机构和高校历时3年多的时间共同合作完成。
《报告》梳理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妇女儿童健康领域的成就、发展,以及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

“太长不看”版:

1.我国在母婴死亡率、儿童青少年死亡率等方面降幅显著,均达90%以上

2.我国住院分娩率已达99.9%,基本消除了城乡差距,基本妇幼服务的覆盖率也达到了90%以上

3.从1949年至今,我国的妇幼健康体系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主要分为1949-1977年、1978–1997年、1998–2008年、2009-2020年四个阶段

4.在从“生存”到“繁荣”的过渡阶段,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在生殖健康、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健康、卫生体系四个方面

成就:母婴死亡率降幅97%以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变化。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0万分之1500,婴儿死亡率高达千分之200。
到了2020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下降为10万分之16.9,下降幅度达98.87%;婴儿死亡率为千分之5.4,下降幅度达97.3%。
《报告》指出,1990-2019年期间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幼儿死亡率的年度趋势表明,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正在缩小。
「1990-2019年期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A)、新生儿死亡率(B)、婴儿死亡率(C)和5岁以下幼儿死亡率(D)趋势,紫色为整体数据,蓝色为城市地区,橙色为农村地区/图源:参考文献[1]」
此外,我们和高收入国家的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1990年,中国的新生儿死亡率是北美和欧洲地区的平均新生儿死亡率的4.0倍,到2015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7倍。
同时,在1990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是高收入国家平均孕产妇死亡率的6.0倍,而到了2015年,这一比率已降为1.1倍。
在儿童青少年(5-19岁)方面,1953-1964年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死亡率为366.0例/10万人,到2016年,这一数据已下降为27.2例/10万人,降幅约为92.57%。
而且各年龄段的死亡率(5-9岁,10至14岁和15至19岁)以及每个性别组(女孩和男孩)都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
「1953年-2016年中国不同年龄组儿童青少年的死亡率趋势,从左到右分别为总数、男孩、女孩,绿色为5-9岁年龄段,紫色为10-14岁,蓝色为15-19岁/图源:参考文献[1]」
5岁以下儿童的发育迟缓率从1990年的33.1%急剧下降到2013年的8.1%,并且7-18岁儿童的发育迟缓患病率从1985年的16.4%下降到2014年的2.3%。
住院分娩率从1985年的43.7%(城市73.6%,农村36.4%)增加到2018年的99.9%,且基本消除了城乡差距。
(图源:123RF)
我国基本妇幼服务的覆盖率也达到了90%以上,其中包括产前保健、产后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苯丙酮酸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计划免疫以及儿童健康管理等。

努力:妇幼健康系统的建设发展

我国妇幼健康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离不开健康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1949-1977年间,第一次全国卫生大会宣布,将明确强调预防和普及卫生保健,尽管当时水平较低。对预防医学的关注是1950至60年代死亡率和发病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当时开展了大规模的免疫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分娩室消毒的重要性。在1960年代中期引进了赤脚医生和农村医疗合作社制度,为农村妇女和儿童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图源:123RF)
在政府的呼吁下,从1949年至1959年,近80万传统接生员得到了产前及分娩方面的培训。
1978–1997年间,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医疗制度发生变化,由于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和对社会医疗保险投资的不平衡,自付费用在医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
但是,这一时期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进步显著。1988年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1994年颁布了《母婴保健法》,1995年以来,又先后启动了《妇女发展三阶段纲要》和《儿童发展三阶段纲要》。
(“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教授与诞生的试管婴儿
/图源网络,侵删)
1998–2008期间,为了扭转社会医疗保险的崩溃,中国发起了医疗制度改革。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从1998年的23.6%增加到2008年的87.1%,极大地改善了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农村贫困地区。
2000年,中国在边远及农村地区发起了“减少孕产妇死亡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计划”,到2007年,该计划覆盖了中国中西部的1000个县,总人口为3亿,该计划使干预县的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了约50%。
2009-2020年间,中国启动了一系列计划,以改善妇幼健康服务并缩小城乡差距。此外,护理质量成为关注焦点。2016年启动了“健康中国2030”蓝图,旨在到2030年实现高质量的全民健康覆盖。
我国妇幼保健体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1949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只有9个,而到2017年,我国已拥有3077个妇幼保健机构,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分级母婴保健系统和母婴健康信息系统。

挑战:从生存到繁荣的过渡问题

尽管在过去的70年里,我国的妇幼健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从“生存”到“繁荣”的过渡阶段,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涉及生命各个阶段的生殖过程和功能,包括获得安全、有效、负担得起的生育调节方法的权利,以及获得适当保健服务的权利。从生物学决定因素到社会人口统计学决定因素,各种各样的决定因素都能影响生殖健康。
在生殖健康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生育意愿的下降及延迟,生育调节、避孕及流产,不孕及辅助生殖,性传播疾病,乳腺癌、宫颈癌,性暴力及基于性别的暴力等。

(越来越多的女性拒绝生育或延迟生育/图源:123RF)

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

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是妇幼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母亲安全(降低产后出血及间接产科死因),死胎、死产,早产、出生缺陷等新生儿疾病,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营养(孕产妇营养失调、低出生体重及巨大儿、母乳喂养),孕产妇心理健康等。

儿童及青少年健康

在儿童及青少年生存及成长方面,许多死亡原因都是可预防、可避免的,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也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及健康风险产生了显著变化。
儿童及青少年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生活方式及健康风险因素(饮食、久坐、吸烟、喝酒、近视等),心理健康(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症等),脆弱儿童(儿童早期发展、儿童保护)等。
(儿童肥胖/图源:123RF)

卫生体系

尽管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关于妇幼健康方面的卫生专业人士并不短缺,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目前我国妇产科医师数为32.5万人,儿科医师为15.9万,助产士达到18.3万人。
但是,中国尚未建立正式的助产士注册制度,有大量注册的助产士其实是妇产科医生,中国需要一种由助产士主导的产妇护理模式,其中应包括对母亲的身体、心理、情感和社会支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正式的助产士培训和注册系统。
此外,卫生体系所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初级卫生保健中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及质量,筹资风险保护,融合的妇幼健康信息系统等。
最后,为了能在2030年之前实现妇幼健康蓬勃发展的目标,《报告》还制定了一个面向“健康中国2030”的妇幼健康战略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妇幼健康服务提供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筹资、卫生人力、药品和技术、信息技术(IT)系统,并将从可及性、质量和公平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妇幼健康战略框架/图源:The Lancet)
总之,妇幼健康对于每一位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未来人口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中国妇幼健康领域在过去70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未来10年将继续致力于实现高质量的全民健康覆盖,为每一位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和友好的环境。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Jie Qiao, Yuanyuan Wang, Xiaohong Li, et al.A Lancet Commission on 70 years of women’s reproductive, maternal, newborn,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in China. The Lancet, 2021, Published online: May 24, 2021.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2708-2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