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孔绍安《侍宴咏石榴》、宋晏殊《石榴》,初夏五月天,榴花开欲燃,带着古诗情韵相聚榴花于碧水青山间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阮郎归·初夏》中描写的一段园池夏景,写出了细雨后嫩荷的娇态与榴花的火红艳丽,将初夏的生机与秀色写得深动感人,予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现在,正是初夏五月,石榴花像火一样燃放分外娇艳,你是否想一睹为快呢?实际古诗中的石榴花似乎更耐看、更具情韵,不妨先赏两首古诗来助兴一游吧!
唐代:孔绍安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注:上网查知此诗名为《侍宴咏石榴》)
庭院中那些可怜的石榴树,跟随着汉代外交家张骞,被从产地西域移植到了中原。只是因为到中原的时间比其它植物晚,所以赶不上春天,无法同其它植物竞相开放。这首诗从诗题可看出,作者咏石榴是在一次侍宴时所作!侍宴何人?《旧唐书·文苑》记载,有一次孔绍安侍宴唐高主李渊,席间李渊命孔绍安以“石榴”为题作应诏诗,诗成,即此诗。
原来孔绍安侍宴的人是黄帝老儿!并且命其以“石榴”为题作应诏诗,这既是荣光,也是一次难得的表现机会。孔绍安少时俱以文词知名,曾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李渊命其作诗自是小菜一碟。他极尽想象之力,不直接赞榴花欲燃的美丽,却道石榴错过与其它植物在春天竞相开放的原因,他将这一原因归结为石榴传播到中原比较晚所致。
作者力图吟诗为侍宴助兴,让皇帝高兴,又想委婉表达自己的诉求!他在诗中体现出了两重意思:一是石榴要不是晚到中原,当可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这里诗中虽未写石榴开放的样子,却已是意尽味足了,这夏天开放的石榴自是美丽无比,若是放到春天,自然傲笑春风、霞映青山,让百花逊色,这奇妙的构思、毫无雕琢的表达,想必皇帝也乐呵!
二是诗人以晚到中原的石榴自况。他与夏侯端原为隋朝官员,而归唐比夏侯端晚了一些,所授官职远不及夏侯端。作者侍宴作诗时,夏侯端恰巧也在场,便触发了“逐汉臣”,却“不及春”之叹,从侧面表达了诗人未受到重用的不公正待遇,也同时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只是“来时晚”而已,不知这含蓄的表达,皇帝老儿是否高兴。
宋代:晏殊
开从百花后,占断群芳色。
更作琴轸房,轻盈琐窗侧。
百花开过之后,已进入了初夏,这时碧草连天、林木葱郁,映照在青山绿水中的火红石榴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是那些山花野卉无法相比的。更何况它还能孕育出好看的果实,外皮就像是一扇小窗户的窗纸一样,轻盈包裹着那些宝石般晶莹剔透的石榴籽。晏殊以词著于文坛,亦工诗善文,其诗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这首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诗人这首《石 榴》,首句交代了石榴花开放的时节,即百花凋谢后,显然已是初夏。第二句写石榴花独领风骚,此时的石榴花火红欲燃,在青山碧水中得自然之宠,尤其显眼,因而是“占断群芳色”。尾联由花生出联想,引入更深的内涵,花不但独美,还能结出果实,并将果实写得极具意趣!全诗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抒发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五月榴花照眼明”,那一树树火红的石榴花点燃了诗人们的创作热情,给我们留下了现实中难以感触的情韵!读了两首古诗似乎有了一个更好的参照,使得走出去赏花赏出情趣有了底气!融入初夏、热爱自然,让我们在崇尚经典的氛围中与大自然的美色相融,尽情畅游吧!