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假装读过的《老人与海》,带给我们的13条生存必胜法则

海明威说,《老人与海》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我一直读过200多遍,每读一次,我就多一份收获,好像我最后得到了我这一生辛苦工作所遇得到的东西”。

这部中篇小说经典到即使人人都说自己读过(哪怕很多人是假装读过),也没有人去怀疑。它只是记录了一位老人在海上的三天捕鱼经历,无比简洁却异常有力,整整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文体风格。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评价它说,时间会显示这是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我指的是海明威和我的同时代人)所能写出的最最优秀的单篇作品。

好的作品总是让人感到历久弥新或者常读常新,想来它也陪伴我很多年了。最近重温,感慨依然颇多。这是一部短小但一点也不渺小的精神巨著,悲壮而伟大。

破烂的船帆摞着用面粉袋缝制成的补丁,使得这张帆收拢起来就好似一面旗子——仿佛永远代表着失败的旗子。

连续84天出海,却一条鱼也没有到手。这是何等的“霉运”和“挫败”啊,但故事里的主人公——一个独自捕鱼的老人,却依然选择在第85天继续出海。“看这海流就知道明儿准是个好天,我想天不亮就出发”。

他是那样的瘦骨嶙峋,又憔悴又干瘪,双手有着常年拉拽钓线而留下来的古老的疤痕,但一双蔚蓝色的眼睛却永远闪烁着欢快和永不言败的光芒。这种叫“光芒”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很可贵且有魅力,它代表着一种年轻的冲劲和热烈涌动着的血流,无关年龄,无关体力。

夜色朦胧中,出了港口的船只开始四散开去,各自驶向渔夫们梦想能捕到鱼的地方。老人选择一直一直往前划,直到将陆地远远抛在后面,他又一次进入了深海区,且并没有打算停下来的意思。

一个人驱着一艘破破烂烂的小船,在一眼看不见陆地的大海里漂着,总会不让人那么好受,大部分的渔夫是没有胆量这么做的。毕竟,对未知的恐惧是人的本能。

而老人却一直相信,远方是自己的福地。所以他执意选择了这样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去到没有人去过的地方找难得一遇的大鱼,去看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也许生活本就如此,宽敞的大路上有的是比肩接踵的人,但成功和惊喜往往更多地藏在大多数人不愿触碰的荆棘丛里。

出海意味着渔获和危险同在。很多渔夫都把大海视为竞争对手,甚至是人生仇敌。但老人却不这么看,他更愿意把大海看成一个女子,时而泽被苍生,时而置若罔闻,“即使一时任意狂躁,胡作非为,也是事出有因,身不由己”。

这种宽容而开放的心态让人敬服。生活中事不如意者本就十之八九,但如果我们因此满怀抱怨,便免不得会精力涣散,在与生活的交手中节节败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仇视它,即使它偶尔带来苦难,也要像小说中的老人那样拥抱它,只有从容面对,应对起来才能不自乱阵脚,才能游刃有余。

只凭着一腔热血和独特的认识可远远不够。老人知道这些,所以他向大海展现了非常专业的“业务素质”。

他的钓线比任何人的都要垂直,这样,即使在深不见底的洋流深处的不同深度,每一个鱼饵也会在他预想的位置上等待周围游动的鱼类自投罗网。有的渔夫的钓线随着海流起伏,当他们自以为在一百英寻的时候,其实也不过是在六十英寻的地方。

事实上,过去的84天里,老人每次都把鱼饵们放到了最恰当的地方,虽然结果是一无所获,但他认为自己只是“不走运而已”,走好运固然好,但他宁愿一丝不苟地做到位。从概率上看,老人遇上大鱼,或者说大鱼遇上老人,几乎是必然的,而当这样的好机遇来的时候,他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而且是保质保量的“硬核”准备。

等待机遇的过程中,需要的不只是好心态和专业素质。当一切准备妥当,太阳都升得老高了时,大鱼依旧没来。即使再兴奋地坚信“我的大鱼肯定在某个地方”,也不能阻止老人的体力在一刻不停地消耗着。

老人对此当然有预见,他为了获得这九十月份的好身体,为了能够有足够的力气去捕真正的大鱼,整个五月都在以白色的海龟蛋为食。此外,他还坚持每天都舀一杯渔夫们大都十分讨厌的鲨鱼肝油喝,因为它虽然令人难以下咽,但却能有效防止伤风流感和保护眼睛。

而之后在与那条足足有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鱼周旋时,老人更是生吃了海里的鲯鳅和飞鱼,“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存所有的体力”。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才有了毛泽东同志拼尽一生创下的这盛世伟业,所以才有了后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深深惋惜。“人生下半场,拼的是体力”,这些日常的坚持看起来不起眼,做起来却相当难,现实中多得是间歇性发愤图强、持续性混吃等死的人啊。而只有那些坚持下去的人,才注定是有一番收获的。

当机遇终于来临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太贪心。第85天的中午,终于有一条大鱼咬下了在水下一百英寻处的沙丁鱼饵。但这条大鱼狡猾得很,它一直藏在黑暗的深水中,拖着船向东游着,直到第二天黎明,依旧没有改变方向。

老人计算了一下对付大鱼所需钓线的长度,以及别的鱼同时上钩后需要花费的精力后,最终选择割断了其他三根钓线,接在备用钓线卷儿上。

这样一来,我将损失两百英寻优质的卡塔卢尼亚钓线,还有鱼钩和接线。但这些都是可以再备齐的,要是别的鱼上了钩而丢了这条大鱼,那能到哪里在找寻呢?

《老子》有言,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只有先舍掉“彼”,才能得到“此”。精力总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需要放弃的东西就越多。不是要把本身追求的理想放弃,而是要分清楚优先级,为了理想暂时放弃相对次要的东西。

拼到最后,意志的力量重新变得关键起来。和大鱼周旋了一天半后,老人一直挺着的后背疼痛难忍,右手被钓线划破血流涔涔,左手如同“紧握的鹰爪子”般抽着筋。而此时的大鱼,还保存着真正凶猛强劲的实力,尚未爆发。

但是我就是要让它明白,一个人的能量有多大,一个人的耐力有多强。我是个和别人不太一样的老头儿,现在是证明这话的时候了。

倔强的老人年轻时有一场和人较手劲的比赛。卡萨布兰卡的一家酒店里,有一个力气很大的大个子黑人。整整一天一夜,两人将手肘儿就那么撑着,意图将对方的手压到桌面上,期间换了6个裁判员(以便轮流睡觉)。

最后,押上全身力气的老人,慢慢地、慢慢地让黑人的手挨着了桌面。他一直认为,只要他一心一意地去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一个人。事实上也是如此,金盆洗手之前,他一直都是这类比赛的赢家。

困难面前,技巧和智慧必不可少。为了让大鱼在夜里慢下来,老人把两根船桨交叉着绑到船艄处以增加水流阻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考虑到拖着船桨睡觉实在太危险了,同时一直忍受饥饿煎熬的大鱼可能很快会奋力挣脱钓线,他便开始思考新的对策。

放两把船桨是个好策略,不过现在已经到了该稳当行事的时候了。

让船身保持轻巧,会增加我们双方痛苦的时间,但却能使我安全。

顺水推舟是顺应大势,见机行事是懂得变通。正是这种不死板行事,及时调整战术和策略的智慧,让老人在海上苦苦坚持了两天后,还能够胸有成竹,不疾不徐。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再尝试一下,会有奇迹的。随着大鱼的上浮,老人一圈圈收回钓线,大鱼离小船越来越近,但老人已经有三回感到头昏脑胀、目乱神迷了。

手,拉呀。

腿,站稳当了。

头,为了我坚持下去吧,坚持下去吧!

鱼,来吧,整死我吧,我不在乎我们谁杀死谁。

我实在搞不清楚,但无论如何我都要尝试一下。

我还要尝试一次。

我还得再尝试一次。

事实是,每一次老人都觉得自己撑不住了,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全身的剧痛,头脑的昏沉,胃里的恶心,还有已看不清东西的眼睛,让他的威风几乎消失殆尽。但他依旧强忍着这一切,毫不松懈。待到大鱼真切地游到船帮边上时,他拼命举起刀叉,竭尽全力,和刚刚重新鼓起的士气,将渔叉直直扎进大鱼的心脏。

大鱼跳到半空,巨大的身躯完全暴露出来,那力量和美丽摄人心魄。它“啪”得一声落入水中时,浪花打到老人身上,打到整条船上,打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底里。每每读到此处,便会全身战栗,震撼不已。

电影《面对巨人》里说,尽你一切所能,否则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坚持的底线在那里。而在海明威的笔下,一个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耐力有多久?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伴随着这种英雄精神,一个在命运的重压和困难的阻碍下依然饱有信心的硬汉形象,就此深入人心。

攻城容易守城难,成功后的危机四伏依旧不可小觑。老人带着大鱼返程了,但一条又一条鲨鱼追过来,大口大口地掠夺着这条来之不易的猎物。

在与鲨鱼的较量中,老人的渔叉很快折断了;之后他把刀子绑在船桨上,刀子也被挣断了;最后他只能举着一根短短的断桨棍子,保卫着残缺不全的大鱼。

我已经很老了,用棍子也打不死鲨鱼了。不过,只要船桨、短棍和舵柄在我手里,我就永不放弃。

跟它们斗,我要与它们战斗到死。

更多的鲨鱼围攻上来,老人的舵柄又断了,大鱼成了白骨,老人保卫的东西已经一文不值,搏斗已经毫无意义。但这并不代表之前的努力是毫无意义的,与之相反,老人展现的勇气、坚韧、智慧和豁出去的魄力,是那么的豪迈壮观,动人心魄。

空手而归并不意味着一败涂地。失败的标准是什么,老人失败了吗?

“什么将你打败的?”老人问自己。

“什么也没有,怪就怪我出海出得太远了。”

失败的含义不应该是单一的。同“胜利”相对时,失败指的是被对手打败;同“成功”相对时,失败指的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后者角度来看,老人并没有失败,他在大海上的一番作为,他那从不放下武器的韧劲儿,足以证明了他是不可战胜的,起码他的信心是无往不胜的。而这一点,闪耀着人类自古以来之所以能够立足于世的强大光芒。

清代文学家李绿园在《歧路灯》里说,遨游海内,艺不压身。即使专业、硬朗、智慧如老人,也有感叹力不从心的时候。

怎么我天生就不能拥有两只又结实又好使的手呢?说不定这事赖我,是我没有让这只左手得到良好的锻炼。可是它有过多少学习的绝好机会,上帝看得真真切切的!

用兵一时需要的是养兵千日,台上一分钟的精彩呈现往往藏着台下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只有在平时多把握学习机会,才能在未来用到的时候,轻描淡写地发挥出极大效能。

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修炼、补足是对的,但不可一直深陷在无谓的抱怨和焦虑中。三天的捕鱼经历中,老人抱怨过没有带盐巴上船,也遗憾过为什么没有一块磨刀石在船上。但他更清楚,痴想是没有用的。

现在不是考虑没带什么东西的时候了,还是好好想想能利用手头的东西做点什么吧。

毋庸置疑,立足当下是最明智的。立足当下代表着,不追忆过去的荣耀,不追悔过去的过错,不妄想未来的境遇,只着眼于此时此刻能做的事情,并且立即着手去做,踏实去做,坚持去做。唯有如此,光阴才能不虚度,梦想才能找到落脚点,我们才能在这世上,有尊严地生存,游刃有余地绽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