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被科学证明过的学习大法!

01.

我上学的时候特羡慕嫉妒两类人。

一类是比自己学习好的发小,另一类人是比我这些发小学习还好的学霸。

这导致我基本也没几个朋友...

一块玩的发小,等到考试成绩下来大家聚在一起互相比对的时候:

发小A:“我错了一道大题,才考了80分。”

发小B:“我错了一道选择题,考了98分。”

我:“emm...我这次又不及格...”

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街坊家的孩子。

每当我考不好,我妈就搬出了那句:

你怎么就不能像xx学习学习呢?

虽说小的时候没那么多功利心,但心里总会有阴影。

大家平时都是一块上学、放学,玩游戏的时候也都在一起,我也不知道自己差在哪了。

暗自痛心的我甚至为了搞清楚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在放学后偷偷用功。

大晚上跑到人家窗外观察他们的学习状态...

如果前者还能当同类来看待,后者和我绝对就不是同一种生物。

他们门门都可以考满分,回回都是第一名,各种竞赛也都是佼佼者。

不但各科成绩优异,在其它方面也很出色。

  • 三好学生;

  • 至少有一项艺术才能;

  • 能站在全校面前演讲;

  • 能和全班同学和老师打成一片...

哎,大家都是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当时自己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刨根问底。

我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

草草的下了只是不够努力和天赋不够的定义。

这样的心理致使我在整个学生生涯都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度过的。

02.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是每个人的必需的技能。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

我们很多人虽然很用功努力,但是努力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多半是学习不得法,行动不得要领。

《学习之道》这本轻快易懂的书收纳了许多学习窍门,皆是以严谨的科学和经验为基础的。

作者芭芭拉.奥克利自己也是由文青少女蜕变为工程教授,从容搞定曾经的“不擅长”,将学习变成一个有迹可循的方法。

本书总结了十个好的学习法则:

1.太勤奋也是一种病

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发散模式。

你会在两种模式之间转换,择一而用。

无论是专注模式,还是发散模式,都要求两个大脑半球同时参与。

想要学习高效,两种思维模式都会被用到,对它们的强化训练缺一不可。

但如果我们开始就用专注模式处理新的概念和陌生的问题,很容易止步不前。

想要发掘新点子,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最初的专注,接着也需要给注意力放个假,让它从眼前的问题上溜开一会儿。

在紧凑的专注模式后,利用发散模式的方法奖励自己。

激活发散模式的一般方法有:

  • 去健身房

  • 参加运动,如踢足球或打篮球

  • 慢跑、散步或游泳

  • 跳舞

  • 开车兜风(或者搭个顺风车)

  • 绘画或者涂鸦

  • 淋个浴或是泡个澡

  • 听音乐,尤其是纯音乐

  • 用乐器演奏熟悉的歌曲

  • 冥想或者祷告

  • 睡觉(召唤发散模式的终极法宝!)

以上激活发散模式的方法,最适合小小地用一下,给自己个奖励。

下面提到的这些也许反而会把你拖进更专注的状态里(拖延)。

  • 打电子游戏

  • 上网

  • 和朋友聊天

  • 主动帮助别人处理个小任务

  • 阅读休闲读物

  • 给朋友发短信

  • 去看电影或戏剧

  • 看电视节目

2. 运用回想。

读完一页书,看向别处并回想主要观点。

少做标记,没记住之前不要画重点,要先回忆。

回忆的能力,即能够得到自己心中的想法,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标志之一。

学新概念时,别扔上一天才回头复习。

要是想把某件事牢牢钉进记忆里,一晚上重复20次倒不如每天重复几次,多坚持几天甚至是几周效果来得更好。

3. 对问题进行组块。

搭建组块的过程就是理解问题、练习解题方法的过程,有了组块才能在脑中瞬间闪现答案。

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要将其重新排演一遍。确保在许久没接触这道题后,你还能解答出问题的每个步骤。

4. 间隔开重复动作。

无论学哪门课,不要安排得太集中,要像运动员一样每天安排些练习量。你的大脑就像一块肌肉,它一次只能处理某学科上一定的练习量。

5. 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

做任何练习的期间不要只用一种解题技巧,否则一段时间过后,你只是在模仿自己之前解题的老路子。

解题方法要混合使用在不同的题型上。这么做会让你同时知道如何以及何时用一个解题方法。

6. 注意休息。

有一种常见现象,是学数学或科学时,你会难以解答或理解一些初次遇到的问题或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每天学一点,比集中在一天学会好很多。

当你对一道数学或科学上的难题灰心丧气时,可以休息一下,这样你大脑的另一部分就能在后台接着工作。

7. 使用解释性的提问和简单类比。

无论何时遇到难懂概念的困扰,都要自己想一想,怎样解释才能让10岁小孩都明白这个概念。

使用类比真的有用,比如电流就像水流。

不要只想解释,要大声说出来或者写下来。

凭着嘴上说手上写的功夫,你能把所学知识编译到更深的记忆中。

记忆宫殿法——将有助于记忆的形象嵌入你熟悉的场景中,让自己感受视觉记忆系统赋予的力量。

把学过的知识拟人化。

遗传学先驱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把她在处理的分子元素想象成庞然大物。和其他诺贝尔奖得主一样,她对研究下的元素进行了拟人,甚至和它们交朋友。

8. 专注。

关掉手机和电脑上所有会干扰你的提示音和闹铃,尽量使用番茄工作法进行计时。

计时器的时间一到,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有趣的奖励。

一天中安排几个这样的工作期间,能实实在在地推进你的学习进度。

试着规定学习时间和地点,不要瞄电脑和手机,让学习变得自然而然。

9. 困难的事情最先做。

最清醒的时候,要去做一天中最困难的事情。

10. 心理对照。

想象过去的你,对比通过学习能够成就的那个自己。在你的工作区域贴一张图或几句话来提醒自己的梦想。如果觉得自己缺乏动力了,就看看它们。对你和你爱的人,这么做一定值得!

十个坏的学习法则

你要避免这些方法,因为它们会浪费你的时间,甚至还会让你以为自己真的在学习!

1. 被动重复阅读。

很被动地坐着看书,目光再次扫过书页上看过的内容。除非你能闭卷回忆要点,证明读过的材料进入了你的大脑,否则重复阅读就是浪费时间。

2. 满眼尽是重点标记。

在文中标记重点,会让大脑以为自己已经记住了学习内容,但实际上你只是手上动动(大脑记没记就不一定了)。在书上各处适当标记是不为过的,有时它会帮你突出重点。

但是,如果把它当成辅助记忆的工具,就要确保自己标记下的内容也记在脑子里了。

3. 瞟一眼解题方法,就觉得胸有成竹。

这是学生学习时所犯的最糟糕的一个错误。你要做到的,是不看答案也能一步步解决问题。

4. 等到火烧眉毛才开始学习。

靠恶补通过考试与成功不是一回事。

考前恶补不过是临时对策罢了。它不会带给你太多满足感,得到的结果也是暂时的。

5. 已经清楚解法,但仍反复解答同一题型。

如果练习中你只是坐在那解决相似的问题,你实际并没有在备考,而这就像一场盛大的篮球赛来临之际,你却只做控球这一种练习。

6. 与朋友一起把学习变成了闲聊。

和朋友核对解题方法,拿自己知道的问题相互提问,这会让学习更有趣,同时暴露你的思维缺陷,并让你的学习更深入。但是,如果任务还没完成,共同学习却成了闲谈打趣,你可就在浪费时间了,这时就该换个学习小组了。

7. 做题前忽视读课本。

还不会游泳的时候你会轻易跳进泳池吗?

教科书就是你的游泳教练,它会指引你通向答案。

如果嫌麻烦而疏于读书,你不仅会犯错,还会浪费时间。在你开始读书之前,快速浏览一遍章节和板块内容,能让你对它有个大致的概念。

8. 有疑问点,却不找导师或同学核对并解决。

教授会习惯性地为那些充满困惑的学生指点迷津——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让我们担心的是不来提问的学生。希望你别成为其中之一。

9. 时常分心,却还以为自己能学得足够深入。

每次受到即时短信或谈话的影响,你能在学习上投入的脑力都会变得更少。

每一次被打断注意力,小小的神经都会被再次连根拔起,无法在脑中扎根生长。

10. 睡眠不足。

睡眠中,你的大脑会将解题技巧拼凑在一起,同时它也会对你睡前习得的任何内容进行反复练习。

长时间的疲劳会让毒素在脑中堆积,毒素会破坏神经连接,让你无法用它们快速有效地思考。

如果考前没睡好,就算之前做过怎样的努力也无济于事。

最后立个flag:

考研,必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