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在西安建都?

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在西安建都?

来自:历史千年网西安是中国的著名古都。在这里建都的王朝数目之多,历时之久,居七大古都之冠。它与开罗、雅典、罗马合称世界四大古都。不过,究竟有多少王朝曾经在西安地区建都,长期以来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说10朝的,有说11朝的,有说12朝,也有说13朝、14朝的,还有说15朝、16朝的。更有说17、18、19、20乃至21朝的,一共有12种说法,自10朝起到21朝止,中间一档也不缺。本来,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见解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只要符合历史事实,言之成理,不妨诸说并存。可是,现在似乎不行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的国内外观光客来到古都西安,他们中间有不少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想要知道一个准数;同时,为了全面地向国内外介绍西安,政府和负责宣传工作的部门、外事部门、新闻出版部门以及旅游管理等部门,也都需要有个统一的口。为此,西安市统计局曾散发过一份参考资料《对西安市历史上建都朝代和时间的统计研究》,以期得到一个统一的认定。但从公布以后的情况看看,争议仍然不少。想要知道究竟有多少王朝曾在西安地区建都,请先别忙于要个准数;最好先考查一下究竟都有哪些王朝曾在这里建都。因为这些王朝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须要稍加分析。首先是一批统一王朝,即所谓“正统”王朝:西周、秦、前汉、隋、唐。周人兴起于岐山的周原,周文王姬昌时已经成为商朝西土最强盛的方国。商纣十五年(约公元前10064年),文王灭掉淬河中下游的崇国,第二年在淬西营建丰邑,并从周原迁都于此。周武王十一年(约公元前1057年)灭商以后,又在丰邑对岸营建镐京。当时丰、镐并称,国号宗周,实际是一座双子城。从此揭开了西安地区千年古都的帷幕。直到周幽三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克镐京,西周结束,共约293年。秦人崛起于今甘肃张家川的秦亭,秦穆公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为了与魏国争夺河西,进而东出函谷关与六国争雄,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由今凤翔南面的雍迁都于临潼东北的栎阳;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又迁都咸阳。咸阳地跨渭河南北两岸,渭南部分在今西安市境内。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终于吞并六国,登上始皇帝的宝座,使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首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子婴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刘邦进军灞上,子婴降于帜道旁。秦在栎阳建都34年、咸阳143年,共计在西安地区建都177年。汉王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在氾水之阳(今山东定陶北)登上皇帝的宝座,采纳娄敬和张良的建议定都关中,史称前汉,也叫西汉。但是秦都咸阳早在4年前已被项羽烧成一片焦士,只有渭河南岸的兴乐宫侥幸保存下来,而且还需要整修,只好先暂居栎阳,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兴乐宫整修竣工。改名长乐宫,宰相以下迁往长安理事。不久,萧何监修的未央宫落成,刘邦才正式迁居长安。长安本是秦的乡聚名,包括长乐、未央一带,汉长安城在今西安市西北郊的未央区。直到孺子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外戚王莽篡汉,前汉在长安建都208年,加上栎阳的2年,共计在西安地区建都210年。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外戚杨坚废周静帝自立,改国号为隋,都城仍在汉长安旧城。但是,这座当时已有780多年历史的古都久经战乱,凋残不堪,而且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长期以来城市污水积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同时渭河不断南徙,都城安全又可能受到洪水泛滥的威胁。因此,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下令在长安西南面的开阔地带另建新都,第二年三月正式迁入。因为杨坚在北周时曾受封大兴公,这座新都便被命名为大兴城。今天的西安城和附近郊区就叠压在大兴城的遗址上,直到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三月隋场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杀,五月李渊迫使恭帝禅位,隋在大兴城建都35年,在长安2年,共37年。李渊受禅即皇帝位,建立唐朝,仍以大兴为都城,而废其旧名只称京师,不过习惯上仍通称长安。李唐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五月建国到天*(左衣右右) 元年(公元904年)正月唐昭宗被朱全忠挟持迁都洛阳,共计在长安建都287年;其间,除去武周的15年,实为272年。其次是新莽和武周。汉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新,改都城长安为常安。到新地皇四年(公元23年)九月,绿林起义军攻入常安,商人杜吴杀死王莽于未央宫的渐台之上,共15年。唐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皇太后武瞾称神圣皇帝,改唐为周。到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中宗李显复位,尊武瞾为则天大圣皇帝,也是15年。新莽和武周也都是统一王朝,但长期以来只是因为出于篡夺而被排斥于“正统”之外、要说篡夺,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王朝,不出于篡夺的又有几个?隋、唐就是最明显不过的篡夺嘛,难道也否定它们的存在不成?要统计有多少王朝曾在西安建都,就不能囿于“正统”旧说。有人说,武瞾临终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就是宣布大周王朝的自我否定。其实这只是老太太对自己后事的安排,并不能就此否定大周王朝已经存在过的事实。郭沫若先生在给乾陵题写碑文时,明白写上大唐高宗皇帝和大周则天皇帝的合葬墓,是很有见地的。再次是国家暂时分裂时期的一些民族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西燕、后秦;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和北周。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十月,匈奴贵族刘渊称帝,国号汉。汉光初二年(公元319年)四月,刘曜夺位后由平阳(今山西临汾)迁都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光初十二年(公元329年),后赵大单于羯人石勒攻陷长安,前赵亡,共11年。东晋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正月,氏族首领苻洪在关中发动10万各族流民起义,称大都督大单于三秦王。次年正月其子苻健继位称帝,定都长安,国号大秦,史称前秦。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十月大秦天王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溃,各族首领纷纷起兵,据地自主,前秦瓦解,共33年。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三月,鲜卑贵族慕容泓据华阴,称济北王,史称西燕。六月,泓在内乱中被杀,九月,皇太弟慕容冲率其众进军长安,第二年正月在阿城(阿房宫小城)称帝,进入长安城,后燕中兴元年(公元386年)四月,慕容冲率鲜卑男女40万口迁都闻喜(今属山西),共3年。东晋大元九年(公元384年)四月,羌族首领姚苌在渭北牧地起兵,称万年秦王,史称后秦。第二年七月在岐山东北的五将山俘获苻坚,十一月大败慕容冲。后秦建初元年(公元386年)四月,姚苌在长安称帝,又改长安为常安。后秦永和二年(公元417年)八月,刘裕军攻入常安,后秦亡,共32年。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七月,孝武帝与权臣高欢之间的矛盾激化,西走关中,投靠关西大行台宇文泰。同年闰十二月宇文泰鸩杀孝武帝,立文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到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十二月,被迫禅位于宇文觉,共22年。宇文觉受禅称夭王,是为孝闵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被外戚杨坚所篡夺,共25年。最后是后汉献帝、西晋愍帝和前面刚刚说过的北魏孝武帝。情况都很特殊。后汉也叫东汉,它和西晋、北魏的都城都在洛阳。后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焚毁洛阳宫室、官廨和民房,胁持献帝迁都长安,以原京兆府合为皇宫。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七月东归,共6年。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六月,匈奴刘曜军攻入洛阳,晋怀帝被俘。十二月,秦王司马邺西奔关中,第二年四月入长安。永嘉七年(公元313年)四月即皇帝位,是为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八月刘曜军围长安,十一月愍帝出降,共4年。至于北魏孝武帝投奔字文泰。在长安只有半年便被鸩杀,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两个都可以算做流亡政府。以上4类合计,共有16个王朝曾在西安地区建都,时间有长有短:100年以上的4个,10年以上的8个,10年以下的4个。此外,还有4个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不能漏掉:新莽末年绿林军的刘玄、赤眉军的刘盆子;唐朝后期的大齐;明末的大顺。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诸将领拥立汉宗室刘玄为宣帝,建号更始,九月攻入常安。第二年二月,由洛阳迁都常安,又复名长安。后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月间赤眉军投降,为时不到1年。后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军进抵华阴,拥立年仅15岁的刘盆子为皇帝,九月进入长安。第二年正月,长安粮尽,赤眉军弃城西进。九月至六盘山为隗嚣所败,再返长安。十二月关中大饥荒,城郭皆空,赤眉军绝粮,引军东归,一路随走随散。前后累计也不到1年。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公元881年1月8日).黄巢起义军入长安。十三日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大齐金统四年四月初八(883年5月18日)晚撤出长安,历时不到两年半。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月,李自成起义军攻破西安,改名长安,定为西京,以秦王府为王宫。第二年正月初一建元永昌,国号大顺。二月率军入山西,三月十九日攻破北京。四月二十九日即皇帝位,第二天撤出北京,七月又回到长安。大顺永昌二年(公元1645年)正月十八日,清军入长安,李自成退往商州。前后累计1年余。以上16个王朝加上四个农民起义军政权,总计有20个朝代曾在西安地区建都,或作为临时-首脑部。至于21朝说,那是把建都陕北统万城(今横山西北)的大夏也算在西安名下了。后秦弘始九年(公元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拥兵自立,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大夏昌武元年(公元418年)十一月,勃勃攻入长安,即皇帝位于灞上。真兴元年(公元419年)二月,还都统万,以长安为南台,留太子赫连*(左王右贵)录南台尚书事领雍州刺史,率军镇守。赫连勃勃在长安地界称帝不假,但大夏并未迁都,只是以长安城为南台,派员驻军镇守罢了。所谓21朝说,说白了,是一场误会。以上,据史书记载,历代在百安建都的王朝和以西安作为临时-首脑部的政权不下20个,情况各不相同。其中统一国家的所谓“正统”王朝5个:西周、秦、前汉、隋、唐;非“正统”的2个:新莽、武周。国家分裂时期割据性的民族政权6个;前赵、前秦、西燕、后秦、西魏;北周。由洛阳迁都来的1个:后汉献帝。流亡政府2个:西晋愍帝、北魏孝武帝。农民起义军政权4个:赤眉军的刘盆子、绿林军的刘玄、黄巢的大齐、李自成的大顺。这些王朝、政权的久暂也大不相同,大部分都在10年、几十年以上,周、秦、汉、唐都长达一二百年以上,而几个流亡政府和农民起义军政权却只有几年甚至不足1年的历史。要把这些情况各不相同、久暂又大相悬殊的王朝、政权,不加区别地一律计入在西安建都的王朝数内,显然是不妥当的。哪些计,哪些不计,必须有公认的——至少是基本公认的标准。不过,究竟都有哪些标准,也是有争议的。要判断争议中出现的不同意见,首先要抛开所谓“正统”观点。比如,有人不同意把新莽和武周计入建都西安的王朝数内,理由是这两个王朝是篡夺来的。其实这只不过是改朝换代的形式不同而已。历史上的所谓“禅让”,对尧、舜、禹传说时代来说,只是儒学的-理想和美化,后来早已成为掩饰篡夺的遮羞布了。更何况像周、秦、两汉那样由造反、征服、争战、镇压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王朝已经理所当然地认可了,又何必只对这两个由篡夺立国的王朝——同样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抢权换班耿耿于怀呢?其次,所据资料应当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而不能把一些第二手材料作为依据。比如,有人把《中国通史》、《中国历史纪年表》有无记载也作为依据,就未必恰当。因为中国通史只是大学的一门课程,作为教材并不一定要求具有资料性。比如十六国时期的西燕,曾在长安建都3年(公元384~386年),除了翦伯赞的《中国历史纲要》有所提示而又语焉不详外,周谷城和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就都未收录。《中国历史纪年表》坊间所见的也并非只有一种,而且只记朝代的兴亡年份,不可能看出建都的地名。比如十六国的前赵,原称汉,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由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迁都长安以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不少书刊文章都误以光初元年(公元318年)为前赵的开始,不过还不算大错。可是,如果以为前赵在光初元年(公元318年)就定都长安,就不能算正确了。还有,年号的有无也不能作为认定朝代的标准。因为年号与国号不同。国号也就是朝代的名称,如果连个国号都没有,那还算什么朝代?让我们怎么称呼呀?年号就不同了,夏、商、周、秦就都没有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才开始有的,在这以前虽说还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4个年号,各用了6年,那都是后来才追定的,可是从未有人说过夏、商、周、秦和武帝元鼎三年以前的汉都不算朝代。与此相反,新莽末年两支进入长安城的农民起义军政权倒都是有年号的,绿林军刘玄的的年号是更始,赤眉军刘盆子的年号是建世,但是这两家都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帜,没有提出自己的国号来,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个朝代,回答却几乎都是否定的。那么,究竟怎样确定有多少王朝曾在西安地区建都呢?西安市统计局散发的参考资料《对西安市历史上建都朝代和时间的统计研究》,为此规定了8条认定标准。其中有3条是对建都时间统计的规定,这里不必评述。其余5条是认定建都朝代的标准。如果我们删繁就简,稍加补充,可以归纳如下:1、必须有明确的国号;2、必须有中央行政机构,朝廷的主要官员都在既定的都城理事;3、必须建有各级行政机构,能够统辖、管理一定的——比如说几个州、府以上的国土,而且比较稳定;4、建都必须持续一定的时间,比如说至少在l年以上;5、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而不是依附于其他-、军事实力的附属体,也不是临时避难的流亡政府。不用说,这些标准是统一的,不能分开的;否则就不全面了。如果同意用这5条标准,全面地衡量历代曾以西安地区为都城、或临时-首脑部的20个王朝、政权的话,那么,结果只有14个完全符合,可以计入数内,那便是:西周、秦、前汉、新、后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唐和武同,总计1154年、这一统计数字是符合历史事实了,因而也是有说服力的,不必细说。至于没有计入的还有6个,情况也并不完全相同,但都不完全符合上述5条标准,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现在再作一点必要的补充说明。首先说新莽末年的两支农民起义军政权。绿林军于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迁都长安,次年九月降于赤眉,为时不到l年。赤眉军于后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月攻入长安,次年十二月引军东归,其间两进两出,累计也不到1年。这两个政权不仅时间短暂,而且都没有建立各级行政机构,没有比较稳定的国土,甚至连个国号也没有,因此都没有计入。其次说十六国时期的西燕。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九月,西燕进军长安,次年二月发生内乱,前后五易其主。西燕中兴元年(公元386年)东迁山西闻喜,共3年。当时前秦瓦解不久,关中分裂,各族政权相互仇杀,一片混乱。西燕实际上只是一个内部极不稳定的种族军事政权,为时虽不算太短,但并没有比较固定的国土和各级行政机构,因此也不计入在西安建都的王朝数内。再次说北魏孝武帝。孝武帝于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七月西走长安,闰十二月就被字文泰鸩杀,为时仅约半年,只能算是一个短命的流亡政府,因而不能计入建都西安的王朝数内。有人问,西晋愍帝不也一样是流亡政府吗,为什么他能算数而北魏孝武帝就不能算数呢?其实这两个流亡政府的具体情况是大不相同的。秦王司马邺是在匈奴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的形势下,西走长安,由冯翊太守索*(左脚丝右林)安定太守贾疋等拥立为帝的。晋愍帝的存在使西晋王朝的灭亡延迟了4年,实际上等于迁都再战嘛,怎么能跟北魏孝武帝一视同仁呢?最后再说黄巢的大齐、李自成的大顺这两个著名的农民起义军政权,前者从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公元881年1月)进入长安,到大齐金统四年四月(公元883年5月)撤离,时间不算太短。但是进城不久,唐军便从四面合围,大齐的政令向东不及同、华两州,向西不到兴平。由于辖地太小,不能按在西安建都的王朝计算。后者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月攻入西安,到大顺永昌二年(公元1645年)正月最后撤离,虽然前后累计1年稍多,但是并没有比较固定的国土,因此也不能计入在西安建都的王朝数内。当然黄巢、李自成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前者曾使唐朝一蹶不振,名存实亡;后者则亲手推翻了明朝276年的统治。不过,这跟我们所讨论的问题用一定的标准认定究竟有多少王朝曾在西安地区建都是根本不同的两码事。关于这一点,我想不用再罗嗦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